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地理

 五半人 2014-09-14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西濒太湖,北依长江,东南与上海接壤,西北毗邻无锡,南部连接浙江嘉兴、湖州两市。地理坐标:北纬30°46′(吴江市桃源镇前窑村北宫桥以南)~32°02′(张家港市德积乡以北的长江),东经120°11′(吴中区西山镇以西的太湖)~121°16′(太仓市浏河镇以东的长江)。

  苏州市区7区面积1649.72平方公里,5县市面积4444.20平方公里,大型湖泊面积2394.50平方公里1,全市共8488.42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商末(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周君古公亶父欲传位三子季历,长子泰伯、次子仲雍避位南奔。从陕西岐山下的周原来到梅里(今江苏省无锡市梅村),与土著结合,建立“勾吴”政权。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灭商。周武王封仲雍之后——五世吴君周章为吴子,吴始名列诸侯。周简王元年(公元前585年),泰伯十九传寿梦继位称王,是年为吴寿梦元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周灵王十一年、吴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寿梦卒,长子诸樊继位。诸樊继位后,国都南迁至今苏州平门西北约1公里处。周敬王五年、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诸樊之子公子光使专诸杀王僚,遂继吴王位,即吴王阖闾。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国平定楚国江南地区,收降百越各部,设置会稽郡,始建吴县3。郡治、县治均设于吴国古都(今苏州城址)。二十六年,秦灭六国,分全国为36郡,会稽郡不变。秦王政二十六年,改娄邑为娄县,属会稽郡。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反;六月,七国之乱平,吴国除,会稽郡属汉。东晋元帝时(317-321年),以海虞县北境,侨置郯、朐、利城3县,隶于侨置德东海郡。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司马岳被封为吴王,吴郡属吴国。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分全国为十道,道为监察机构,苏州属江南道。贞观八年,复置嘉兴县,苏州领4县:吴、嘉兴、昆山、常熟。宋政和三年(1113年),以苏州为节制镇,升为平江府,领吴、长洲、昆山、常熟、吴江5县,吴、长洲均为望县。苏州称平江始于此。宣和五年(1123年),置浙西提举司,治平江城。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吴元年(1367年)九月,明将徐达等攻破平江城,张士诚被俘,平江路改为苏州府,领吴、长洲2县及昆山、常熟、吴江、嘉定4州,隶江南行中书省。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增设江苏江宁布政使。江苏苏州布政使驻苏州,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和太仓直隶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经江苏临时省议会议决,江苏都督府通令颁布《江苏暂行地方制》,废府、州,并县、厅。苏州改称吴县,县署仍称苏州民政长署;废太湖、靖湖2厅,设太湖县,旋易名为洞庭县;太仓州、县正式合并,定名为太仓县。7月,省议会议决,裁撤洞庭县,仍归属吴县。8月13日,苏州民政长署改为吴县民政长署。14日,江苏行政公署在南京成立,实行军民分治,各县隶属之。同年,吴江、震泽两县合并为吴江县,昆山、新阳两县合并为昆山县。1949年9月1日,苏州市划为东、南、西、北、中5区,各区建区公所。同年11月28日,苏南行署下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4个专员公署及无锡直辖市。


  疆域与区划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吴县为3443.99平方公里,娄县为1545平方公里,合计4988.99平方公里。唐天宝十年(751),吴郡领7县。东至海306里,西至晋陵郡宜兴县界133里,北至晋陵郡200里,东南到东海剑山405里,西南到吴兴郡222里,西北到晋陵郡195里,东北到常熟界329里。宋开宝九年(976),吴县1381.61平方公里,吴江885.17平方公里,常熟1177.21平方公里,昆山865平方公里,合计4308.99平方公里。明弘治十年(1497),苏州府领1州7县,合计4723.78平方公里。清顺治初领1州7县,面积4081.17平方公里。民国18年(1929),吴县2146.25平方公里,吴江1257.5平方公里,昆山263平方公里,常熟1043平方公里,太仓440.25平方公里,合计5150平方公里。1987年,苏州市区119.42平方公里,吴县1530.60平方公里,昆山864.90平方公里,常熟1094.00平方公里,张家港772.40平方公里,吴江1092.90平方公里,太仓620.00平方公里。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包括所辖太湖水面)。1990年,苏州市区面积为178.12平方公里,吴县1471.6.平方公里,其余各县无变化。

   2005年,苏州市区平江、沧浪、金阊、吴中、相城、虎丘(高新区)及工业园区7区的面积1649.72平方公里,吴江、昆山、太仓、张家港、常熟5县市的面积4444.20平方公里,大型湖泊面积2394.50平方公里,共8488.42平方公里,占江苏全省面积的8.27%。

  2005年末,苏州市下辖吴江、昆山、太仓、张家港、常熟5县级市和平江、沧浪、金阊、吴中、相城、虎丘(高新区)及工业园区7区;有64个镇、31个街道,共1273个村委会、698个居委会。其中市区有19个镇、31个街道、304个村委会、290个居委会。

  人口规模
  据考古资料,早在一万年前,已有先民在今苏州一带繁衍生息。苏州历史人口见于文字记载始于秦,当时吴县人口在万户以上27。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会稽郡辖县26,共223038户、1032604口,人口数在全国103个郡中居第14位。时吴县、娄县28共有17157户,79431口,占江苏省29(按今地域,下同)总人口的2.88%;人口密度(人数/每平方公里)为16。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吴郡辖12县,共50488户、424812口,位居全国各郡之首31;吴县等3县共12622户、106203口,占江苏省总人口的11.87%,人口密度为31。唐贞观十三年(639),苏州辖4县,共11859户、54471口;吴县等3县共8894户、40853口,人口占江苏省的8.3%,人口密度为12。
开元中(713-741),苏州辖6县,共68093户;吴、长洲、常熟及昆山4县33共45395户、266015口。宋太平兴国五年至端拱二年(980-989),苏州辖吴、长洲、常熟、昆山及吴江345县,与今苏州市范围大致相等。共35195户(其中主户27889户、客户7306户)103121口。户数占江苏省总户数的8.66%,每平方公里9户。明洪武四年(1371),苏州府辖7县,共473862户、1947871口;其中吴、长洲、常熟、昆山及吴江5县有377790户、1568021口;人口密度为390。清康熙十三年(1674),苏州府辖7县1州,共634255户、1430243口(内有551814丁)。吴县等5县及太仓州有494357户、1301773口(内有461413丁)。人口密度为276。道光十年(1830),苏州府辖9县1厅37,共3412594丁,折算为5951564口38,加上太仓、镇洋400000口,今苏州地域当年共6351564口,为苏州有人口数记载的最高值。人口密度约为1450,居全国第一。民国37年,苏州总人口为3167207人40,与民国元年相比,人口增长11.23%,年平均增长率为0.3%;其中昆山增长37.3%,太仓15.65%,常熟12.74%,吴县11.62%,吴江减少5.30%。2005年,苏州市共出生48477人,出生率为8.04‰,比上年上升0.06个千分点;死亡41385人,死亡率为6.86‰, 与上年持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1.12‰上升为1.18‰。5个县级市中除昆山、张家港市自然增长率为3.21‰、1.41‰外,其他3个县级市自然增长率均为负数,其中太仓市自然增长率-1.79‰,为全市最低。市辖区出生人口19755人,死亡13643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2.08‰上升到2.75‰。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汉族人口677.57万人,占总人口的99.76%;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柯孜、土、达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俄罗斯、鄂温克、保安、京、独龙、赫哲等46个少数民族,1.66万人,占0.24%。此外还有未识别民族者28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者1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