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头溢液178例外科治疗

 杏林脉香 2014-09-07

【摘要】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78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8例乳头溢液中血性溢液92例,非血性溢液86例病理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111例,占62.36%,乳腺腺病34例,占19.1%,导管扩张症14例,占7.8%,乳腺癌19例,占10.67%。其中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8.4%(15/178),非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2.2%(4/178),乳腺癌中同时有血性溢液及肿块者11例,占乳腺癌总数的57.9%。结论:乳头血性溢液均需手术,血性溢液伴乳腺肿块者恶性可能大,应注重术前检查,行完整区段切除,并均行术中冰冻切片。

关键词:乳头溢液 恶性可能 回顾分析

乳头溢液是女性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发病率仅次于乳房肿块和乳腺疼痛,溢液性质可分为血性、浆液性、乳汁样、水样、脓性等,常见病因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腺病、导管扩张症、乳腺癌。本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了178例乳头溢液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8例乳头溢液患者均为已婚非哺乳期女性,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双侧溢液3例,其余均为单侧(左侧82侧,右侧93例),血性溢液92例,非血性溢液86例,其中浆液性74例,脓性8例,乳汁样4例;溢液合并肿块者65例,肿块直径0.3~6.0cm,其中血性溢液合并肿块者25例。

1.2 术前检查

178例乳头溢液中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76例,有6例见可疑癌细胞,其中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行乳导管造影136例,示导管内乳头状瘤78例,其中4例术后病理为乳腺癌,余均符合,腺病43例,余15例未见异常。

1.3 手术方法

1.3.1 区段切除法

178例均先行区段切除法,手术注意点:首先术前两天不挤压乳房,以免积液排尽;术前根据造影片、溢液导管口位置、肿块部位综合考虑确定病变所在部位,并以龙胆紫作好乳晕切口标记;自溢液导管口插入平针,注入美蓝约0.2ml,切除病变乳头管及蓝染腺体至胸大肌筋膜表面,所有病例均行术中冰冻切片。

1.3.2 单纯乳房切除术

9例区段切除术后冰冻或常规病理示导管乳头状瘤或瘤病,伴高度不典型增生,9例年龄>50岁,均为血性溢液,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1.3.3 乳房改良根治术

19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均行乳房改良根治术,其中15例为血性溢液,13例伴有乳房肿块,血性溢液伴肿块者11例。

2.结果

2.1 术后病理

178例乳头溢液术后病理示:导管内乳头状瘤111例,占62.36%,乳腺腺病34例,占19.1%,导管扩张症14例,占7.87%,乳腺癌19例,占10.67%。

2.2 乳头溢液性质与病变性质的关系 见表1。乳头血性溢液中确诊为恶性者15例,占8.4%,非血性溢液确诊为恶性者4例,占2.2%,血性溢液肿瘤发生率48.3%,非血性溢液肿瘤发生率25%,血性溢液的肿瘤及恶性肿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血性溢液,因此血性溢液均应手术。

表1 乳头溢液性质与病变性质 例(%)

2.3 乳头溢液性质、有无肿块与病变性质的关系 见表2。乳头血性溢液合并肿块者25例,其中病理确诊为恶性者11例,占44%(11/25),恶性病例19例中血性溢液15例,占78.9%(15/19),血性溢液合并肿块者11例,占恶性病例的57.9%(11/19),可见乳头血性溢液合并肿块者恶性病变可能大。

表2 乳头溢液性质、有无肿块与病变性质

3.讨论

乳头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1],生理性的多发生于双乳多导管,溢液性质为乳汁样和浆液性,包括妊娠和哺乳期的泌乳现象,口服避孕药、镇静剂引起的双侧乳头溢液以及绝经前后妇女单侧或双侧少量溢液。非哺乳期单侧或双侧来自一个或多个导管的自然溢液,间断性持续数月者,多是病理性溢液。凡是引起乳腺导管,尤其是大导管上皮增生、脱落、炎症、出血、坏死和肿瘤的病变都可导致乳头溢液 [2]。病理性乳头溢液又分为全身性疾患引发性(如甲减和席汉综合征等)、非肿瘤乳腺疾患性、肿瘤或瘤样病变性乳头溢液,本文收集资料均属后两种。本文178例乳头溢液中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共占73.1%,由此可见乳头溢液排除生理性及内科疾病均应手术,血性溢液肿瘤发生率为48.3%,明显高于非血性溢液发生率25%,血性溢液恶性肿瘤发生率8.4%,明显高于非血性溢液发生率2.2%,所以血性溢液更应及时手术。

病理性乳头溢液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乳腺腺病及导管扩张症。溢液的性质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最 多为血性,本文血性溢液92例,占51.7%,浆液性次之,其他较少见。在乳头溢液的病因中,发病率最高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包括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两种,多以无痛性乳头溢液而就诊,少数因乳房肿块而就诊。因乳房肿块就诊者病变多发生在中小导管。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可有5%~10%的恶变率 [3]。导管内乳头状瘤行乳管内视镜或造影检查,见带蒂乳头状新生物突起于导管腔面,呈红色、白色、褐色、黄色或黄红相间桑果状肿瘤,质地较脆 [4]。导管内乳头状瘤为一良性病变,但有报道示导管内分泌物为一致癌物质,长期存在刺激导管上皮可发生癌变 [5]。本文导管内乳头状瘤111例,血性溢液71例,其中伴有肿块者12例,均行区段切除术。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病变,通过区段切除术均能获得满意效果 [6]。乳腺癌伴乳头溢液者多表现为血性溢液,常伴有明显肿块,肿块多位于乳晕区以外>2.0cm,多为单侧单导管。多孔及双侧导管溢液良性病变可能大。乳腺癌本文发生率为10.7%(19/178),其中血性溢液15例,占78.9%(15/19),血性溢液合并肿块者11例,占恶性病例的57.9%(11/19),可见血性溢液较非血性溢液乳癌发生率高,乳头血性溢液同时伴有肿块者恶性可能大,因此对乳头溢液伴肿块者要有足够认识,术前应行溢液细胞学检查,本组76例行溢液细胞学检查,6例见可疑癌细胞,4例与病理相符,随着乳管内视镜技术的开展和应用,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及导管癌的诊断正确率已分别达到92.6%、80%和100% [7],可提高早期诊断;术中应完整区段切除溢液导管系统,以免遗漏导管内病变,并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作到及时诊断治疗。乳腺腺病是常见病,常见表现为乳房肿块伴周期性疼痛,肿块常在月经后变小变软。发生乳头溢液和溢血较少见,可能是囊内出血或有乳头状瘤并存 [8,9]。其本身无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避免误漏诊乳腺癌 [3],因此,治疗原则是对于肿块明显、质硬、年龄较大、有乳头溢血,不除外癌肿者行区段切除术,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曹月敏,王国佩.乳腺外科.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91-493.

2.沈镇宙.乳腺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8.

3.左文述,徐忠法,刘奇.现代乳腺肿瘤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45-555.

4.沈坤炜,陆劲松,袁建达,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乳管内视镜检查.中华外科杂志,2000,38(4):275-277.

5.石松魁.乳腺癌104例早期诊断分析报告.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1996,16(14):214.

6.余顺章.癌症防治策略的实施.肿瘤,1986,6:86-89.

7.王颀,张安泰,施军涛,等.乳管内视镜诊断乳管内隆起病变的价值.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541-543.

8.陈松忘.中药740-2方治疗乳腺增生疾病346例远期疗效观察.新医学,1986,9:449.

9.邹强.乳腺纤维囊肿病的治疗.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1,2:7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