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古城与大运河同生共长

 苏迷 2014-09-12
苏州古城与大运河同生共长
  今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苏州四条运河故道和七个点段在内的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大运河是发端和孕育于苏州的。
  众所周知,运河是人工挖掘河道的通称。最早的京杭大运河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争霸的产物。为了壮大自己,“逐鹿中原”,吴王阖闾(一作阖庐)一登王位,就向伍子胥讨教强国之策。据《吴越春秋·阖庐内传》称,伍子胥的强国建议是“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十二个字。于是阖闾就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阖闾大城。在以水乡泽国为主基调的吴越大地上建城,如何解决水的问题是个中首要问题。“披发文身以像龙子”的吴地先民的治水智慧,与伍子胥的谋略相结合,便成就了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阖闾大城——一座被史学家顾颉刚称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的苏州古城(见《苏州史志笔记》)。伴随阖闾大城而诞生的便是被列入中国大运河项目中苏州四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中后三条的诞生。
  据《吴越春秋》记载“阖闾元年,造大城”“周回四十七里”,《越绝书》 云:“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可见,在最初建城时,阖闾大城的八门是均兼水陆城门的。既然古城的四面有八个水城门,那么只能说明外城河是与城俱来的。也就是说,今天被列入中国大运河项目中苏州的运河故道之一的环古城河的历史,与苏州古城同龄,确切的诞生时间也是“阖闾元年”,即公元前514年,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再说胥江,那是伍子胥建城时设计的苏州母亲河,也是苏州古城的生命线。她既为苏州古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澄净的太湖水,又是连接太湖前哨(南面是越国、西面是楚国)与吴国都城的重要的交通线和供给线。伍子胥选定的水源太湖水,迄今为止仍是保障苏州人民生活和生产发展的水源地。因此,胥江也是与苏州古城同个时期诞生的人工运河。
  据《苏州山水志》记载,江南运河苏州段的流向,“1955年前,流经铁铃关后,折东循上塘河流入阊门与外城河会合,再经胥门、盘门、南门,出觅渡桥至宝带桥。”也就是说,在漫长的2469年时间里,上塘河及苏州环古城河的西面和南面,一直是大运河的主要组成部分。1959年,苏州实施彩云桥工程后,在寒山寺西侧开挖800米,大运河过铁铃关后,直线南下走横塘,循胥江过泰让桥流入城河。这个时候,与大运河同龄的古老胥江(横塘以东段),才与大运河合二为一、融为一体。1987年4月至1992年6月,在横塘镇南弃胥江另辟新河,折东经新郭北侧、五龙桥南侧入澹台湖,至宝带桥北堍与苏嘉运河连接,绕过苏州古城。从此,孕育大运河的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才彻底脱离了大运河,均成为了“运河故道”,不再是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了。
  苏州人为大运河的最终形成,贡献不仅于此。早在春秋末期,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下令开凿从苏州望亭经无锡、常州,在武进奔牛镇与孟河联接,这是京杭运河之江南古运河段最初形成。她打通了吴国西进与楚国抗衡的水上通道。之后,还在今扬州市筑邗城、开邗沟,邗江因此得名。不管叫邗沟还是邗江,扬州境内的运河段,出自吴王夫差之手是毫无疑问的。为了争霸,夫差还将运河延伸到齐国(今山东)境内。《左传·哀公九年》称“吴城邗沟,通江淮”。这里的“哀公九年”是周敬王三十四年,也即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年)。《寰宇记》曰:“吴将伐齐,自广陵掘江通淮,运粮之水路也。”说的就是此事。这条为“伐齐”而准备的运粮水路“邗沟”即最初的扬州运河,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
  至于苏州刺史王仲舒捐宝带建宝带桥,白居易开凿山塘,那都是唐代的事情。在此之前,隋炀帝已经将大运河贯通南北。吴王夫差开凿的苏州至常州段、扬州至山东段,完全融入了大运河之中了。
  综上所述,大运河孕育于苏州,与苏州古城相伴而生。苏州先人是大运河主体工程的最早开凿者的结论,已昭然若揭。古城苏州随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之无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