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雀

 燕儿cf 2014-09-15


 

早熟中粳水稻 雀害危害严重


             早熟中粳水稻   雀害危害严重

             早熟中粳水稻   雀害危害严重

        目前水稻早熟中粳已进入灌浆结实期,迟熟中粳刚齐穗。水稻早熟中粳的田块便成了麻雀重点取食的场所。特别是在电线杆下和旁边有树林,进行插花种植,水稻成熟不一致的田块,早熟中粳田块雀害危害严重。成群的麻雀聚集在早熟中粳田块里,啄食稻粒,吸食浆汁。有的农户便在稻田里扎几个稻草人,在农田四周挂上白色、黑色和红色的塑料袋,以此来驱赶麻雀,减少水稻产量的损失。

撒满麻雀的稻田

这是凡高名画《乌鸦群飞的麦田》最生动的现实版。只是麦田被稻田替代,乌鸦换成了麻雀。

无数灰黑色的鸟,潜伏在四通八达的电线杆上。刚开始是一点一点的,然后逐渐变成了虚线。一声大喊,机灵的小东西们便突然四散,如同淡墨,被画笔点满了蓝色天空和金色稻田。稻谷灌浆时。这看似很有诗意的一幕,对浙江桐乡市荣星村的稻农来说,却是最深的伤痛。“麻雀是前年夏突然增多的。”晚稻都是“直播”——种子撒过后就是等着抽苗,然后,抽穗、收割。不出意外,一亩田能收一千多斤。但快乐的等待被麻雀终结了。这种在所有鸟类中和人关系最近、因喜欢偷吃粮食被称为“老家贼”的生灵,飞到了稻田上。“开始只有几十只,一星期后就成千上万了。晚稻平均亩产均维持在540—550公斤。由于麻雀造成的减产不属于病虫害防治的范围内,因此没有官方统一的统计数字。但多位种粮大户估计:少则数十斤,多则三四百斤。因此造成的损失最高可达30%以上。每天清晨五六点,傍晚六七点,是麻雀的进食时间。有时,它们也会打点零嘴。此时,麻雀的“贼性”暴露无疑——那双不断转动的金色小眼睛,是最好的注释。这与它在屠格涅夫笔下描述的为保护幼子不惜牺牲自己的英勇行为,似乎不是出在一种鸟身上。“雀灾是局部性的,“每个镇、每个村都有特别厉害的地方。” 而对稻谷的危害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播种期,二是抽穗灌浆期——晚稻抽穗后,会有灌浆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浆才能变成谷粒。精明的麻雀这时会成群结队地飞出,在稻田上空的电线杆上虎视眈眈。“用喙夹一下,把浆水吸出来。但吃不饱,就会越夹越多。”郭恒德说。稻田上未吃净的浆水,先是呈乳白色,渐渐地就被太阳晒成了黑色。稻谷们开始一点点地干瘪下去,最后变成了虚挂着的荒废植物。 为减少损失,部分农民只能将收割提前。稻谷成熟后,谷粒饱满,胃口很小的麻雀只须十几颗就能填饱,危害就会变小。

为了减轻麻雀对稻谷的危害,笔者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2种驱赶麻雀的办法,农民朋友不妨试试。

第一种是官路镇农民使用的一种土办法。就是用新宰鸡鸭羽毛撒在稻穗上,麻雀看到稻穗上的羽毛后,以为是同伴在偷吃稻谷时,遭受了不测,因此就不敢再来偷吃稻谷

第二种是驱鸟剂驱雀法。据金华市洪锦斌先生介绍,安徽一家企业生产的双宝牌驱鸟剂,在农资商店里能买到,用起来也方便,使用时可先在稻田周围喷一下,一次用药,效果可持续10天。这种驱鸟剂还可用在鸟类喜欢光顾的葡萄园等果园里。
抽穗灌浆期可喷洒乐果药剂,一般谷子喷3次乐果,第一遍药有效期可达7-10天,第二遍药有效期可达5-7天,第三遍药有效期可达3-5天。
 
郑州丰力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专业于鸟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已在驱鸟剂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驱鸟剂是能散发一种令鸟类极为恶心厌恶气味的驱鸟香精制剂,驱鸟剂使用时用水稀释喷雾,雾滴粘附于被喷物体表面,可缓慢持久地释放出一种影响禽鸟中枢神经系统的清香气体,鸟雀闻后即会飞走,在其记忆期内不会再来。广泛用于农作物,果园,晒场,播种,飞机场等需避鸟场所。可有效驱赶,且不伤害鸟类,驱鸟剂水稀释液具生物降解性,对人畜完全无公害,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GB 2760-86。
该产品的研究推广,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发展和现在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首先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又保障机场飞行安全,广告牌等不受鸟害,和协了人与自然关系,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人性化地表达出我们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殷切追求与努力作为。
综上所述,市场呼唤高效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的生物驱鸟技术和产品,生物型食品级的驱鸟剂也将成为农业生产资料中的佼佼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