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抗战中,阵亡军衔最高的是海军军官,为了国家民族慷慨赴死

 冬不拉拉 2023-04-04 发布于安徽

1997年1月28日,沉睡江底59年的中山舰被整体打捞出水,萨师俊这个名字再度被武汉人忆起。这位出身海军世家的舰长,同一代名舰一起沉入江中,成为抗战中我方阵亡职衔最高的海军军官。

1

最后一位中山舰长

1895年,萨师俊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海军世家。13岁时考入烟台海军学校,5年后毕业,开始他的海军生涯。

任中山舰舰长前,萨师俊还当过“公胜”、“顺德”、“威胜”、“楚泰”四舰的舰长。他曾指挥“顺德”舰从上海航行到福建,开创了我国海军史上内河炮舰航海的先例。

1935年2月,萨师俊奉命代理中山舰舰长,后正式成为该舰第十三任也是最后一任舰长。巧合的是,中山舰正是萨师俊的叔祖父、时任满清海军大臣的萨镇冰,于1910年向日本订造的。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将其更名中山舰。

图片

1938年10月初,为补充武汉外围陆地防空火力,当时的海军司令部命令中山舰撤下三门大炮。

中山舰幸存者回忆:撤炮时,水兵们含着热泪,恳求萨师俊不要撤。萨师俊也知道撤掉了这3门大炮,就等于打掉了中山舰的3颗门牙,但作为军人,他必须顾全大局,服从命令。于是,萨师俊含泪下达命令。他对大家说:“撤掉大炮也是为了抗战。撤了3门炮,我们舰上还有5门火炮……没门牙虽然差一点,只要弟兄们顽强奋战,照样可以吃掉敌人。”

然而,正是海军司令部这一撤炮决定,为中山舰日后作战埋下了隐患。

撤炮后没几天,中山舰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担负从嘉鱼、新堤至武昌县(现江夏区)金口镇江段的警戒及运输任务。这段江面是日军飞机封锁的重点地区,许多船只在这里被日机炸沉。

萨师俊在1938年10月20日所写的航海日志中记载,“中山舰奉命自岳阳启锚,赴武汉附近金口执行巡防任务,同行的有楚同、楚谦、勇胜、湖隼等舰……”

2

火力薄弱遭日机重创

1938年10月24日下午2时左右,两架日机穿过云层,向金口赤矾山江面飞来。

萨师俊指挥中山舰将士,利用五尊火炮和三挺高射机枪,抵挡日机一阵阵低空盘旋扫射。日机甩下一串串炸弹后悻悻离去。岸上目睹此景的老百姓纷纷欢呼:“鬼子逃跑了。”但这只是日军的侦察机,大部队还在后面。

图片

在萨师俊的命令下,中山舰上的火炮、机枪一齐开火,其交叉火力在天空织成一张网,日机难以俯冲袭击。不一会儿,两架日机带着长长的黑烟栽入江中。

剩下的4架敌机,见中山等舰猛烈还击,赶紧向西北方向爬高。稍后,日机又开始新一轮冲击。

战斗进入白热化后,中山舰的一门高射炮突然卡壳,另一门火炮也进入了射击死角,顿时,中山舰原本就薄弱的火力网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敌机趁机俯冲下来,一颗颗炸弹在中山舰上爆炸,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3

身负重伤无奈弃舰

史料记载,敌机轮番向中山舰俯冲投弹、扫射,整个军舰被滚滚黑烟笼罩。突然,一排子弹射来,十几个官兵倒下。萨师俊冲过去,刚扶起一名受伤的炮手,一颗炸弹就落在了离他不远的地方。萨师俊倒在血泊中,左臂被打伤,左腿被炸伤,右腿被炸断。但他依然怒吼着:“人在舰在,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图片

“轰”一声,又一颗炸弹击中舰尾,舵工吴仙水牺牲。因锅炉舱中弹,失去动力的中山舰失去平衡,向左倾斜渐渐达45度。

由于萨师俊身负重伤,副舰长吕叔奋开始履行代舰长职责。他一面派人堵漏、灭火,一面继续指挥对日机作战。

失去动力后的中山舰随着江水往下游漂。在长江金口段有一个沙洲———铁板洲,它将长江金口段分成南北两个航道。

中山舰倾斜越来越严重,左边甲板已浸入江水。萨舰长命令全体官兵离舰,但他自己却坚持不肯弃舰,宣称:我舰是国父蒙难的座舰,是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象征,我要与舰共存亡!

图片

在吕叔奋的坚持下,萨师俊终于同意登上舢板离舰。就在这时,日机对舢板进行轰炸、扫射,萨师俊壮烈殉职,时年43岁。中山舰上另有24名官兵也同时阵亡。当日下午3时50分,中山舰沉于金口龙床矶江底。

1997年,永丰舰被整体打捞上岸,并进行修复,完整地恢复他昔日的容貌。人们在武汉的金口码头建了中山舰纪念馆,将这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的军舰整体移入纪念馆,供人们瞻仰参观。今天,中山舰在属于他的博物馆里静静的安放着,向人们述说着那些风起云涌的历史往事。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