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特色学校的“特色之道”

 老包书屋 2014-09-11

 

论特色学校的“特色之道”

转自(教育日常生活批判)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面对多元学生,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学校理性选择;面对单一的考试,走应试之路是学校唯一选择。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在理念层面论及学校发展时,每所学校对办学特色都充满了向往与设想,但在实践层面论及学校发展时,在放弃学校特色发展倍感无奈的同时,却是对应试教育的兴奋与执着。可以肯定的是,应试教育与学生多元发展相违背,但学校特色发展一定与学校教育质量背道而驰吗?似乎在重庆铁路中学和永川汇龙小学的办学经验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其实,当我们走进富有特色的学校,看到的并不是他们因为特色发展而苦对教育考试,反到是学校一派欣欣向荣的教育景象。

一、学校发展的“特色动力”与“成绩压力”

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两种心态。一是动机本位,即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潜力,决定自己可以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另一是目的本位,即根据他人或者自己设定的目的,来规划与设计自己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原则上,当没有外在的压力或者外在压力不够大的时候,我们都乐意于选择动机本位,这样可以保有自己对所从事活动的兴趣,又可以发挥自己的工作潜力;当外在压力处于主导地位时,目的本位得以显现,尤其是他人为自己设定的目的,成为自己规划与设计活动的依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对活动的兴趣。

要办好一所学校,既要照顾到外在的压力,还得想方设法激发内在的动力;学校的外在压力主要是考试成绩,内在动力则是师生的兴趣与潜力。学校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来自于校外的压力,还是来自于校内的动力,都是不可缺少的;但要在办学过程中协调好这两种力量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当学校屈服于外在压力时,尤其是受制于考试成绩时,只好根据外在的评价标准来规划与设计办学过程,而这往往会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潜力。当学校着力于激发内在动力时,就会遵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师的教学潜力出发,来规划与设计办学过程,并最终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为了应付外在的考试压力,学校通过对考试内容的分化与考试压力的分解,以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的形势布置给师生,力图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分派任务的办学方式,虽然也可能在任务分派与完成过程中照顾到师生的兴趣与潜力,但整上还是外在的任务居于主导地位,而任务的规范性与统一性也就成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天敌。

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持久的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学越有兴趣,教育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与潜力出发。由于每所学校的生源情况不同,每个班级学生的特征不同,甚至每个学生的经验与潜质也不同,要激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就得让教育从他们的兴趣与潜力出发,从而把他们的学习特点变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当教育不是以任务的形式去要求学生,而是以朋友的方式去帮助学生时,一方面学生会竭尽全力地释放自己的兴趣与开发自己的潜力,另一方面会主动欢迎教育这位朋友的到来。教育应该激发内在动力而不是屈从于外在压力,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问题是当学校管理者承受着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的巨大压力时,还有几人能够自己扛着,从而为学校师生顺应兴趣与激发潜力提供发展空间呢?而且,在学校管理者看来,应付由于考试事业的外在的压力是学校“雪中送炭”之事,而在教育中通过转化师生学习特点为学校办学特色只是学校“锦上添花”之事。

 二、学校以“多元办学”助推“质量提升”

在办学过程中顺应师生的兴趣与潜力,通过把师生学习特点转化为学校办学特色,真的只是学校锦上添花之事吗?如果我们把学校特色建设理解成与提高学生成绩没有关系的事,把学校特色建设理解成与学校教育质量完全不同的事,把学校特色建设理解成做点花样与搞点活动等做秀的事,那学校特色建设的确是没有多大教育意义,而且还稀释了原本就稀缺的教育资源。大家都同意学校办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潜力出发,问题在于,我们准备让这样的学校办学走向何方?

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潜力,势必在学校形成多元办学的格局,正如重庆铁路中学在星光校园文化的创建过程中,出现了“灿烂笑容奖、绅士风度奖、健谈奖、直率奖、歌后奖、坦诚奖、笑口常开奖、足球先生奖、最具爆发力奖、守时奖、最具有潜力奖、节约奖”等人人皆奖的局面。人人皆奖的确是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了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但我们要清楚的是,当我们为每位学生设置与颁发奖项的目的何在?对于学生来说,家长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管是家长、社会还是学校,教育应该不止于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应该从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把学生引向更长远的教育目标,而且这个教育目标在家庭中、在社会中与在学校中有着不同的内容。

特色办学的目的,应该不仅仅办出学校特色,还应该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教师的教学潜力,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最终表现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潜力,也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但学校尊重教师教学潜力与教学理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引领与激发教师的教学潜力,为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教育品位奠定基础。同样的道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为了在学校中顺应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为了在尊重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引领,实现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习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习能力,要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育品位,既可以通过短期作业与任务的布置与要求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激发师生的兴趣与潜力来实现。前者看起来更直接也更有成效,但会让师生感觉到更多的学习与教学压力,而且这种方法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后者较为迂回,而且容易在特色办学的过程中迷失方向(迷失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与花样之中)或者止于办学特色,反而丢失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习能力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育品位”的办学目标。因此,后者是一条科学而又具有可持续性的教育之路,但更需要教育毅力与教育智慧。

三、走向“特色学校”的路径选择

如果只是应付由于考试成绩带来的外在压力,学校采用的方法基本一样,也就只是程度上有大小之别而已,比如尽可能给学生多排课,尽可能给学生多布置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周末给学生补课,总之一句话,想方设法把教学与学习任务完成。可是,如果要让学校教育从师生的兴趣与潜力出发,充分展现师生的教学个性与学习特点,拓展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提高学校教育品位,这就不再有成熟的模式可以遵循了,毕竟每所学校、每位师生所具有的特点不一样,所面临的教育环境也不一样。但是,虽然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方法与策略不一样,但在走向特色学校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基本路径值得借鉴。

第一,发现并尊重师生的兴趣是走向特色学校的基础。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学与学习都只是他们的一项职业,对待教学与学生最“偷懒”的方式,就是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如果要让教师与学生真正把教学与学习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学校的任务,就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师生兴趣的融入创造机会。其实,不管是重庆铁路中学对学生差异的多元尊重,还是永川汇龙小学对小学生文学爱好的集中培养,虽然前者以多元发展取胜,后者以集中的文学氛围取胜,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师生的兴趣,而不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

第二,将“师生兴趣”集中转化为“办学特色”是走向特色学校的关键。说到兴趣,每个人都有,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大家往往将尊重师生兴趣简单视为对师生个性的宽容。其实,学校要激发与满足的师生兴趣,是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那个部分;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师生在学校中得以激发与满足的兴趣是具有共同性的。这一点对于汇龙小学集中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是容易理解的,但对于重庆铁路中学提倡星光文化,提倡尊重师生差异,似乎蛮难理解的。其实,学校在激发与培养每位师生的优势智能时,总是从有利于师生未来发展的角度着力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所以,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虽然不主张将学校教育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任务来要求师生,但并不意味着师生在兴趣培养过程中就能够不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与之相反,是否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正是选择师生兴趣是否值得学校培育与激发的标准。

第三,利用“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走向特色学校的目的。学校并不是为了追求办学特色而创建办学特色,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容易把创建办学特色理解成做秀的根本原因。学校创建出了办学特色,也只是在通过激发师生兴趣与潜力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这条路行走了一半而已。在这个时候止步,既是对办学特色最大的误解,也是对办学特色最大的浪费。重庆铁路中学在创建星光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相信每年一度颁发的星光奖并不是最终目的,学校正是通过对星光校园文化的创建与星光奖的颁发,来帮助师生找到自己的信心,并将这种信心转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标。我想汇龙小学也是这样,学校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无数的小诗人与小作家,而是通过对学生文学才能的培养与激发,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再通过对学习乐趣与成就感的迁移,最终实现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