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岁将军李中权:为革命满门忠烈

 willow628 2014-09-10

 

    99岁高龄的开国少将李中权于近日逝世。1915年,李中权出生于四川省达县碑牌河石家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仅有的土地无法满足全家九口人的温饱,李老的童年时光,是在饥饿中度过的。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依然坚持把李老送入达县第五高小读书。两年后,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入达县中学。
    上世纪30年代初,在军阀混战、烽火四起的历史大背景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家乡人民在军阀的横征暴敛下痛苦挣扎,几无生路。就在此时,徐向前同志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一举挺进四川,创建了川陕苏区,解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在革命形势的感召下,李中权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加入了红军队伍,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1933年,他被调到蒲家场担任红军游击队1大队政委,回到家乡四川达县碑牌河,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地方政权,并且迅猛发展红军队伍,配合主力红军作战。
    1933年年底,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开始了疯狂的反扑,残酷杀害红军家属和革命群众。由于李中权家是当地有名的红色堡垒户,一旦红军撤离,便会首先遭到反动派的血洗。因此,在红军主力撤离时,他的父母毅然带着孩子们加入革命队伍,全家都参了军。
    当时,大哥李中泮被选为乡苏维埃主席,在红军撤离过程中,带领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二哥李中池拖着病体和四弟李中柏为红军筹粮带路。五妹李中珍被选为妇女主席,带领妇女队为红军抢救伤员,减少红军部队的后顾之忧。从那之后,李家的命运便与红军、与革命紧紧的连在了一起,红军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为红军带路、送信、筹粮、洗衣、做饭、照顾伤病员。
    不久,李中权的父亲为了掩护红军通讯员,身负重伤,壮烈牺牲。遗体与英勇献身的红军战士一起,被掩埋在两河口青山之畔。在“肃反”中,大哥李中泮被无辜杀害,为革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后来,母亲、哥哥和妹妹,也相继牺牲在长征的路上。母亲临终时嘱咐弟妹们要誓死跟着红军走,直到弟妹们再三保证一定会找到李中权,参加红军,她才放心的闭上了双眼。
    令人欣慰的是,李中权和四弟李中柏、五弟李中衡、年仅九岁的幺妹李中秋,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最终胜利地到达了陕北。1937年春节,兄妹四人在延安宝塔山下会合。李老说:“从此,我们把党当作了爹娘,下定决心,永远跟着党走。”建国后,他们又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生革命,双全智勇,三过草地,四次负伤,五亲牺牲,六任政委,七五党龄,八方敬重,九死一生,卓著功勋,文武奇才,辉煌征程。”这首诗高度概括了李老辉煌传奇的一生。(孔婷婷/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