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战争败在清军浪费6个战争拐点

 昭忠祠 2014-09-13

2014年9月30日是第一个中国烈士纪念日,我要说的是要纪念那些真正为国捐躯的英烈,摒弃那些虽然在反侵略战争中献身了但是属于罪该法办的军人。比如北洋水师领导人丁汝昌,他虽然自杀殉国,但是他畏缩不前、指挥愚蠢,导致本来该得胜班师的官兵过多地白白送死。他误国在前殉国在后,不可纪念。我们应该纪念甲午战争为国捐躯的成千上万下层普通官兵。我这样说的根据是,甲午战争之败,主要不是天灾(日本侵略可视为一种外因、“天灾”),而是人祸(中国自身的内因、人祸)。下面就讲讲为什么是人祸。

很多论述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的观点,有的流于大而空,比如讲清朝腐败所致,讲战前就注定失败,这就够了吗?具体究竟是怎样落败的?有的找出的借口不成立,讲器不如人,很多作品又流于战争过程的依次详细描述,其实成了小而空。怎样才能不空?得找出军事上准确具体的失败原因。

现在很多纪念甲午战争的作品有个不好的倾向,也是我们一个不大好的习惯,遇大失败和大灾难就挖掘英雄事迹聊以自慰,比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海军电视纪录片《北洋海军兴衰史》,基本上做成了北洋水师成就片,还塑造了一个英雄群体。

我认为,除了清军很多士兵英勇抗敌以外,高层军官不仅不是英雄群体,反倒是愚蠢腐朽集团,该上军事法庭受审。我认为,甲午战争在军事上出现过6大战争转折点,只要抓准了一个,就能导致中方胜出。但是,6个拐点全都被清军愚蠢地浪费了。以下按照时间早晚列出:

第1拐点:日军去朝鲜仁川港登陆时,北洋水师拒绝镇远舰舰长林泰增的主动出击建议。仁川航道狭窄,登陆耗费时间,对于抗登陆一方更有利。林泰增的英明建议足以使北洋水师挫败仁川登陆,等于在一开始就挫败日军以朝鲜为进攻中国的跳板和基地的图谋。甚至还有人提议围魏救赵之策——舰队直接攻打日本长崎,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那样日本海军将头尾难顾,但那就更需要军人的雄才大略了,在此只好不列入清军浪费的拐点之列。

第2拐点:平壤保卫战,原本坚守未败。日本陆军因朝鲜人民抵制侵略而就地筹粮未果,已发生粮荒即将败退。但清军提前4小时逃跑,导致本该因粮荒败退的日本陆军白白捡获平壤城内足够1个月的军粮,导致日军占领全朝鲜。

第3拐点:大东沟海战是1840年至今历次中国对外战争里,中方装备优于外方最悬殊的一次,比如300毫米以上口径的巨炮清军8门对日军3门,日军根本没有取胜希望。日军记载:定远和镇远两大铁甲舰分别中弹159发和220发。据此换算,镇远舰平均1分21秒就被击中一次。两大铁甲舰铁甲堡水线以上装甲厚14英寸,最深的弹坑只有4英寸。中国从未装备过如此坚不可摧的兵器!但是,北洋水师却因为拥有充足的爆破弹但没有带上舰而惨败(至于速射炮、船速、苦味酸炸药和阵型等等不利因素,其实都被夸大了,不是第一位的失败原因),因为水师从李鸿章那里领受的任务只是在近岸巡逻恐吓日本海军,并不真准备大打。12艘日舰全被击中,合计134次,大多数不是爆破弹,结果无一艘沉没。大东沟海战,北洋水师败得很愚蠢。

第4拐点:日军花半个月时间,在旅顺军港侧后的花园口登陆以便从陆路攻打旅顺军港时,丁汝昌率北洋水师主力正在旅顺港内。李鸿章拒绝朝廷要北洋水师出击命令。花园口登陆场条件恶劣,日军在好几公里以外就不得不从大船换乘几十条小船航渡,上岸还需从泥泞滩涂长距离艰难跋涉,才能到达干燥陆地,耗费半个月时间,竟然未遇到任何海路和陆路的武装抵抗。

第5拐点:日军从辽东半岛绕经山东威海军港,海运去威海附近的荣成湾登陆以便从陆路进攻威海军港时,用了3天,中方本可半渡而击之,但丁汝昌龟缩刘公岛拒绝出击。

第6拐点:威海军港沿岸失守后,刘公岛上的丁汝昌灰心丧气要当烈士,拒绝李鸿章让主力军舰突围去山东烟台港或上海吴淞港的命令,失去了截断日军海上运输线的最后一线希望。论定远镇远两大铁甲舰无法击沉的实力(两舰是亚洲最强、世界一流的铁甲舰,排水量7335吨,比最大日舰大71%,比今天7000吨级的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还重),闯出军港就能保存海战利器,哪怕只保存了两大铁甲舰,也能有效阻断日军海上运输补给线,就能拖垮日本。当时日本倾全国之力作战,已到崩溃边缘。

所以,战争就是败在这6个关键点上了。不要拿日军凶恶当借口,器不如人的借口更不成立,清军是自找的失败。李鸿章和丁汝昌等军事将领如此误国,该受军法审判。

泱泱大国就是如此败给蕞尔小国的,应该自我反省。

北洋水师故地刘公岛上,至今保有丁汝昌故居以供瞻仰,实属不该。在国庆节的前一天,国庆勿忘祭先烈,同时不要祭奠混杂于军中的败家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