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鉴定知识——留意接底造假瓷器的鉴定

 益运居 2014-09-11

扬州博物馆藏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先给大家讲一段故事。话说1976年唐山地震之后,有一天,在江苏扬州的一家文物商店里来了一位要卖梅瓶的人,经过讨价还价,以18块钱成交了。
瓶子的原主人的父亲解放前是地主,喜爱收藏,家里也有一些古董,这只梅瓶是其中之一。解放后搬到扬州城里,此后父亲去世。他母亲虽然不知道这对文物不太懂,但是她知道这个瓶子很值钱,平时也从不示人。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用墨汁将瓶子周身涂得漆黑,才躲过了一劫。八十年代初,她儿子是一个普通工人,结婚后不久有了孩子,生活紧张,于是瞒着母亲将瓶子拿到文物商店卖了。回来母亲知道后把他大骂了一顿,他这才知道这只梅瓶当年他父亲是用100担大米买来的,也很后悔。
当时文物商店经办人员也不知道这只瓶子的价值,只是当一件普通文物存放在库房,一直无人问津。直到几年后,被来扬州的南京博物馆的专家看到,认定是元代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当时的国家文物局的局长王冶秋先生马上就率领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部的专家一行开到南京。一看果真是一只元代的梅瓶。前几年扬州博物馆成立,这只瓶子又从文物商店进了扬州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这段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可以说给这只梅瓶平添了许多浪漫的色彩。说到这,故事本应该结束了,但是谁也没想到二十多年以后,又有一个关于蓝釉白龙纹梅瓶的更加戏剧化的故事上演了。

2000年底的北京 ,寒意正浓人们正在兴奋得准备迎接新千年的到来。在北京一家大酒店的展览大厅内,人头攒动、热气腾腾。北京某大拍卖公司的拍卖品预展吸引着形形色色的在这里流连忘返。玻璃展柜里,一件蓝釉白龙纹梅瓶格外引人注目,许多人围着它长时间驻足观看,因为他们都清楚这件瓷器的分量,蓝釉白龙纹梅瓶为元代景德镇烧制,造型挺拔高大,风格粗犷豪放,细颈蛇尾,体态优美,在蓝釉的底衬下犹如在蓝色的大海中翻腾舞跃,具有极强的艺术沾染力,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它的蓝色釉面,即是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其烧制成功是我国制瓷工匠熟练掌握各种成色剂的重要标志,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为明清以后光彩夺目的、各种颜色釉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目前仅存三件,一件收藏在北京颐和园,一件收藏在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扬州博物馆保存的最为完好,也是最大的。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先生在扬州博物馆参观时,曾开玩笑说,愿出三亿元来买它。由此,可见蓝釉白龙纹梅瓶价值连城。第四件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突然现身在国内拍卖会上在古董行内引起的振动自然非同小可。最初的惊诧过后,便有人提出了置疑,认为是现代仿品。而卖家一方立即反击。有某权威专家出面拍板定案。
“我认为是真品无疑。我非常仔细地观察了这个梅瓶,特别是梅瓶的底足部分,无论是胎体的质地啊,还是这个足圈的造型,修坯的刀痕,还有垫烧痕迹等等,都非常的地道,是典型的景德镇地区的元代器物的特点,所以我认为没有任何问题。这个瓶子是元代的真品。解说词:而另一派也针锋相对,提出的置疑理由刀刀见血。”
又有专家说:我认为呢,这个瓶子有点问题。在这个底部的这个地方和上面的器身这个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你看咱们现在看的器底,这个器底这个部分呢,它好像像砂轮磨的一样,有锯齿状的不均衡的地方,好象是呢,磨掉了之后然后再进行吹釉吹上去再进行第二次进行入炉再烧。那么形成这么一种状态釉的表面也是有的地方很深有的地方很浅不均匀。
真假一字之差,价值天地之别。伴随着唇枪舌战的激烈争论,最后在拍卖会上,这件国宝级的蓝釉白龙纹梅瓶只拍出275万元的微妙价格。
蓝釉白龙纹梅瓶的故事的确是耐人寻味,你想啊,拍卖会上最后是二百七十五万成交,如果说它是假的,这二百七十五万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可是要是它是真的,那更不得了。那不是捡了一个太大的漏吗。所以这个事情真是让我觉得是扑朔迷离。   经过多位专家细心鉴定,最后有了结论:是接底。这个瓶子在靠底足一厘米左右的地方有一道裂缝,说明这个底是从那接的,而且它有烧好了以后断裂了。这个瓶子的那个底的釉色和瓶身的釉色,可以看出来是明显的不同的。也就是说它是从那个裂缝处接的。这种接底,接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在离底一点五厘米左右处吧。这个位置也是很奇妙的。一般来讲景德镇的元代瓷器采用半拉半脱工艺。那么一般接呢是在腰部或者颈部接,很少有在底部直接接的。

  造假者先找来一件真品残缺的底足,再根据足圈大小配制一个器身,或碗或瓶。底足与器通过精细打磨严丝合缝,然后使用高强度的粘合剂将底足与器身牢牢的粘接在一起,粘接牢固后,在结合部打一种特制的腻子,待腻子完全干透之后,最后一道工序是用喷枪喷釉。当然这只是一个示意的过程,实际操作的过程还要精细复杂得多。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既然要造假,你就做一个假的嘛,干吗这么费事用这个老底去接新瓷呢?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朋友经常问的一个问题。你们注意没有,就是在传统鉴定看瓷器的时候,专家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把那个瓷器拿过来之后要把它翻一个个,先看底,要底朝上。底的信号是太多了,它的胎质,用的原料,修坯的工艺,垫烧的方法等等,都在底下能反映出来。为什么要接底,往往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它的工艺达不到,就是用现在的原料做不到古代那种真品的质感,或者是工艺特征。他不如拿一个假的接上去,能特别唬人。另外一个原因呢,就是现在有那个热释光检测法吗,热释光检测法要取样,取样不可能到处取样,它往往就是在底下取样,那么当你用热释光检测法,在底下取样的时候做来的报告肯定是老的报告。这样呢,也是用来掩人耳目。
  如何才能看出是接底:
1、看一件器物的上下釉色是否一致。
2、看釉质的配方与老的符合不符合,釉面有无风化、氧化现象。
3、古玩行有一句俗话:夜不观宝。为什么呀,晚上光线不好,看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到很多细微的破绽。一般来讲,需要在光线比较好的白天自然光线下来看东西,这样呢,你才能不会被这些假象所迷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