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奇联妙对赏析

 小园幽径 2014-09-14

古今奇联妙对赏析

    古往今来,通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涌现出了无数的精美诗词、奇联妙对,令人无限神往和膜拜。多少骚人墨客,反复学习,欣赏,自己动手再创造,形成了一座又一座雄奇瑰丽的高峰。

    得幸前人洪福,我们现在可以用来欣赏和学习的奇联妙对简直数不胜数,无以穷尽,我尽量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精品供朋友们欣赏,当然,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我主要以讽喻联和谐趣联两大块为主。

讽喻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三幅对联均是解缙与村里的地主老财的斗智联。解缙将第一幅对联挂出后,地主老财感到十分气恼,一个穷读书的竟然把自家的几本破书与他家的大片竹林平起平坐地对上了,老财一气之下,就把竹林砍了一半高,解缙运用才智,灵活变通,经过两个回合,最后把老财家的竹林活活给砍到竹蔸子上,而他家的书却是“长有”了,既在经济上使老财蒙受了巨大损失,也使他在斗联中输得一败涂地。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俱为山乎

    前一幅本是清代一贪官出的自诩联,挂在门框上好不得意,但有正义者实在忍无可忍,就在每句后面各加了一句,变成了第二幅,如此,就成为了讽刺贪官的千古妙对。

而现在的贪官怎么样呢?在此我们不妨给他们仿一联:

    爱民若子,车子房子票子孩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金山银山游山靠山俱为山乎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又是经典的奇联妙对。如果大家不细看,可能还一下子看不出它到底好在何处。第一联当然是大户人家的自吹自擂,又是中了进士,又是成了贵夫人,好不风光。那第二联呢?就因为士字一横被加长变成了土,夫字加一撇变成了失,人字加两横变成了夫,而这惊心动魄的一变在纸上却是没留任何把柄和痕迹,兵不血刃,踏雪无痕地来了一个峰回路转,急转直下,瞬间就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人都差点死光了,哪里还什么风光呢。

    我只能感叹,中国文字魅力无穷。

 

    同升诸公:马公、牛公、叫鸡公,公而不公,公道何存,公理何在?此日借公贪货贿

    清乡总局:嫖局、赌局、洋烟局,局中有局,局内人生,局外人死,何时了局得安宁

    此联为尹述陶烈士讽刺地主武装“清乡总局”。上联写人,下联写局,由个别到整体,对仗工整,字字句句直指单位和个人要害之处,把贪官与穷苦人、“公务员”与老百姓进行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也画出了人心的丑恶。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论对仗,论工整,简直是一塌糊涂?论诗,简直是打油诗的级别还不够,上下两句完全是文不对题,风马牛不相及,既然与对联和诗词都扯不上半毛钱关系,那又如何济身于经典妙对之例呢?但我想先请大家给此联冠上横批,不知大家能否看出一些门道?

勿庸置疑,这是一幅绝妙的讽刺联。横批,文末揭晓。

 

    民国万税(岁)

    天下太贫(平)

    此联为刘师亮作。刘师亮,四川有名的奇男子、谐趣斗士,他满腹经纶,忧国忧民,于嬉笑怒骂中骂人无数。他一生信奉过康、梁,寄希望于光绪皇帝,也曾热烈地拥戴过辛亥革命。他利用岁与平二字的谐音,尖锐和辛辣地讽刺了国民党政权的苛捐杂税之猛如虎及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整联仅八个字,就已将当时的政府和人民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描述得达到了极致。如此诗联水平,几人能及?他的代表作还有好多,如:

    自古未闻屎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讽刺反动军阀征税)

 

    洒几点普通泪

    死两个特别人(讽光绪、慈禧“国丧”)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骂八国联军入侵)

    等等,不一而足,不过从上面几联应该已经可以领教刘师亮的水平了。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横批:人多病少财福

    这幅对联也是无比精妙,妙就妙在标点的使用。对联上一般是不使用标点的,如果按正常思维断句,老地主的意思当然是: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横批:人多,病少,财福

    正当他为自己才高八斗,能作出这么好的对联而自鸣得意时,却给对他恨之入骨的乡邻们以可剩之机,有个有文化的穷小伙把标点一加上去,就立马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横批:人多病,少财福

    自然,这样一改,穷人看了拍手称快,地主看了直恨得牙痒痒。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足陷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这是解缙与一朝臣在城外看到了一些情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朝臣认为解缙年纪小,太狂妄,想借机教训他一下,杀杀他的锐气,巩固自己的权威,却不想被解缙更进行了更为有力的反击和嘲弄,结果是羞惭难当,无地自容。试想,解缙如果不是满腹诗书,文思敏捷的话,那也只能被人家骂就骂了吧,不能有什么办法。

 

    谐趣联: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迷途远避,退返莲迳还逍遥

    此联大概是反映了一个进京赶考的学子的处境和思想。上联是写他在赶考路上,独处异乡,考前还在寒窗苦读。下联是写考场和官场可能是个迷途,不如退返莲迳,回归田园来得自然快活。但此联奇不在此,奇在上联十一字全是宝盖或穴宝盖,下联十一字全是走之旁。因此,我们还可解析一层寓意:宝盖者,金银财宝也,自然有无尽的荣华富贵,走之者,一走了之,逃之夭夭。可见古时官场的黑暗,青年考生的迷茫。

    还有如: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金、木、水、火、土五行尽在其中,对仗精致工整。如此城外美景,怎不令人神往,如此坚固工事,简直固若金汤。

 

    蔺相如,司马相如,果相如否?

    魏无忌,长孙无忌,能无忌乎?

 

    老舍老向凤子

    胡风胡考龙生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风入林则徐徐向前

    诗逢唐才常常遇春

 

    齐白石,傅抱石,老石少石,两石画坛同突兀

    许地山,欧阳山,前山后山,双山文苑互峥嵘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敖广举火,步步照(赵)云照(赵)子龙

    池中栽藕,节节太白理(李)长根(庚)

 

    一担重泥(仲尼)难子路

    两堤夫子笑颜回

 

    双艇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僧在西天,着玄装(奘)念八戒,有性悟空

    寇上梁山,观花荣,赏石秀,不觉时迁

 

    季子自视甚高,与我意见常相左

    藩臣以身许国,问伊经济又何曾

 

    三强韩赵魏(钱三强,著名科学家)

    九章勾股弦(赵九章,著名大气物理学家)

 

    曹孟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

    石达开师定金陵,陈静李宁

    以上数联全是嵌有名人人名的对联,大家对老向、凤子、龙生等可能不是太了解,确实,这几个名字都是他们的小名或是绰号,其它无需太多解释。这些对联一经对出,流传于世,就慢慢成为了千古经典。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幅对联到底怎么读,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清楚,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认为,最正确,最解文义的大概有这么两种读法:

    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长常常长常常消(一)

    海水潮朝朝潮潮朝朝落

    浮云长常常长长常常消(二)

    若有新的、好的读法,欢迎大家提出来一并探讨。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这四联算得上妙对吗?对仗没一处不工整,当然算得上。而且居然对出了三首下联,可见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众智慧无穷尽。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未动

    鹦鹉洲,洲中舟,水流舟移洲不移

    天心阁,阁飞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行舟,舟行洲不行

    这两幅是前人的妙对,本人在游张家界时,因是学习了前人文化,由旅游区内的连心桥和天柱峰起兴,也凑出了一幅类似如此的对联,附庸风雅而已,供大家批评指正:

    连心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未动

    天柱峰,峰顶枫,雾绕枫摇峰不摇

    严格说,我只是对出了一个下联,平仄可能还不怎么样。

 

    另有妙联求对:

    传苏轼等人游西湖,一歌女将锡壶掉入湖中,一文人吟出上联,至今无人对出: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我七拼八凑,对出了第一个下联:

    邀同志,打桐子,桐子砸同志,痛哉同志

    但想了想觉得不妥,为什么呢?因为锡壶在第二句,同志在第一句,主次已经对不上了。只好又在桐子上做文章,结果想出了“痛掷桐子”,一细看,对上眼了。

    邀同志,打桐子,桐子砸同志,痛掷桐子

    而且,“惜乎锡壶”与“痛掷桐子”在语法和声韵上全对上了。我感到很高兴,不是说至今无人对出吗?怎么就被我这个二三不流球的给整出来了呢?但我知道,“同志”一词,是出现在辛亥革命以后,在这点上我占了便宜。但对出来的就是好对子吗?肯定不是,所以我请朋友们大力指正,而且继续求对……

 

    又传黄山谷与友人出游,友人出上联,也是至今无人对出: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求对,求对,求对……

    但跟大家说明一下,我们不搞赏金求对,只兴以文会友哦。

         差点忘记了,那首有横批的对联:上联是“忘八”,下联是“无耻”。横批是:王八无耻。无疑,这是痛骂贪官污吏、地主老财的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