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府广记》与孙承泽(电脑藏书)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9-07
《天府广记》与孙承泽
                                西塘水景
 《天府广记》明末清初时孙承泽著。

    这部书和作者的另一部著作《春明梦余录》七十卷,以明朝的京城——北京为主题,全面地辑录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北京地方文献中,明以前的著作保存并非很多。《天府广记》在《四库全书》仅存目录中著录。据查,本书并无课本,仅有抄本。

    需要研究北京城市历史、地理沿革,掌故和明朝中央政府各官署的职掌制度,不管是《春明梦余录》还是《天府广记》,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两本书虽然大体相同,但在辑录的资料仍有详略的区别。从卷数和门类看来,《天府广记》比《春明梦余录》丰富。如关于北京的文物古迹、地方统治机构以及五城兵马司、京衢所和外衢建制置,记载详尽。又如鸿胪寺和上林苑的资料,《春明梦余录》不如《天府广记》。

    孙承泽祖籍山东益都,十五世纪初,明成祖命户部迁徙山东青州等民隶上林苑,他也是世隶上林苑籍,所以实际是北京人。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崇祯进士,官刑部给事中。在清朝又任吏科都给事中,官至吏部左侍郎。此后以“老病告休二十余年”。他家住在前门外章家桥西,有研山堂(即孙公园,后为安徽会馆)。他还说“余家有别业在天坛北,即金人鱼藻池北,小亭数楹,题曰闲者,即是主人”。孙承泽六十三岁时(顺治十一年·1654年),又筑室在西山卧佛寺旁“水源头”,有碣曰“退谷“。谷中小亭冀然,曰”退翁亭“。孙承泽的《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就是在他老病告休的岁月里完成的。

                                         ——摘自《再版前言部分》

                       《 天府广记序》

    “正史之外有别史,别史之外有野史。正史书大事,别史记隐微,至于野史,乃一家之私言,往往以爱憎为是非,以抑扬褒贬,是以名未冾,毁誉失中,为君子之所不录。若夫志乘,虽不伦于别史,然以补其未逮,匡其伪谬,取信证实,殆与正史互相表里也。与戏!有明一代二百七十余年,自洪武开国江南,永乐建都北平,其间礼乐政治,载诸简册,而地之疆宇界址,山川、胜迹与夫人物风土以及词赋歌咏,虽见于群书,盖未尝有专志耳。北海孙退谷先生博学鸿览,多识轶事。初著春明梦余录,历载先代典制景物,刊行传世,几使洛阳纸贵。复有天府广记,搜采广罗,文献彰著,洵为艺林之大乘。考核家籍此以为据信也。惜乎未及雕梓,而嗜古讨论之士乃假以传抄,藏诸笥(音司,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箧(音且,箱子一类的箱子),不啻珍壁。余修缉日下旧闻检阅经史子集,凡有系于京华之典故遗文,扉不极力索次,于是引用成书千有余种。然亦有缺轶未尽者焉。且夫京师居北辰之所,惟人文之薮,观其山川,览其形势,四境九衢,甲与省郡。况士大夫退谷之暇,登临凭眺,考古澄今,是以代有记载,时有述作,皆不若退谷之天府广记致之尽而罗之广也。昔者禹贡职方著于经,汉代地理志于史,他如三辅黄图、太平寰宇、括地志以及元丰诸书,时稍近古,然以彼时按之犹有不符。故郦道元注水经最称博洽,而其中亦有自相抵牾之处。何则?自三代以降,郡国更易,城郭迁徙,加之地名沿革古今不同,而两晋六朝并有侨置遥领者,若画地而求之,鲜不失于淆(音萧,混淆、错乱之意)讹者矣。是书分门别类四十卷,上自分野,下至建署、形胜、治署、风习、人物、名迹、题咏之属,莫不详且备矣。其体格义例虽逊于正史,而记志事实深有愈于野史。太史公曰:夫燕亦渤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楚,北达朔方,西界云中,东绾(音晚)朝鲜,诚天府之国也。夫在春秋战国之际,地隶诸侯,犹尚云然,而况皇都大一统之尊,畿辅为首善之区者乎?是为序。

                                康熙甲申仲秋翰林院检讨秀水朱彝尊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