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Wsz6868 2014-09-14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景泰蓝是多工艺、多材料结合的产品,全名叫“铜胎掐丝珐琅”,与瓷器毫不相干,且它一直是宫廷制品,属宫廷文化,而非瓷器那样既有官窑又有民窑。这种金属与“火”的艺术,多年来一直深藏闺中,不为人知,在历史上是明、清两代宫廷名贵重器。瓷器有“官窑”和“民窑”之分,而景泰蓝只有“官窑”,没有“民窑”。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当年只有宫里才有生产景泰蓝的机构,明代由内务府御用监掌管,清代由宫廷造办处的“珐琅作”,专司景泰蓝制作。是皇家和王府的专用品,寻常百姓家里是见不着的。皇帝偶尔把它作为赠品赏给大臣,王公大臣以家里能摆件景泰蓝而炫耀恩宠和尊贵。因此,景泰蓝有着“比珠宝玉石更珍贵”的美誉。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珐琅器自明清以来一直属于宫廷御制品,数量有限,国内博物馆的收藏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馆,且很少展出。要满足参观、欣赏需求,利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仿制元明清时期精典制品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方法,可让更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借此欣赏、品评、学习、研究,亦可将其艺术生命进行有效的传承保护,从而发扬光大,为保护这一传统古老的宫廷艺术开辟出新的天地。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解放后,我国景泰蓝工艺发展的“根基”在北京市珐琅厂。作为国内景泰蓝行业的旗舰企业,依托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近几年在内部举办了多个展览会。但作为宫廷文化的精髓,景泰蓝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场地,知识性、可持续性、普及性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更不便于解放后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珐琅器之永久保存与陈列,后续的研究也得不到深入开展。为此,珐琅厂与有关专家自五年前就开始论证、研讨,最后决定投资创建国内首座“景泰蓝博物馆”。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2012年6月6日,北京市珐琅厂承建的国内首座景泰蓝博物馆开馆。观众只需到厂内逛一逛,便可看到景泰蓝制作技艺中的精髓,现场欣赏大师、高级技师、传承人的技艺演示。“景泰蓝博物馆”不只是一个展览窗口,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文化精粹继承发展下去,并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采用实物征集、资料搜集、影像再现等手段,着手建立景泰蓝非遗资料库。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走进景泰蓝艺术博物馆,仿佛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里有泛着景泰蓝特有光泽的秦始皇“铜”车马、有红木景泰蓝如意、有各式文房四宝、有皇帝御座边的香炉和仙鹤、有巨型葫芦……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景泰蓝博物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馆藏展品将以元明清时期制作风格的珐琅器为主,同时陈设有珐琅厂自建厂以来各时期的景泰蓝精品、各位大师、老艺人的经典作品。并结合电子媒体、互动、触摸、网络媒介等多元展示手段,配套有实际的手工工艺制作车间及大师工作室,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在景泰蓝博物馆唱主角的是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复制品,每件作品从设计到生产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价值几十万元。北京市珐琅厂本着仿古归真的理念,历时两年多的时间,高仿复制了60余种宫廷御用景泰蓝,有掐丝珐琅、画珐琅、铸胎珐琅、錾胎珐琅等品种。博物馆进门处这座高大的香炉,是建厂早期的作品,因此通体的砂眼比较明显。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二期也在规划之中,计划将从民间征集一些景泰蓝作品,展示内容还会涉及到景泰蓝的制作工具,以及设计图纸、草图等大师用过的东西。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兵马战车”是仿西安秦始皇陵铜车马,按原型1:1比例制作,总长3米,高2米,由四匹战马、战车、伞盖、驭手、弓箭、盾牌等多部分组成,大小数千个零件。秦陵铜车马由珐琅厂大师邵家增设计造型,宋辉荣设计纹样,集体制作,其色调以景泰蓝为主色,以古铜纹、拐子纹作装饰。作品形象逼真,气势宏伟,工艺精湛,是景泰蓝工艺中难得的传世佳品。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荷梦”由中国工艺术大师钟连盛于2001年设计创作,荣获“2001年西博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礼品设计大赛”金奖。器型简洁、流畅、现代,并采用成套装饰的方法,风格统一又富有变化,表现了似梦中拨开水纹,悠然的野鸭在荷中亲密而行,这一夕阳下荷塘怡然、舒适、浪漫的意趣。在色彩处理上,突破了以往常规、平淡的处理手法,在荷叶上以及大面积地色上进行了渲染处理,更好地烘托了主题,使装饰赋予抒情、浪漫的情调和崭新的时代气息,并在工艺上进行了创新尝试,打破了传统景泰蓝处处丝纹密布,装饰繁褥的习气,整个装饰主次疏密有致,主题突出,在工艺的严密控制中保证了大面积无丝而不崩蓝,做到工艺同内容紧密融合,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15吋和平颂宝鑑圆盘”是2005年78岁高龄的钱美华大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而创作。景泰蓝圆盘盘面中心“五个和平鸽”代表世界五大洲人民渴望、向往和平;“八组图案象” 、“橄榄花环”是世界人民团结友谊的象征,直线表示长城,有序的城垛组成万众一心,歌颂和平友谊。荣获2005年第二届“北京工美杯”金奖。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12吋陀螺罐”由钱美华大师创作于1979年,器型新颖,以二龙戏珠作主题纹饰,寓意“万事如意、幸福吉祥”。陀螺罐上云龙生动活泼,色调和谐统一,繁细的地纹与云龙的艺术效果相得益彰,精细规整的万字地纹工艺源远流长,其工艺要求极高,且完全是手工掰制,彰显景泰蓝掐丝技艺的深厚功底,是该作品突出的技艺亮点。后面的“12吋盖碗型瓶”以盖碗型体构成,简练、敦厚、朴实、雅致。装饰纹样以蝙蝠、寿字、白鹤、寿桃组成吉祥图案,主体部分用回纹开光,光内团型白鹤口衔寿桃,意长寿、富足,也增添了作品的喜庆气氛,丝工设计考究,精致细腻,施色有创意,以珊瑚红作底色,配有白、黄、黑、粉、褚、兰等,虽颜色较多,但俏而不乱,愉悦心情,作品整体稳重又不失秀气,富有鲜明的传统文化风格,是多年来极具市场生命力的经典作品。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福禄万代”选取葫芦为主题,谐音福禄,是中国民间传统意义的吉祥之物。雕刻精致的椭圆硬木基座上,三个形态各异的大、中、小主葫芦似祖孙三代,而散布周围的六个精美小葫芦与之相联,让人联想到子孙万代、绵延不绝。这个景泰蓝艺术与錾铜工艺相结合的大型艺术品,总高度达1.8,自基座以上的主体造型高度1.35景泰蓝主装饰为缠枝花卉纹,其间穿插团福、团寿、蝙蝠及百花、百鸟、葫芦等纹饰图案,而金色枝蔓串起的富丽典雅的景泰蓝各色葫芦、熠熠生辉的绿叶,在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无不传递着对子孙后代的虔诚祝福。作品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设计师李静创作,集各工序高级技师精心制作而成。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珐琅器也是分为很多品种的,依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尤其画珐琅比掐丝珐琅在工艺处理上更为严格,需先在铜胎上施两至三遍珐琅底釉,经两次烧结后,将其磨平,然后在施过釉的铜胎上用特制的毛笔进行彩画,画后再烧结,如此反复三至四遍,之后进行磨光、镀金等。景泰蓝博物馆里,也展出有铜胎画珐琅器。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铜胎画珐琅,原来通称为“洋瓷”或“珐琅”。从康熙年款的器物来看,制造这种器物,至少三百年了,称它为“洋瓷”是不大妥当的,而称之为“珐琅”又太笼统。为了区别于其他铜胎珐琅,根据故官博物院藏这种器物原来标签,采用了“铜胎画珐琅”一名。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内还高仿复制了多种宫廷御用景泰蓝,从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考察原品、设计师画造型图、纹样图,到与有关专家研讨确定仿制品种、进行高仿复制,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并复制了几十套古代景泰蓝制作工具,力求达到仿制品与原器物从器型、纹样、色彩、制作工艺上的一致,能够将中国宫廷文化的精髓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使世人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过去及其发展有更多了解、认识。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铜牛拉车”,任劳任怨,憨态可掬。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24象五供”由三个象头足的香炉、四尊背负鞍垫及宝瓶、蜡台的五象组成,形象生动、优美,造型玲珑精致,配以勾莲及缠枝莲花卉,吉祥喜庆,寓意太平有象。通体以二兰釉色为主,更衬托出錾活工艺的精湛、玲珑,凸显景泰蓝传统工艺的艺术特色。该作品由北京二级工艺美术大师杨宏勋设计。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景泰蓝制作的“汪星人”,萌态十足。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连体异形瓶,图案也有所创新。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太平有象”是景泰蓝制作中,经常采用的吉祥图案。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提梁卣”是在吸取春秋战国时期相似器物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全新造型,古朴端庄,色彩典雅。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铜盆内双龙戏珠,身形矫健。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连年有余”系列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未来的珐琅厂,还将成为面向社会的“非遗传习课堂”,打造景泰蓝的非遗传承教育基地。使“景泰蓝博物馆”及珐琅厂成为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根本目的就是要增进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吸引大家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中来,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最终把北京市珐琅厂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景泰蓝设计研发、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生产营销基地。景泰蓝博物馆一期工程完工后,还将进一步扩容,最后博物馆面积将达1000余平方米。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珐琅厂计划将其打造成为针对各阶层人士常年开放,进行免费展览展示的一个公益性博物馆,使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和传统手工艺文化得到宣传推广,使这一国宝“京粹”真正走出来,让更多的国人透彻地了解我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达到科学普及的公益性效果,从而更有效、更充分地进行科普交流。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不是单一的博物馆,还具有销售功能,如果对博物馆内的藏品有兴趣,可到公司一楼、二楼的景泰蓝精品展厅进行选购、定制。造型各异的瓶、罐、尊、炉、盒、碗随处可见,价格也从几千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然而在很多景区或商业街的店铺里,也能买到几元十几元一个的景泰蓝工艺品。都叫景泰蓝,为何价格差距这么大?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是景泰蓝的六道主要制作工序,因此胎型、丝工、蓝釉、烧蓝、磨光、镀金是判断景泰蓝优劣的几大标准。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好的景泰蓝,看的是它的器型和艺术性以及做工、颜色和质地。景泰蓝第一道制胎工艺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他各项后续工艺的质量,出现“轻”、“飘”之感的属下等货色,多是胎轻、艺术性差或减少施釉次数,此类景泰蓝经常会有大面积的串色和沙眼情况出现;而景泰蓝的纹饰及图案是靠掐丝来完成的,依照图纸中的纹样进行“掰丝”,是最能体现艺人水平的工序,因此也是检验景泰蓝工艺高低的重要途径,掐丝细密、圆润、整齐是判断其优劣的标准。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在珐琅厂的展厅里,还有几幅已经泛黄的纸质图样,色彩淡雅,静物栩栩如生,诗画意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已故景泰蓝大师钱美华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设计稿,在本公子看来,这算是珐琅厂压箱底儿的宝贝了。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景泰蓝,梁思成、林徽因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工艺美术小组,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当时这个小组里就有钱美华,其他组员还有常沙娜、孙君莲、莫宗江。他们深入珐琅作坊,设计出很多景泰蓝的纹样、图案。其后钱美华遵从林徽因先生的遗愿,为景泰蓝艺术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毕生精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扬和崇敬。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钱美华大师1951年6月于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特艺进出口公司,9月选送到清华大学营建系深造,师从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先生,主研工艺美术,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当时,北京仅存的几家作坊和景泰蓝厂子大都处于倒闭边缘,新老艺人青黄不接,图案单调,缺乏创新。而要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民族艺术,最关键是调整生产结构,全面更新设计,才能起死回生。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时用于景泰蓝的图案只有荷花、牡丹花和勾子莲那么几种,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中国的装饰图案始终是在千变万化中发展着。林徽因找出了珍藏的历代装饰图案,让大家学习研究。后来他们又多次到景泰蓝作坊调查研究,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一道一道工序跟着老艺人们干活,熟悉每一个工艺流程。在林徽因的指导下,美术组为景泰蓝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突破了以往单调的荷花、牡丹图。特艺公司还在崇文门外喜鹊胡同3号成立了研究、制作景泰蓝的国营特艺实验厂,将许多散落民间的景泰蓝艺人请进厂参加实验。有几位老师傅被迫改行拉黄包车了,被请回厂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为了解景泰蓝的发展历程,梁思成给钱美华推荐了一位老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沈从文先生。沈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当时在故宫博物院兼职工作,任陈列部织绣研究组业务指导。沈先生告诉钱美华,故宫的景泰蓝很多,有几个房间甚至都摞到了房顶,他出了个点子,让她去故宫临摹图案。因为故宫存放景泰蓝的珍宝馆一般不对外开放,所以钱美华和故宫工作人员商量好把自己反锁在里面,清早进去,晚上出来,一干就是连续十多天,终于掌握了传统纹样的规律,找到了不少失传的图案。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在清华学习期间,梁思成、林徽因大师的学识和思想境界对钱美华的影响非常大,也奠定了她终生追求的目标。她遵循导师的遗愿,“一定要把景泰蓝传承发展下去”,因此,当1958年工贸分开时,她毅然选择了基层,来到北京市珐琅厂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工作,而这一干就是六十多年。2010年,钱美华因病去世,享年83岁。她的代表作品周器垒、盖碗型瓶、和平颂宝鑑一直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安乐林路十号 

     自驾车:走二环:南二环路景泰桥正南600米路西

             走三环: 南三环路赵公口桥往北800米路西

     公  交:可乘坐7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