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厦门俗语

 百城主人 2014-09-08

    ·市井杂记·
    驮夫
    早先年,听老人们说的话较多,现仅记其几则,再不说说,恐怕很快成为活化石了。
    记得“文革”时复课,高中老师讲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以厦门话“脚踩马屎傍官气”为例,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生动丰富的口头语言。古时候当官骑马,马蹄的的得意,市井小民走路,无意之间踩了其马粪,反以为荣,仿佛傍着官款,飘飘有高人一等之气,这心态很像鲁迅笔下的阿Q。
    高中毕业后,到省四建公司工地做临时工。有个师傅谈起某事,说和某人熟悉,与某人也认识。旁边另一师傅就说:“嘿,万师,你也是剃头店的面桶。”形似赞赏,大家却都笑了起来。有句厦门老话“剃头店的面桶,人头熟”说的就是这事情。厦门人不说脸盆,叫“面桶”,洗脚的叫“脚桶”。小时候,剃头师傅挑个担子,一头椅子、镜子,一头煤炉、热水、面桶,走街串巷理发。剃完头,每个人都在面桶里让师傅洗头洗脸,那面桶见多识广,常客多,能不熟吗?
    厦门说此人没什么本事,却显摆,就说他“大曳得要死”,意思是好显威风,出风头,自视颇高,摆架子,逞能逞强。这“大曳”的发音念法正好与厦门话“大力扇、用力扇”扇子的发音相同,谐音,于是又有“竹哥(竿)尾绑烘炉扇,大曳”一说。烘炉扇,是老厦门人家家都有的,用于煤球炉生火时往炉口扇风的竹蔑扇,“甲”字型,扇面略小于日常纳凉的蒲扇。试想将其绑在长长的竹竿尖上,朝天大扇着(即“大曳”),那憨态滑稽,那显摆,那自鸣得意劲儿,那瞧不起人劲儿,是怎样活脱的令人忍俊不禁。
    说某人遇上冤屈不顺的事或人,厦门话就说“很冤仇”(wan xiu),因而就有“驼背(读作wen gu)跌下河,弯泅(也读wan xiu)”一语。厦门话说的“冤仇”,不是现代汉语里苦大仇深的那种冤仇,它分量不重,很轻,大概似《红楼梦》中“不是冤家不聚头”的那种冤家之小仇。驼背已是很不幸了,再跌下河去弯弯的游,也够冤的了。“冤仇”、“弯泅”厦门话谐音,确也是绝配。
    有的厦门话就很难翻译了。以前厦门话称那种装有钱有身份的人说“这人革空(gie kang)”。我想,大约因为铜钱中间有个四方方的孔,所以老厦门人叫有钱人为“有空人”。厦门话“空”、“孔”读音相同,有空,也就是有孔;“革”,有装的意思。于是又生出一句“水淹脚仓头,革空”的俗语。厦门话屁股叫“脚仓”(ka ceng),淹水、呛水也叫“革水”,屁股眼是个孔,也就是“空”,意思是水都淹到屁股眼了。大家都看不起那些装腔作势、装模作样的人,偶尔说起,也就不说某人“革空”,而说他“哼,水淹脚仓头”。这话翻译起来真的不雅、不太顺,只好敬请原谅,各自心领神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