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文化(图)2014-09-09 07:31:02美术报 作者:董水荣 我要评论(0)
字号:T|T
书法一直关注着书写的传统,把书法放到整个大的文化背景下看,书法似乎对复归中国文化有莫大的启示。随着国家的繁荣,民族自信心的提升,近几年,关于民族文化的内蕴与断续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对于科技的发展,书法是一项向后看的文化,一直以传统的经典作为规范。让书写有一种根据和凭依。按道理书法应该是一根维系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但是当代书法整体上并不这样乐观。就文化而言,什么人群参与比从事什么行业更为重要。因为文化是人的情怀与思想的产物。所以文化因人而异,文化因人性的美好才能走向博大与精深,才能获得柔韧与长久。 由中国人的人心酝酿出来的中国文化,她反过来一直渗透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位中国人,人情世故,仪式礼节,一直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生命和性情的展开,都和中国的文化相关,由此可见,中国人的人生几乎都纳入了传统文化之中,并与其融为一体。但是,100多年来列强入侵,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中断与清扫,一方面西方思想融入,功用、效率、速度、细化、数字、准确等一系列新的思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变了这种生活方式下的中国人的人心,在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摧毁之后,中国传统的文化人生、士人精神,濒临断绝。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方式,人情世故以利益计算,仪式礼节不断西化,文化不断突现出日常功用的一面;另一方面文化理想不断萎缩和失落。当代书法尽管是向后看的一门艺术,也没有逃离这种文化理想的萎缩和失落。 书法精神的失落,在我看来就是文化的价值指向已经丧失了超越精神,书法也不再被视为是提升自身修养的一门学问。 书法在传统文化中本作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存在,但如今文化功用观念盛行,书法不再是心灵停泊的那一个港湾,当代书法家们的心灵变得庸常,很多的写手抱守一种理念,谁掌握了书写技术这一利器,就将赢得这个世界。但是我看到了许多国展获奖的写手,他们无法在精神上真正获得提升,相反一种自恋迷漫成巨大的空洞。必须警惕,一部分“写手”正成为书法名人,热闹的背后却暗藏着人格、心灵日益黯淡的危险。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大的文化危机。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的意思是,古代的学者是为了自己修身养性而读书,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格塑造而研究学问。试想我们的书法家有多少时候,是在为自己内心表达的需要、为自己人格塑造的需要而写字呢?这需要当代书法家自身的文化觉醒。
[责任编辑:蔡一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