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顶针格
顶针格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即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或词),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诗词也常用顶针格。日前写了一首顶针格《七绝》(附后),余兴未尽,空下来查了查百度,发现还有前句双字延下句的顶针格,试图试试。细酌发现如果要达到合律,双字大有文章,一般来说,平起绝对不行,例如十分有名的“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敝乡。敝乡文章数进士,进士跟我学文章”多处出律,我比较重视格律,分析了一下:
平起首句入韵: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单字接可以,双字不行,第二句一接就出律。
单字如: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第三句出律,但可用折腰体挽救。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第二句一接也出律。
只有仄起首句入韵可以: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尝试用平起首句不入韵写台风苏力(附后),但第三句转折必须折腰,有这种体裁吗?
其实我去年的《七绝·秋》回环诗,回想起来就是四字(三字)顶针格,如:
满山红叶染叠峰,叶染叠峰秋意浓。秋意浓浓霜沁色,浓霜沁色满山红。
词也有这种顶针格体裁,例如李白的《送刘十六归山白云歌》就是顶针格的杰作: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其实什么折腰格、顶针格、独木桥体、回环诗(必挤韵)、接句,我认为都是中华诗词演衍出来的、文人墨客酒后消遣的游戏,有否现实意义,见仁见智,而老夫玩儿诗词本身就是打发日子,溜溜脑子,自娱自乐,正和我意,消遣消遣,对词汇的积累、运用有一定好处。我涉足诗词,仅三年,老有所乐,今天对顶针格的学习仅停留在《七绝》上,肤浅,抛砖引玉,诗友交流。
——————————————————————————————————————————————
头伏
昨夜杭州刚入伏,伏天切莫逛西湖。 湖边遮日光凭伞,伞小焉能抗火炉? 台风苏力
难熬酷热迎苏力,苏力挟风裹雨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