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文侠书馆 2014-09-12

1.家长本人一定要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

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一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家长怕麻烦,有些家长对我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其余的事情包括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用做。

当今独生子女的家长普遍存在着这种心态。如,有一个男孩,今年14岁,学习成绩在班里中下等,在家里,除了看书学习以外,整天就坐在自己屋子里发呆,他父母很焦急,担心他有问题,请我到家里看看。

我通过与他交谈,并未看出他智力上有什么异常,但我却发现这个孩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愿意做任何事情包括与家里人说话,他说他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跟父母说什么。

小的时候他只管吃和玩,其余的事情父母都替他做好,上学以后,父母就只让他学习,给他请了许多家庭教师,还给他买了电脑,家务事一点也不用他操心,连他的自行车没气,都是家里人给他打好了他才骑。但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让父母满意。

我问他想没想过父母因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而产生心理焦虑,他告诉我这是父母自己的事情,和他没关系,学习成绩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愿意,他就会考好。

从这个男孩身上可以看出,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孩子的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包括对父母。

这个男孩一定认为父母既然能为自己做好一切事情,那么他们自然可以处理好这种焦虑,自己完全不用理会父母的这种焦虑。事实上,这种完全忽略孩子自理能力的教养方式,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因此,强化家长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让孩子学做家务开始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

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同时,家长对孩子应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并进行具体的技术性指导,即使是洗手帕、洗碗碟或收拾房屋也要注意这一点。

当孩子不愿意去做家长吩咐的事情时,家长要讲明道理,把具体要求说明白,态度坚决地要求孩子完成。千万不要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而且最后还给孩子让了步,孩子会认为自己“胜利”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仍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来对付父母。

这会给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效果和家长的教育权威带来威胁。家长还要让孩子们懂得让他们做家务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勤劳、刚强、负责任的心理品质,以及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面对复杂多变,充满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相对优越,许多事情大人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免不了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对孩子未来参与社会竞争是十分不利的,因而为父母者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强者素质”。

3、家长对孩子做的事应以鼓励、肯定为主

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

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他们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既能保护孩子对自理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帮助孩子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自理活动能力。

家长还可以做些示范,如教子有方的家长教孩子做家务所采用的“三步教学法”,就是一种示范的方法:首先是大人先做一次示范表演,让孩子在旁边仔细观察。然后,家长和孩子再一起做一遍,发现孩子做得不对时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可以手把手地教给他们那些较复杂的动作。

最后,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一遍,大人在一旁观察指导。孩子如有兴趣,可以让他们反复多做几遍。如果孩子总也做得不好,家长切不可性急,更不能责骂或挖苦,主要是以鼓励为主,肯定他做的好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孩子感到自己再加把劲就可以做好了。

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意识在两三岁的时候就有所表现,他们开始喜欢帮助大人做一点事。家长就应该利用这个时机,进一步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根据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鼓励孩子独立做事。

4.让孩子自己穿衣服

可让孩子从穿衣等小事学起,从袜子、上衣裤子……一步一步地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家长在帮助穿衣的同时就要教孩子如何穿衣,然后再循序渐进到他自己能穿衣脱鞋。

在教孩子脱衣的同时,要让他学会把衣物叠放整齐。有些训练可以让他在自己身上做练习,例如系纽扣等。

5.让孩子自己吃饭

许多小孩子很大了还不会自己吃饭,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担心孩子吃饭时弄脏了衣服或桌布,因此,总是给孩子喂饭?于是就造成了孩子到五六岁仍不会自己吃饭。

做父母的最好能从孩子I岁的时候就开始让他学着自己拿筷子或匙子,这样到了三四岁,孩子就可以拿着筷子自己吃饭了。其实,从小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笔力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6、让孩子自己洗漱

父母教孩子初次冼手、洗睑时,可以做少许的帮忙,没有洗干净的地方可以帮他再洗洗,也可替他挽袖等;在教孩子刷牙时,可与其一同进行,让孩子有一个参照物,这样学起来会很快。

7、让孩子帮大人做一些家务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这时,可以让他帮助你做一些较轻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倒垃圾等。在他完成任务后,别忘了给以鼓励和表扬。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让他有了一种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不过,切忌在孩子做事发生小差错时就对孩子大声呵斥。一定要轻言细语地进行指导,以免挫伤他的劳动兴趣。

8.再富也要穷孩子

在国外的社区中有专为孩子注射疫苗的地方,在那里,父母们不会因看见孩子摔倒,或因互相碰撞便大惊小怪,最多只是安慰几句。这就是所谓的“穷”待孩子的现象。

9、尽可能创造一些让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如过节了,要清理房间,你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跟你来个竞赛,看谁的房间整理得最漂亮。”这样引导孩子自己动手,使他们愿意劳动,在劳动中无形地提高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10、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学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11、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其他用具和图书等。

在日本有这样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所有的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请中国的父母和孩子也记住这句话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