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上海:隐在深处的豪宅

 明白123456 2014-09-15





青海路很短,两、三百米,如今,靠南京西路这段又在改造,更显其精致,尤其是春天的时候,整条马路靠电视台这边,开满了樱花,甚是好看。

根据民国三年,也就是1914年的《上海市区域北市图》记载,路形已成,但未标其路名;1922年的英文版《上海市地图》,路名上标注着“Chinhai Road”(另一英文路名,“Tsinghai Road”)的字样。


闹中取静的小马路,却有一幢著名的现代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青海路44号。住宅主人周湘云,是当年上海滩上数得着的大富翁、房地产巨商。

“周家花园”(vila bayankara)建成于1937年,造价高达40万法币,用周湘云之子周昌善的话来说,“人家一座华懋饭店的造价也不过40万”!“华懋饭店”就是现在老锦江的北楼,它曾是上海滩的顶级饭店。周家花园不过是一处私宅,何以造价如此之高?原来,这里不但是传统的江南园林设计,而且,设施新潮甚至超前,是一座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式花园住宅。


(墙上铁牌上刻的是房子建造的年月,以及洋行设计师戴维斯·布鲁尔的名字)


有心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这栋住宅的英文名字叫“vila bayankara”,为什么要和“巴颜喀拉山脉”同名?想一下,这条马路叫青海路,原来设计师用这个名字,是暗指“周公馆”在这里“鹤立鸡群”的地位,相当于巴颜喀拉山脉在青海高原的地位啊!

它最时髦的地方,要属楼内的电梯,这里是当年上海滩,第一座有电梯的私人住宅——当时除外滩的银行大厦和洋行大楼外,一般楼房极少安装电梯,但周家花园的主宅,却安装了最先进时髦的电梯——电梯可以直通楼顶露台,70年过去了,依旧在运转着。


不仅如此,楼内的设备也大多进口,法国大吊灯,意大利地板,比利时彩色玻璃;最令人称奇的是,非但楼中的马桶是抽水马桶,就连走廊里的痰盂也是抽水痰盂;小门后面有一个活动吧台,里面的水池上方还有沙滤水。

住宅地块狭长,南端为祭祖的祠堂(现在应已拆除),北端由点状的前楼和条状的后楼组合而成,中间地块辟为庭园。花园面积不大,却是典型的中国园林布局,除了小桥流水、曲径山石之外,还有几棵古木尤为引人注目:一棵是百年紫藤,历经沧桑仍蜿蜓遒劲;另两棵是百年香樟,粗壮挺拔,浓荫蔽天。周家有自备汽车,利用庭院中央绿岛回车。


1950年初,这栋花园洋房由华东局外贸机关租用。其后,先后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和岳阳医院门诊部。

实际上,“周老板”在附近还有一处房产,我在之前发的那篇《延安中路拾旧》中留了一手,这就是延安中路1111号,现在这里是延安饭店,过去这里却是一座私人花园,名叫“学圃”。当年周湘云就是在那里宴请宾客。这里不仅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还养着孔雀、金鸡等小动物。后来花园辟出一块土地造“景华新村”,正门开在巨鹿路上。


周老板轰动上海滩的还有一件事——上海滩第一块汽车牌照,“001号”!清朝末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座有汽车行驶的城市。当时,有个英国医生要离开上海,便将他拥有的戴姆勒·奔驰汽车,转卖给了周湘云。


周湘云买下这辆车后,到了1911年,上海工部局订出了章程,决定给汽车发放牌照,并规定从1号到500号为私家车。私家车牌照的样式为黑底白字,每季度每辆车缴纳税金15两白银。章程颁布后,周湘云捷足先登,取得了“001”号车牌。

所谓“树大招风”,为了这块牌照,周湘云是真惹上“麻烦”了。啥人看他不顺眼了?“哈同老爷”是也!上海工部局甚至为了哈同,准备以周湘云违反交通规则为由,将“001”号牌照加以“吊销”。周湘云得知后,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出一个绝招,干脆把汽车锁进车库里不再露面,而另买了一辆奥斯汀轿车。这样,“001”号车牌就神秘地失踪了,上海虽然有“001”号车,却再也无人见到其出现在大街小巷上。


侬伐要看周老板出手阔绰,实际上,周湘云是典型的,上海人说的“苦出身”。

周湘云是宁波人,祖居在宁波月湖西岸的一座明清老屋。从周湘云的父辈一代起,他们就乘上“鸭蛋船”到上海来谋生。周湘云的父亲有兄弟3人,老大周永春、老二周文涛、老三周莲塘,当时他们家道中落,过着“一只咸鸭蛋,要过三顿饭”的贫苦日子。


可是他们靠着勤俭、好学和聪明才智,很快显露了头角,在上海这块冒险家的乐土上,各自开拓了一片驰骋的天地。

老大周永春到沪几年后,从上海到武汉经商,后成了汉口德商禅臣洋行的买办、汉口商会的会长、汉口宁波同乡会的会长,声誉卓著。


老二周文涛凭着几句在外滩一带学会的洋泾浜英语,后来发展到自己开店,成为上海棋盘街一带屈指可数的大老板,开设了30多家商店。


老三周莲塘,也就是周湘云的父亲,他的事业更为突出,他木匠出身,从一个“包作头”一跃而为房地产巨商,福州路、广东路和湖北路一带房地产都是他的家产。在上海滩的里弄中,只要带有“庆”字的,诸如宝庆里、恒庆里、福庆里、吉庆坊、肇庆里等等,都是周家的产业。

到周湘云接管家业时,周家已号称拥有500万产业,成为宁波旅沪人士中首屈一指的富商了。周湘云的运气也确实是好,虽谨慎守成,在房地产上也未有更大的开拓,但由于时局的影响,遇上了地皮价格大幅增值的千载良机。


到了上世纪30年代,周家产业从抗战前的1000万元,骤增到抗战初期的5000万元。一直到他1943年去世时,家产达到了8000万元——当然,还有一块封存已久的“001号”、中国第一块车牌——列工部局华人纳税大户第五名。

即便如此,“周老板”本人生活上很朴素,几十年间始终是宁波人持家节俭的老作风。他平时布衣布褂,脚穿布底鞋。太太施彤昭,是施肇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的侄女,也是节约惯了的,平时连肥皂头(指用剩很小了的肥皂碎块)也舍不得扔掉,总是把它们捏在一起,或是泡成肥皂水,下次洗衣再用。


他们的亲戚曾对人说:“你们猜猜看,我家老太爷的冰箱里放着什么?告诉你们,你们也决不会相信,那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咸菜、黄泥螺、臭豆腐、臭冬瓜......”其实,这个亲戚讲的是实话,老太爷的饮食,在没有客人来的时候,就全是宁波土菜。

不过,与其他富豪不同,周湘云“官瘾”颇大。光绪末年,他曾用4万两银子捐了个“上海道台”的官衔,虽然是候补,但每逢正式场合,周湘云都穿着正儿八经的四品官服,很是引人注目。


不仅买官,周湘云还有“遗老”之风。清廷覆亡后,崇陵(即光绪寝陵)绿化工程因为缺钱而陷入困境,周湘云慷慨解囊,捐了一大笔钱报效逊清王室。正因如此,民国遗老界对他青睐有加,而这也对他的另一项事业收藏极为有利。

目前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物中,就有两件是周湘云的藏品:一是怀素的《苦笋帖》,另一是米友仁的《潇湘图》,都是国宝级艺术文物。在当年的上海滩,有钱并搞收藏的富豪并不止周湘云一个,但能成为有品位的收藏家的却是凤毛麟角,周湘云就算一个。


-------------------------欢迎您投稿------------------------

如果您有可以与大家分享的记忆或故事,欢迎您投稿,投稿地址:weixin@kankanews.com,同时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在选用时洽谈稿酬事宜。


“看懂上海”开通了线上微社区“旁友帮帮忙”,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浏览,并留下您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您也可以留下您对上海感兴趣的问题,如果您是老克勒,那请一定不要“吝啬”,让我们一起把上海的人文面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