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绞丝环的鉴定

 鹰隼2000 2014-09-12


绞丝环,又称扭丝环、束丝环、绳纹环、綯纹环。所谓绞丝环,是指器表以阴刻技法雕琢有旋转放射状线纹(或宽槽)的一类环形玉器。这种纹饰形同扭曲的束丝,之间平行互不相交,循环反复没有尽头,类似数学上的“阿基米德螺线”,或“等速螺线”。

从考古资料上看,绞丝环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早段,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流行器类,至西汉一朝仍偶尔出现。随着时代的变迁,绞丝环亦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下面拟区分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期至西汉两大阶段进行介绍: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此期绞丝环横截面大多为扁椭圆形,少数作椭圆状。环肉较宽,表面绞丝间隔较大,绞丝数少,大多为十到二十条。通常采用粗阴线平面雕刻,粗线间的部分圆钝平滑,属于半绞丝的形式,立体感较差。

战国中期至西汉

此期绞丝环横截面均为椭圆形和圆形。肉窄孔大,表面绞丝间隔距离小,分布颇密集,绞丝数多,通常为四十到六十条。在玉环表面琢磨出宽槽,每对宽槽间常形成犀利的凸梁,呈360度斜向绞圈,沟槽内打磨精细,光洁度很高,纹饰凸显了强烈的立体感。

辨伪的要点: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应重点参考表面断续相连的接刀粗阴线。战国中期至西汉,主要有两条线索鉴定,其一宽槽内与宽槽走向大致相同的纵向细密磨痕,有横向螺旋痕必假;其二表面由于抛光打磨精细而产生的极美光气。当然更需综合考察其玉料及沁蚀磨损之特征。


参考文献:杨建芳:《玉纽丝环的断代与文化属性》,《中国古玉研究论文集续集》,文物出版社,2012年。






了解古玉鉴定内部资料内容,请点击左下角按钮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