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 官:是指植物体内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具
有
一定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植
物体的组成部分。
★营养器官:能吸收、制造、输送和贮藏植物体所
需的营养物质,供植物体生长发育,这样的植物器官
称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等。
★繁殖器官:起繁衍后代,延续种族作用的植物器
官,称繁殖器官。如:花、果实、种子等。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一、正常根的形态
(一)根的形态
根通常是植物体生长在地下的营养器官,具
有向地、
向湿和背光的特性。根使植物体固着在土壤中,并从土
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根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根是植物在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
官,其外形一般呈圆柱形,在土壤中生长愈向下愈细,
并向四周分枝,形成复杂的根系。
根由于生长在地下,
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也无
节和节间之分,一般不生芽、
叶和花。
许多植物的根可供药用,如人参、甘草、党参、三
七、当归等都是常用的中药材。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根
的
向
湿
性
第一节 第一节 根根
根
的
向
地
生
长
第一节 第一节 根根
第一节 第一节 根根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
1.主根和侧根
(1)主根:植物最初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根称
为主根 主根,一般与地面垂直向下生长。
(2)侧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就从其侧面生出
许多支根,称为侧根 侧根。
2.定根和不定根
(1)定根:凡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
其各级侧根,都
有固定的生长部位称为定定
根根。如人参、胡萝卜等。
(2)不定根:凡不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发育而成的
根,称不定根 不定根。如玉米、小麦等。
第一节 第一节 根根
3.根系的类型
(1)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
有根
的总体称为根系 根系。
第一节 第一节 根根
(2)直根系:凡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
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直根系。如
人参、党参、甘草、桔梗等。
(3)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
而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
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称为须根系 须根系。如葱
、蒜、小麦等。
1
2
1.主根 2.侧根
二、变态根的类型
(一)贮藏根 根的一部分或全部因贮藏营养物质而成
肉质肥大状,这样的根称贮藏根 贮藏根。
第一节 第一节 根根
1.圆锥根 2.圆柱根 3.圆球根
4.块 根
(纺锤状)
5.块 根
(块 状)
(二)支柱根
有些植物在靠近地面的茎节上产生一些
不定根深入土中,以增强支撑茎干的作用,这样的根称称
支柱根 支柱根。如玉米、薏苡、高粱等。
第一节 第一节 根根
(三)攀援根 攀援植物在其地上茎干上生出不定根,
以使植物能攀附于石壁、墙垣、树干或其他物体上,这
种根称为攀援根 攀援根。如常春藤、络石藤等。
(四)气生根 从茎上产生的不伸入土中而暴露空气中
的不定根称气生根 气生根。气生根具
有在潮湿空气中吸收和贮
藏水分的能力,多见于热带植物,如吊兰、石斛等。
(五)呼吸根
有些生长在湖沼或热带海滩地带的植物,
由于植株的一部分被淤泥淹盖,呼吸十分困难,因而
有
部分根垂直向上生长,暴露于空气中进行呼吸,称呼吸 呼吸
根根。如水松、红树等。
第一节 第一节 根根
(六)水生根 水生植物的根呈须状垂生于水中,纤细
柔软并常带绿色,称水生根 水生根。如浮萍、睡莲等。
(七)寄生根 一些寄生植物产生的不定根不是插入土
中而是伸入寄主植物体内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以维持
自身的生活,这种根称寄生根 寄生根。如菟丝子、桑寄生等。
第一节 第一节 根根
小 结
二、变态根的形态与类型
1.贮藏根
2.支持根
3.攀援根
4.气生根
5.呼吸根
6.水生根
7.寄生根
一、根的类型和根系
1.主根和侧根
2.定根和不定根
3.直根系和须根系
第一节 第一节 根根
思 考 题
一、主根、定根和直根系之间
有何关系?
二、侧根、不定根和须根系之间
有何关系?
三、根的显微构造
(一)根尖的构造
★根尖:是根的顶端幼嫩
部分,即从根的最顶端到着生
根毛的这一段,它是根中生命
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根据外部构造和内部组织
分化的不同,根尖可划分四个
部分:
1.根冠
2.分生区
3.伸长区
4.成熟区
第一节 根
★初生构造:直接来自于顶端分生组织中
细胞的增生和成熟,使根延长的生长称为初生
生长,由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
织,称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所组成的结构称
初生构造。
第一节 根
(二)根的初生构造
通过根尖成熟区作横切面,
根的初生构造从外到内可分
为三部分:
1.表皮
2.皮层
(1)外皮层
(2)皮层薄壁组织
(3)内皮层
3.维管柱
(1)中柱鞘
(2)初生木质部
(3)初生韧皮部
第一节 根
★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壁上局部增
厚,增厚部分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的带状结构,环绕径
向壁和上下壁而呈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第一节 根
(三)侧根的形成
主根、侧根或不定根所产生的支根均
统称为侧根。
侧根起源于中柱鞘,即发生于根的内
部组织中,因此称为内起源。
当侧根形成时,中柱鞘相应部位的细胞发生变化,细
胞质变浓,液泡变小,重新恢复分裂能力。最初的几次分
裂平周分裂,使细胞层数增加,继而进行平周分裂和垂周
分裂,产生一团新的细胞,形成侧根的根原基。
侧根原基细胞经分裂、生长,逐渐分化形成生长锥和
根冠,生长锥细胞继续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并以根冠
为先导向外推进,先后突破皮层和表皮,形成侧根。
因侧根起源于中柱鞘,其木质部和韧皮部与主根的维
管组织直接相连,而形成一个连续的维管系统。
第一节 根
(四)根的次生构造
根中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分化,不断产生新的组织,
使根逐渐加粗,这种使根增粗的生长称为次生生长,由次
生生长所产生的各种组织叫次生组织,由这些组织所形成
的结构称的次生构造。
1.形成层的活动及次生维管组织 当根进行次生生长
时,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一些薄壁组织恢复
分裂功能,转变为形成层,逐渐向初生木质部外方的中柱
鞘部位发展,使相邻的中柱鞘细胞也开始分化成为形成层
的一部分,这样形成层即由片断连成一个凹凸相间的形成
层环。
形成层细胞不断进行平周分裂,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
加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叫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
部,加于初生韧皮部内方,叫次生韧皮部。
第一节 根
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周皮的形成 由于形成层的分
裂活动,使根不断加粗,外方的表皮及部分皮层因不能
相应加粗而破裂,当皮层组织被破坏之前,中柱鞘细胞
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
木栓层,向内分生栓内层。
※植物学上的根皮是指周皮这一部分,而药材中的根
皮类,如地骨皮、牡丹皮等,则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含韧皮部、皮层和周皮。
第一节 根
(五)根的异常构造
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除了正常的次生构造外,另外
还产生一些特
有的维管束,称异型维管束,形成了根的
异常构造,与初生构造、次生构造相对应,也
有称其为
三生构造。常见的
有两种类型:
1.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形维管束 当根的正常维管束形
成不久,形成层往往失去分生能力,而在相当于中柱鞘
部位的薄壁细胞转化成新的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大量
薄壁细胞和一圈异型的无限外韧维管束,如此反复多次,
形成多圈异型维管束,并
有薄壁细胞相间隔,一圈套住
一圈,呈同心环状排列。
第一节 根
2.非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形维管束 当
正常维管束形成后,皮层中部分薄壁细胞
转化为多个新的形成层环,对于原
有的形
成层环而言是异心的,而由此分生出一些
大小不等的异型维管束,形成了另一种类
型的异常构造。
(六)根瘤和菌根
种子植物的根系和土壤中的微生物
有着密切的关系,
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有些微生物存在于植物根的
组织中,与植物共生。
通常由两种类型,即根瘤与菌根。
1.根瘤:豆科植物的根上常
有一种瘤状的结构,称为
根瘤。
2.菌根:是真菌着生于根的外层或进入其细胞间隙,
甚至细胞内所形成类似根瘤的另一种共生体。
第一节 根
四、根的生理功能
(一)吸收作用
(二)输导作用
(三)固着作用
(四)合成作用
(五)贮藏作用
(六)繁殖作用
第一节 根
小 结
一、三个概念
1.初生构造
2.次生构造
3.凯氏带
二、根的初生构造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三、根的次生构造
1.形成层的活动及次生维管组织
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周皮的形成
四、根的异常构造
五、根瘤和菌根
第一节 根
思 考 题
一、通过根尖成熟区作横切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构造?
并详细说明这个构造。
二、简述根的次生构造的形成。
三、侧根是怎样形成的?
四、根的异常构造
有哪两种类型?
五、举例说明变态根与其生理功能的适应。
第一节 根
一、 一、 正常茎的形态 正常茎的形态
茎是植物体地上的营养器官,是联系根、叶,输送
水分、无机盐和
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茎由胚芽发展而
来,其顶端不断向上生长,下面重复产生分枝,从而形
成了植物体的整个地上部分。
茎是植物体地上部分的轴,上承叶、花、果实、和
种子,下接根部,具背地性。茎的顶端
有顶芽、叶腋
有
叶芽,顶芽和叶芽发育可以使茎不断延长和分枝,茎上
有节和节间,可与根相区别。
许多植物的茎或茎皮可供药用。如桂枝、厚朴、黄
连、半夏等。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一)茎的外形
1.节和节间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节,相邻两
节之间的部分称节间。节和节间是识
别茎的主要依据。在节上,叶和茎之
间的夹角处称叶腋,茎枝的顶端和叶
腋均生
有芽。
一般植物体的地上部分是由茎和
叶共同组成的,凡是带着叶的茎叫枝
或枝条。枝
有时
有长枝和短枝之分。
木本植物的茎枝上还
有叶痕、托
叶痕、芽鳞痕和皮孔等。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叶痕:是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有心形、
三角 形、半月形、马蹄形等。
★托叶痕:是脱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是包被芽的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疤
痕。
★皮孔:茎枝表面突起的小裂隙为皮孔,通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维管束痕:叶痕中的点状小突起称维管束
痕,其排列方式依植物不同而
异。
这些痕迹每种植物都
有一定的特征,常
可作为鉴别植物的依据。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二)芽及其类型
芽是处于幼态尚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
花或花序的原始体。一株植物最初的茎是由种子的胚芽
发育来的,成为植物的主干。
芽可以根据生长位置、发育性质、活动能力、芽鳞
有无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1)定芽:芽在茎上生长
有一定的位置。又可分为
顶芽、腋芽及副芽。
(2)不定芽:芽的生长无一定的位置,不是从叶腋
或枝顶发出,而是生在茎的节间、根、叶及其他部位上
的芽。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芽 定
芽 定 不
2.按芽所形成的器官发展性质分
(1)叶 芽:发育成枝和叶的芽,又称枝芽。
(2)花 芽:为花的原始体,发育成花或花序的芽。
(3)混合芽:能同时发育成枝叶和花或花序的芽。
3.依芽鳞的
有无分
(1)鳞芽:芽的外面
有鳞片包被。
(2)裸芽:芽的外面无鳞片包被。
4.依芽的活动状态分
(1)活动芽:正常发育且在生长季节活动的芽,即能
在当年萌发或第二年春天萌发的芽。
(2)休眠芽:也称为潜伏芽,即长期保持休眠状态而
不萌发的芽。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鳞 芽
裸 芽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三)茎的分枝
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二叉分枝 假二叉分枝
二、正常茎的类型
茎的类型较多,可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区分:
(一)依茎的质地分
1.木质茎:质地坚硬、木质部发达的茎称木质茎。具
木质茎的植物,称木本植物。依形态又可分为:
(1)乔木:植株高大、主干明显、基部少分枝或不
分枝的称乔木。如杨树、红松等。
(2)灌木:植株矮小、无明显主干、基部发出数个
丛生枝干的称灌木。如樱桃、连翘等。
(3)亚灌木:介于木本和草本之间,仅在基部木质
化的称亚灌木或半灌木。如麻黄、牡丹等。
(4)木质藤本:茎长而柔韧、木质,常缠绕或攀附
它物向上生长的称木质藤本。如忍冬、鸡血藤等。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乔 木
灌 木
2.草质茎:质地较柔软、木质部不发达的茎称草质茎。
具草质茎的植物,称草本植物。依其生长年限和性状不
同又可分为:
(1)一年生草本:在一年内完成生命周期,开花结实
后枯死的称一年生草本。如红花、紫苏等。
(2)二年生草本:种子在第一年萌发,第二年开花结
果,然后全株枯死的称二年生草本。如萝卜、菘蓝等。
(3)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周期在二年以上的称多年
生草本。其中
有两种类型:
一是植物的地上部分每年都枯萎死亡而地下部分则多
年保持生活力,且每年都能再抽新苗,称宿存草本。如
人参、黄连等。二是全株或地上部分多年不死,呈常绿
状态,称常绿草本。如万年青、吉祥草等。
(4)草质藤本:植物体细长柔软,为缠绕或攀援性的
草本植物称草质藤本。如蝙蝠葛、牵牛等。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3.肉质茎:茎的质地柔软多汁,肉质肥厚的称肉质茎。
如仙人掌、马齿苋等。
(二)依茎的生长习性分
1.直立茎:茎垂直地面生长,为常见茎的类型。如紫
苏、白桦等。
2.缠绕茎:茎细长不能直立,而依靠缠绕它物作螺旋
状向上生长。如牵牛、五味子、何首乌等。
3.攀援茎:茎细长不能直立,而是靠卷须、吸盘、不
定根或其他特
有的攀援结构攀附它物向上生长。如葡萄、
爬山虎等。
4.匍匐茎:茎平卧地面,沿水平方向蔓延生长,节上
生
有不定根。如草莓、连钱草等。
5.平卧茎:茎平卧地面,节上无不定根。如马齿苋等。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草本
攀援藤本 缠绕藤本
匍匐茎
三、变态茎的形态与类型
(一)地下茎的变态
生长在地面以下的茎,称地下茎。通常地下茎贮藏
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并具
有繁殖作用。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1.根茎:又称根状茎,常横卧地下,肉质膨大呈
根状,
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常
有退化的鳞片叶,
先端
有顶芽,节上
有腋芽,常生
有不定根。如玉竹、
芦苇、苍术等。
2.块茎:短而膨大呈不规则块状的地下茎,节间
很短,节上
有芽,叶退化成小的鳞片或早期枯萎脱落。
如马铃薯、半夏、天麻等。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根状茎
块茎
3.球茎:肉质肥
大呈球状或扁球状,
节和节间明显,节间
缩短,节上
有膜质鳞
叶,芽发达,腋芽常
生于上半部的节上,
基部具不定根。如泽
泻、慈姑等。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球茎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鳞茎
4.鳞茎:呈球状或
扁球状,茎极度缩短
称鳞茎盘,盘上生
有
许多肉质肥厚的鳞片
叶,顶端
有顶芽,鳞
片叶内生
有腋芽,基
部具不定根。如
有被
鳞茎蒜、洋葱和无被
鳞茎百合、贝母等。
(二)地上茎的变态
1.叶状茎(叶状枝):植物的一部分茎或枝变成绿
色扁平叶状,代替叶的作用,而真正的叶则退化为膜质
鳞片状、线状或刺状。如仙人掌、天门冬等。
2.枝刺(棘刺):茎变为刺状,常粗短坚硬,具保
护作用。
有的枝刺不分枝,如山楂、木瓜等;
有的枝刺
分枝,如皂荚等。在潮湿的情况下,枝刺也生叶。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3.钩状茎:由茎的侧轴变态而来,
通常弯曲呈钩状,粗短坚硬不分枝,
位于叶腋。如钩藤。
4.茎卷须:茎变为卷须状,柔软
卷曲而常
有分枝,用以攀援或缠绕
它物向上生长。如葡萄、丝瓜等。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5.小块茎和小鳞茎:
有些植物的
腋芽常形成小块茎。如山药的零余
子(珠芽)。
有些植物在叶腋或花
序处由腋芽或花芽形成小鳞茎。如
百合、大蒜等。小块茎和小鳞茎均
有繁殖作用。
小小 结结
一、茎的基本形态
1.茎的外形
2.芽及其类型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二、正常茎的类型
三、变态茎的形态与类型
3.茎的分枝
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二叉分枝
假二叉分枝
1.依质地分
木质茎
草质茎
肉质茎
2.依生长习性分
直立茎
缠绕茎
攀援茎
匍匐茎
平卧茎
1.地下茎
根茎
块茎
球茎
鳞茎
2.地上茎
叶状茎
枝刺
钩状茎
茎卷须
小块茎和小鳞茎
思考题 思考题
1.形状、大小相近的红皮马铃薯和红薯混
在一起,如何才能把它们分开?
2.攀缘茎和茎卷须之间
有什么联系?
3.五味子和牵牛都是缠绕藤本,它们茎的
缠绕方式是否相同?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种子植物的主茎起源于种子内幼胚的胚芽,主茎上的
侧枝则由主茎的侧芽(腋芽)发育而来,不论主茎或侧
枝,一般在其顶端都具
有顶芽,保持顶端生长的能力,
使植物体不断长高。
(一)茎尖的构造
茎尖指茎或枝的顶端,前端没
有类似根冠的构造,而
存在能形成叶和芽的原始突起,称为叶原基和芽原基。
茎尖可分成三个部分: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生长锥:分生区在茎尖的前端呈圆锥状,为顶端分
生组织所在的部位,具
有强烈的分生能力,所以又叫生
长锥。
茎的成熟区中
有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和三生构造。
第二节 第二节 茎茎
四、茎的显微构造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
初生构造
1.表皮
2.皮层
3. 维管柱
(1)初生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2)髓射线
(3)髓
第二节 茎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
双子叶植物的茎在初生构造形成后,由于形成层和木
栓形成层的分裂活动,进行次生生长,从而形成次生构
造,能使茎不断加粗。
1.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1)形成层及其活动 形成层细胞具
有强烈的分生能
力,向内分裂产生次生木质部,增添于初生木质部的外
方,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增添于初生韧皮部内方。
同时,形成层中部分细胞也不断分裂产生薄壁细胞,形
成次生射线细胞,贯穿于次生木质部与次生韧皮部,形
成横向的联系组织,称维管射线。
形成层细胞在不断分裂形成次生构造的同时,也进行
径向或横向分裂,扩大本身的圆周,以适应内方木质部
的增大,同时形成层的位置也逐渐向外推移。
第二节 茎
(2)次生木质部 由导管、
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和
木射线组成。
★年轮:在木本植物茎的
木质部或木材的横切面上常可
见许多同心轮层,每一个轮层
都是由形成层在一年中所形成
的木材,一年一轮标志着树木
的年龄,称为年轮。
春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形成层的分裂活动比较强烈,
所产生的细胞体积大,壁薄;
导管直径大,数目多;纤维较
少;因此材质较疏松,颜色较
淡,称早材或春材。
第二节 茎
秋季气温下降,雨量稀少,形成层的分裂活动降低,
所产生的细胞体积较小,壁较厚;导管的直径小,数目
少;木纤维成分较多,因而材质较密,颜色较深,称晚
材或秋材。
在木材横切面上靠近形成层的部分颜色较浅,质地较
松软,称边材。
木材中心部分颜色较深,质地较坚硬,称心材。
要充分了解茎的次生结构及鉴定木类药材,需采用三
种切面,即横切面、径向切面和切向切面,来观察:
★横切面:是与茎的纵轴垂直所作的切面。在横切面
上可见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等横切面的形
状、直径的大小和细胞壁的厚薄,亦可见同心状的年轮
和辐射状的射线。
第二节 茎
★径向切面:是通过茎的中
心所作的纵切面。在径向切面
上可见导管、管胞、木纤维和
木薄壁细胞等纵切面的长度、
宽度、纹孔和细胞两端的形状。
射线细胞为长方形,多列排列
整齐,与纵轴垂直,显示了射
线在这个切面上的高度和长度。
★切向切面:是不通过茎的
中心而垂直于茎的半径所作的
切面。在切向切面上见到导管、
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等
与径向切面相似,射线为横切
面,细胞群呈纺锤形,显示了
射线在这个切面中的高度、宽
度和细胞列数。
第二节 茎
(3)次生韧皮部 形成层活动向外分裂形成次生韧皮
部,次生韧皮部形成时,初生韧皮部被推向外方并被挤
压破裂,形成颓废组织。次生韧皮部一般由筛管、伴胞、
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
有的还具
有石细胞、乳
管等。
(4)木栓形成层及其活动 多数植物的茎可由表皮内
侧皮层薄壁组织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
进而产生周皮,以代替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新周皮及被隔离的残废组织的综合体,因常剥落,故
称为落皮层。
(5)树皮:落皮层也被称为树皮。但广义的“树皮”
是指形成层以外的所
有组织,包括次生韧皮部。多数皮
类药材,如杜仲、黄柏等茎皮类药材即为广义的树皮。
第二节 茎
2.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构造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生长期短,与
木质茎比较,没
有或只
有极少数的
木质化组织。其主要结构特点为:
(1)最外层为表皮,表皮上常
有
有气孔,毛茸、角质层、蜡被等附
属物。表皮细胞中
有叶绿体,因此
草质茎大多呈绿色,
有光合作用的
能力。
(2)由于草质茎生长时间较短,
组织中次生构造不发达,大部分或
完全是初生构造。
(3)髓部发达,髓射线一般较宽,
有的髓部中央破裂呈空洞状。
第二节 茎
3.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次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的根状茎一般系指双子叶草本植物的根状
茎,其构造与地上茎类似。它的构造特点为:
(1)根茎的表面通常具木栓组织,少数
有表皮或鳞叶。
(2)皮层中常
有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
第二节 茎
(3)皮层内侧
有的
有厚壁组
织,维管束排列呈环状。
(4)机械组织一般不发达。
(5)贮藏薄壁细胞较发达,
常
有较多的贮藏物质。
(6)中央
有明显的髓部。
4.双子叶植物茎与根状茎的异常构造
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茎和根茎中,除了一般的正常构造外,常
有
部分薄壁细胞,能恢复分生能力,转化为新的形成层,产生多数异
型维管束,形成异型构造。
有下列几种情况:
第二节 茎
(1)髓维管束:指位于双子叶植物茎和
根状茎的髓部中的维管束。大黄根茎髓部
的星点状异型维管束,内方为韧皮部,其
中常可见粘液腔,外方为木质部,形成层
环状,内方为韧皮部,射线深棕色,呈星
芒状射出。
(2)同心环维管束:在正常次生生长发
育至一定阶段后,次生维管束的外围又形
成多层呈环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
(3)束间木栓:薄壁组织中的细胞恢复
分生能力后,形成了新的木栓形成层,并
呈一个个的环包围一部分韧皮部和木质部,
将维管束分隔成数束。
(四)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通常只
有初生构造没
有次生构造,
与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在组织构造上最大不同点是:
第二节 茎
1.单子叶植物茎一般没
有形成
层和木栓形成层,除少数热带单子
叶植物(如龙血树、芦荟等)外,一
般只具初生构造。
2.单子叶植物茎的最外层是由
一列表皮细胞所构成的表皮,通常
不产生周皮。
3.表皮以内为基本薄壁组织和
散部其中的多数维管束。
4.横切面观,单子叶植物维管
束呈散在排列,而双子叶植物维
管束呈环状排列。
(五)单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
单子叶植物根茎在组织构造上的特点是:
第二节 茎
1.外方少
有周皮,大多仍未表皮。
2.皮层常占较大面积,常分布叶迹维管束。
3.皮层大多明显,具凯氏带。
4.皮层靠近表皮部位的细胞形成木栓组织,
有的皮层细胞转化为木栓细胞,而形成所谓的
“后生皮层”,代替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六)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茎都是木本的,它的构造基本上与木本双子
叶植物茎相类似,不同点在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
第二节 茎
1.次生木质部一般无导管,主
要由管胞和射线组成。裸子植物
无典型的木纤维,管泡兼具输送
水分和支持的双重作用。
2.次生韧皮部主要由筛胞、韧
皮薄壁组织和射线所组成,没
有
筛管和伴胞的分化,筛胞是比筛
管原始的输导组织。
3.皮层、维管柱中,常分布
有
树脂道。
第二节 茎
五、茎的生理功能
(一)输导作用
(二)支持作用
(三)贮藏作用
(四)繁殖作用
小 结
第二节 茎
双子叶植物茎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木质茎
草质茎
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
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次生构造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
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思 考 题
1.茎的次生构造是怎样形成的?
2.茎尖和根尖在结构上
有什么异同点?
3.怎样才能充分准确鉴定木类药材?
第二节 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