分享

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杏林脉香 2014-09-07

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黄启福

中医病理学与西医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疾病,其共同任务是揭示疾病本质,如因何发病、如何发病、病因病机及病理变化、症候变化等,从而为疾病防治提出具体的法则、方药。因中医和西医学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医学体系,分别受到当时、当地社会经济、生产水平、哲学思想和逻辑方法等的影响。尽管中西医都源于医学实践,但由于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两者的理论意识和临床思路大相径庭,成为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寻找中、西医认识疾病新的结合点,需要摆脱单从解剖学上去找结合点的方式,从功能与结构的结合上去找新的结合点。也就是说,必须从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去思考问题。

从病与证、宏观与微观、局部与整体的结合切入

病证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之时,皆据证议方、处方、用药,着眼点全在于证。西医临床在于辨病,病是对疾病发展过程的概括,而证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概括。一个西医疾病可有多个中医证候,而一个中医证候可见于多个西医疾病中。病证结合既针对中医的证,又针对西医的病,使证变化规律与病变化规律相结合,以求从病、证两个方面获取疾病的本质。体现了抓住疾病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观点,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观点。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微观决定宏观;宏观是微观的外在表现和反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领域,微观研究越来越深入;然而,应该看到的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实质本体认知模式,对于研究复杂多变的生命体并非尽善尽美,许多现代科技前沿理论都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蕴合有某种内在的默契。因此,应注意医学的双向发展:一是向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方向,更加微观化;一是向整体方向发展,更加宏观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时,更应强调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核心,紧密依托中医的脏腑、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使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达到统一。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而各组织、器官和致病因素作用部位的病理变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部的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影响整体,而机体的全身功能状态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和经过。因此,在研究疾病的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局部和整体的各自特征,又要认识到随病程的发展两者间的关系要不断发生变化,同时还可能发生彼此间的因果转化。

从中西医对病因病机的不同认识切入

疾病的发生可由一种病因引起,也可多种病因同时作用或先后参与;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因又可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必须具体分析。每种疾病一般来说都有病因,这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疾病是多样而复杂的,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正确认识疾病,就必须全面了解病因。中医了解病因的根据就是“证”,即辨证求因。这个“因”字,其含义相当广泛,除了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通常所说的致病原因以外,还包括了疾病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症结,如气郁、瘀血、痰饮、虫积之类,其虽不在“三因”之列,但在辨证方面,也常视为导致当前证候的主要原因,而作为治疗的重要依据。只有结合审证求因,才能更好地解决病因病机问题,为治疗提供有效线索。

从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切入

医学研究包括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两种不同方法,二者应紧密结合,不可偏废。基础医学研究往往从临床研究中获得信息,在医学实验中做出解释、得到科学依据,再回到临床加以验证。通过实验研究,将影响病人的复杂因素转化为单因素控制,从无序中寻求有序的规律,从而揭示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原因)和发病环节,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去验证,上升为医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并不断地总结提高,发展为新的理论。如果离开了临床实践,理论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必须结合临床来搞实验研究。

单纯地依赖尸体解剖(无疑是重要的)或组织切片的显微观察,或依赖观察死后机体结构以推测生理机能的研究方法,去探索复杂的生命活动等问题,其结论很容易片面性。再者,中医辨证的一些方法和指标(如察色、切脉、闻声、舌苔等)不易在动物实验中复制成功,现有的某些实验动物模型还比较粗糙和难以切合中医理论的特点。由于有关疾病的大部分实验研究不能在人体中进行。为此,首先需要在动物身上复制类似人类疾病的模型,或者利用动物的某些自发性疾病,人为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便对疾病时功能、代谢的变化进行深入的动态观察,并在必要时对动物疾病进行实验治疗,探索疗效的机制。人与动物不仅在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区别。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为了从宏观和微观世界中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依据,疾病的群体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已经成为疾病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