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兄弟五人前线抗战葛店布雷遇难

 红豆居士 2014-09-14


兄弟五人前线抗战葛店布雷遇难

2014-09-11 01:55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人物

  副舰长张天浤

  “在中山舰事件中,有一个人一直被忽略了”,中山舰博物馆前馆长、文博专家叶俊之说,“他就是时任中山舰副舰长的张天浤。”

  被忽略的最大可能是,他并不是在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沉没当天与舰同亡的,他早走了29天。1938年9月25日,日本侵略军派出大批飞机至武汉上空轮番轰炸,情势危急,张天浤冒着弹雨在葛店附近江面上指挥布雷。早在两个月前,大量布雷已成为防守长江的重要手段,张天浤被从“中山”舰上抽调出来监督布雷,他指挥一些小轮船在第三道防线,即田家镇、葛店一带施放水雷,这里是防卫武汉的最后一道屏障。9月25日,正在镇定地指挥布雷时,日军投下的一枚炸弹就在他身边爆炸,船被炸沉。那时他年仅30岁,是抗战中牺牲的少数几个舰长一级的海军军官之一。留下两个女儿,一个3岁,一个5岁。

  其实,张天浤是可以逃过这个命运的。1936年秋,外交部正在选拔驻美国大使馆的武官,张天浤凭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外语功底,顺利考中。他当时写信给北平的父母报喜,“你们不用忧虑了,我到了美国就将你们接去,再不用担心日本人打来。”但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张天浤的父母和姐姐张晓晴、妹妹张繡鸾、张繡龙被陷敌占区。

  张天浤是家里的长子,从1935年开始,他那四个陆续长大成人的弟弟都相继走上了前线。二弟张天泳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后,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抗日活动;四弟张天淳1934年投考黄埔军校,1937年10月毕业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和守卫南京;三弟张天淳和五弟张天溥在江西九江进入了黄埔军校,1939年9月毕业后,也分赴抗日前线。张家五兄弟全部在抗日战争不同的战线作战。张天浤在后来捎给家中的信里说,忠孝不能两全,他放弃了去美国大使馆的机会,返回“中山”舰,准备与日军血战一场。叶俊之说,这家人是“一门忠义救国,全家奋勇抗战”。

  他的遗体在上游岸边被找到,被安葬于岳州洞庭湖上的君山,二妃墓旁,这是他生前自己的意愿。1938年2月,战时海军总司令部在湖南岳州(今岳阳)组建了特务队,当时有计划想要派军舰奇袭日本,想让侵略者的老家也尝尝炮火的滋味,他们在洞庭湖里训练,张天浤和他的战友曾经到湖中的君山岛一游。岛上有娥皇、女英二妃之墓。当时,张天浤在二妃墓前感慨万分,对战友说,如果我为国捐躯,但愿能埋葬在此,与二妃为伴。

  2013年,叶俊之和收藏家万学工前往上海去探望了张天浤的女儿,得知了他们后来的故事。张天浤牺牲后,由其夫人王宝芳将两个时年5岁与3岁的幼女抚养成人,两个女儿后来也相继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人物

  幸存者

  陈鸣铮

  “我在冰冷的江水中泡了

  一个小时,才被渔船救起”

  陈鸣铮,福建林森人,1914年10月22日诞生于海军世家,中山舰幸存者。1998年、2008年和2010年曾先后三次从台湾来到武汉参与中山舰相关活动,叶俊之多次贴身陪同听他讲述,他也因此更多被人了解。

  叶俊之介绍,陈家在福州是一个海军世家,其先祖父是位悬壶济世的大夫,其父陈扬勳早年即投入水师阵营,先后任广东虎门炮台台长、闽江口长门炮台台长等要职。陈鸣铮曾回忆,他的童年时代家境良好,家中除派有勤务兵外,还雇有管家及丫鬟料理家务,其与小弟先后在福州高师附小及私立格致中学求学。

  陈鸣铮17岁时投考素有“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之称的马尾海军学校,学习长达6年零6个月。最初在马尾造船所实习,后被分派到中山舰见习。1938年7月,武汉会战序幕刚刚拉开,陈鸣铮即在岳阳楼外登上中山舰。“武汉保卫战”打响后,中山舰随同第一舰队由岳阳开赴武汉,承担运输及巡防任务。10月24日下午3点多钟,中山舰在长江金口水域执行巡防任务时,六架日机突然飞临上空,开始激烈交战,不久轮机舱中弹进水,军舰失去动力,舰体开始向左舷倾斜,眼见军舰即将沉没,舰上官兵遂将萨师俊及其他负伤人员送下舢板,向岸边划去。刚刚驶离军舰不远,又遭敌机猛烈扫射,舢板上官兵全部饮弹阵亡。中山舰倾覆沉没之前,舰上官兵纷纷抱着各种漂浮物跳到江中泅水逃生。

  “那天,我们在冰冷的江水中泅泳,因江中心离岸尚远,我在冷水中泡了一个小时左右,才被经过的渔船救起,此时我已不能动弹,幸亏渔民以筷子撑开我的牙关,将热开水灌在我的嘴里,才能使我恢复知觉”。

  陈鸣铮对当年事件记忆犹新。中山舰蒙难第二天,在将阵亡战友的遗体安葬后,陈鸣铮、张奇骏等18位幸存者告别金口镇,前往宜昌海军总司令部报到,重新投入抗日战争的战场。此后,陈鸣铮先后在宜巴要塞区泄滩炮台、重庆军政部第10兵工厂总工程司室工作。1944年,参加赴美接舰培训活动。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至台湾。

  在台湾,陈鸣铮则先后出任国防部军事工程局南部工程组长、海军供应司令、海军总部补给署署长、后勤署首任少将署长、台中港工程局局长及台中港务局局长(军职外派)等要职。直至1983年,年近七十才退休。

  1998年、2008和2010年,陈鸣铮先后三次来到武汉参加与中山舰有关的活动,去年10月,因生理机能严重衰竭去世,叶俊之随后去参加了他的追思会。目前,中山舰幸存者只剩下张奇骏将军,现侨居美国。

  第二次护法战争期间,孙中山、宋庆龄曾登上中山舰。资料图

  武汉中山舰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可移动文物,日前被列为国家级抗战纪念馆。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刘源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