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尾鱼的两种姿态
——现代诗话小品之13
昌政
鱼在水里潜伏多年了,偶尔跳出水面侦察天下大势,这原本与人类无关:子非鱼,安知鱼?可是,诗人却从中发现了诗意。
这是诗人于坚的鉴定——《灰色人物》:
一条鱼从深处游上来
就要出水
在接近水面的地方停住
尾巴一转退下了
就像从幕后递道具给主角的那个
灰色人物
简洁、生动、贴切,可贵的还在于质朴。以如此技艺为一尾鱼的某种姿态打分,给的结论是:“灰色人物”。从水族到人类,抬举了吧?而鱼若有知,必不“从深处游上来”,何苦呢?——灰色人物非主流,无关大局,徒增笑料而已。这样的鱼当然也是人类的众生相之一:多少人历经艰险的一生,只不过是从幕后递个道具给主角罢了,然后退场。悲剧。
要是跃出水面呢?以鱼为喻,那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诗人黄钺摇摇头,叹息一声,挥笔写道:《一条薄得像剑的鱼从海中刺出又插回鞘内》——
大水苍茫
一条薄得像剑的鱼从海中刺出又插回鞘内
鳞光闪烁
海鸥翻飞着,企图扰乱我的视线
高高的船舷却在无意中
抬高了海的宽度
仿佛一个神秘的游侠
背着闪电和道义
又回到了
一个隐秘的朝代
我无语。如此慷慨激昂,如此急流勇退,如此不屑一顾,如此挥洒自如,如此的鱼:岂是人类所能比拟的?黄诗人用语透出剑气,而终究以柔克刚,把所有的起伏一一抚平。他是“一条薄得像剑的鱼从海中刺出又插回鞘内”。
一尾鱼至少有两种姿态:灰色人物和神秘的游侠。这是诗人说的。诗人有权为万物命名。而不会命名的诗人一无所获:他,无所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