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挣扎与坚守

 水晶宫114 2014-09-10

           

一开始,我试图用读小说的方式去读这部“小说”,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因为你要是用小说的的方式去读它的话,你会发现自己马上陷入了悖论:这几乎不能算是一部小说。起码,你不能用小说的法则和范式去定义它。可它却仍然是一部小说。因为它有人物,对话,场景描写和内心独白等等,一切的小说要素。正是这部不是小说的小说,使我们在“小说无定式——小说有规范”的两难之境中难以自拔。如果我们用小说的规范要求晓桦,它就完全不是小说,可是既然我们承认小说没有定式,那凭什么晓桦不能这样写小说?于是我决定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而按照晓桦所理解的小说方式去理解这部小说。阅读就变得容易了。

 

我认为这部作品是晓桦的自传,倒不是说书中的情节有多少是他本人的真实经历,但却毫无疑问可以看作是晓桦个人的精神自传,一个精神蒙尘者的自传。晓桦曾经是这个社会精英阶层一员,无法区分的是造化弄人还是性格使然,结果是他在人生的前半程告一段落时,在历史列车大拐弯的关头他被甩下了车。尽管他努力自救,果断换轨,又挣扎着爬上了另一列车,并且后来在这列车上行驶的还不错,但这种“不错”,却始终未能慰藉换车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迷茫,这种迷茫除了是由于情非所愿地与自己过去的人生,他自己最向往的人生的告别,同时又夹杂跟随整个时代在迁移过程中,一边迁移一边堕落的矛盾心态。在无奈的矛盾中,晓桦一直希望能给自己重新定位。

 

我想这就是《世纪病人》要表达的主题:迷惘。更准确地说,是对这种迷惘状态的倾诉。这是时代发生转型时人们的典型心态和状态。中国人的迷惘比美国人的迷惘,比海明威这些“迷惘的一代”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倒不是说中国落后的连迷惘都比美国人落后,而只是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化了情绪和心理,都只能和它所附着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上上个世纪末,成为了世界GDP第一大国,在物质财富充分富足之后,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却进入到一种空虚状态,这和中国近些年的状态非常相似。中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GDP第一大国,如果中国之路不犯错误的话,或许再有10多年就要走到美国100年前的位置上。一边是社会财富总量的惊人增长,一边是贫富差距的惊人拉大。这和上个世纪的美国也非常相似。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整个社会将处于迷惘的状态差不多就是一种世纪病。

 

而晓桦就是以他自己的经历加入到这支“世纪病人”的大军之中。迷惘是什么?是价值体系瓦解后的失落和怅然。是理想信念摇动后的质疑和寻觅。这是美国人一百年前,中国人一百年后遭遇的世纪病。这是一个人,一群人,一代人在时代的岔路口遭遇红灯,被迷失感压迫得不知所措时的正常反应——集体的不正常。晓桦在他的“小说”中,非常准确地向我们描述和传递出了这种情绪,让你在阅读它时,不时回忆起相似的情绪曾经在自己的心灵中流过,或者说敲击过你的心灵。但这种情绪的表达,却不是《世纪病人》唯一要完成的任务。晓桦显然天然就有比那些愤世嫉俗、怨天尤人者更高的境界。我当然知道晓桦在早年的人生途程中所经历的波折和打击以及不公正对待,远比那些对社会和国家咬牙切齿者们所经历的多得多,但在这部对精神痛苦的描写代替了对现实黑暗的刻画的作品中,晓桦拒绝了攻击和背叛自己的血脉和国家,这不是一种愚忠,而是一种高贵。因为只有当一个人不把个人的委屈和磨难变成对社会的敌意和仇恨时,他才会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这正是这部小说的思想意义所在,也是这部几乎没有剧烈冲突,没有明显矛盾,没有黑暗描写,也没有丑陋揭露——几乎没有一切戏剧性元素,但精神上的对抗和冲撞却如隐身人一般无处不在的小说,吸引我读下去的理由。毫无疑问,晓桦非常深刻表达了自己的同时也是时代的痛苦,虽然有时候这些痛苦完全属于他的个人经验,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有兴趣,而且感同身受地去把它一直阅读下去,因为在我看来,晓桦这部小说在今天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精神尺标,虽然它不能丈量整个时代,但它却可以丈量我们这些同代人。

 

尽管晓桦所描写的某些痛苦我没有经历过,还有些痛苦离我很远,但是我却可以理解它,因为在阅读这部小说时,它们会随时随地刺痛我,就此意义上说,《世纪病人》是晓桦和我们这些同龄人,同时也是生活和经历过我们共同世纪的人的心灵史。它从遥远大洋的彼岸,向我们折射出一代人对精神家园的挣扎与坚持。这是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永远不会因为时间或空间而褪祛的底色。

 

                                                                            2014811日凌晨4:30改毕于鸿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