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如何理解啊,解释~?

 djkz 2014-09-15
wjp3007 10级 被浏览490次  2013.03.15

检举

采纳率:53% 10级 2013.03.15
智慧来自于我们的真心本性,我们称之为自性,自性是不能用我们的思维所能想到的,即是不可思议,要证得它,需要放下我们的思维,要放下我们心中的妄想分别执着,思维就是这三种东西所生的。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能证得。这就是佛法所说的明心见性。古人为我们点出了自性的样子,释迦世尊所说的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祖慧能大师所描述出的是5句话,其实都是一样的,详略不同而已。如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一切智慧都源于自性,即大智发于心;不要用寻找的心去找,那样就落入了执着,在心意识中永远找不到自性,要放下执着,放下寻找的那个心,回归清净才能找到,这叫于心无所寻。自性本具的智慧本来就圆满含摄一切,在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是隐而不显的,起心动念了就显了,因此叫成就一切义。万法包括了时间和空间,这些都是我们那最初的一念妄想引起和产生的,没有了妄想分别执着,回归了自性,时间和空间就没有了,时间等于零,空间也等于零了,哪里还有古今之分?所以叫无古亦无今。前面两句话是告诉我们回归自性的方法,后面两句话是简单的描述自性的样子。
●宋时,张孝纯,有孙子五岁了,仍不能走路。
  有人告诉他说,淮甸有一个农夫,患脚病很久,只持念观音菩萨圣号,感得观音大士传授给他四句偈:“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农夫念诵百日,脚病痊愈。
  孝纯于是教孙子和乳母,斋戒持诵。三个月后,孙子行走如常。后来验证,凡是小儿脚病,念诵偈语后都好了。
  (郑金坤 译白)——《善余堂笔乘》


 
●宋时,僧人自严法师,人称“白衣菩萨”。
  因一位沙弥比较愚钝,自严法师就写下四句偈“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叫沙弥念诵。
  于是,凡世间文章,沙弥都能上口。
  可见,这四句偈不仅能治愈脚病,也能益智开慧。
  (郑金坤 译白) ——《僧宝传》
  ——摘自《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