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E|覃宝源:做更好的自己

 Confucius365 2014-09-15

长江吸引覃宝源的是那种在外企无法获得的感觉。或许大部分人会选择向往远方而停驻近前,覃宝源选择付诸行动在未知中徜徉。与他如影随形的是机敏好学,带他走向远方的是勇敢与包容。



覃宝源说他当初选择长江的理由很简单,他希望对中国经济有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入读长江前一直在外企工作,他对于其他类型企业总是有些好奇。


“我以前在毕马威做审计,比较局限于财务专业领域。虽然工作上各方面都很顺利,但我总希望自己的视野能开阔一些,了解上海以外的地方,外企之外的世界,”覃宝源说。在长江14个月的学习生活,对于一个脱产学习的人来说不算短,和国内其他MBA项目比也不算长,但对覃宝源来说恰好是他完成“自我提升”的有效时间。用他的话说,“读长江让我的个人世界观发生了很大改变。”

在商学院上学的付出程度,绝不亚于大学学习,或是一般强度的职场工作,每周同学们用在上课和个人学习上的时间大约60小时左右。经过一年的训练,覃宝源感到自己的“硬件”知识技能全面提升,对商业活动有了框架性认知,分析解决问题时能够准确把握核心要点。毕业后进入复星金融集团做PE业务,这些结构性知识储备被证明不可或缺,使他“在与商业伙伴交流时很快捕捉对方洽谈要点,与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平等对话”。

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促使高端企业雇主在选拨人才时非常重视学习能力和团队能力,商学院则为有意识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年轻职场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作后重返商学院接受全日制MBA教育,是一次个人的脱胎换骨。覃宝源本科是金融专业,毕业后一直做财务工作,他有感于自己在软性技能方面的有待改进之处,在课程学习之外注重花精力,向背景多样的同学们学习,“锻炼自己和不同人交往的能力,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为共同的目标同舟共济。

长江2012级是个非常多元化的集体。“我们班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专业、不同职业背景,与他们一起学习交谈使我眼界大开。”或许每个人的身边都不乏各种各样的人,但14个月全程密集互动相处,从寒暄客套到无话不谈,从彬彬有礼到面红耳赤,从牛头马嘴到心有戚戚,从牢骚抱怨到肝胆相照…… “我学会去包容有各种各样故事的人。有了这种包容,我看事情不再局限,真正打开了自己的心,做起事情来我发现自己会情不自禁为对方和团队着想。”

这样的提升就是在14个月时间内潜移默化发生的,大家是在“一个足够层次的平台上,和那样同样在追寻个人梦想的人们,进行着互相增益的群体互动。”每个经历了这14个月的同学多少都会有所改变,不仅仅是覃宝源自己,他还古灵精怪地想到其他同学,比如一个说一不二的民营企业家同学,如何调整心态做普通同学。这14个月覃宝源也见证了全班同学共同的成长。

聊起长江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从月球看地球”,覃宝源直呼创办院长项兵博士为“月球哥”—2012级MBA同学给他们喜爱的教授们都起了类似的亲切昵称。“月球哥经常告诉我们如何从月球看地球,具备全球视野,”这个在很多人是雾里看花的四个字,让长江的校友和同学们感到受益匪浅。

“如果没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可能会觉得全球视野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就像领悟不了释迦牟尼的佛经道理一样。个人积累到一定程度,院长的视野理论就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分解成落地、详实、井井有条的解决方案。个人的领悟和实践非常重要,”覃宝源颇有心得地说。

2012级同学在校期间一起举办过多项大型活动,覃宝源都积极的参与,还曾在2012年11月MBA世界经济论坛中担任活动CFO,负责活动预算的管理和经费控制。此类大型活动校方基本不参与组织,放手让同学们在长江的平台上“扑腾”,这次活动让覃宝源体会到只要敢想敢为,在长江这个资源巨大的平台上,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事情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长江做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愿不愿意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合理地利用学校资源达到自己的目标,”覃宝源说。


A World-Class MBA Program for China Business

官方微信:CKGSB_MB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