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典故】是“卧冰”还是“剖冰”

 肆读轩 2014-09-16

   中国古代有一本流传甚广的童蒙读物,叫做《二十四孝》,相传是元代郭守正所揖。书中有一则故事,叫做“卧冰求鲤”,是这样说的:“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王祥本有其人,西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曾祖父王览的同父异母兄,以孝著称。
  许多人都认为“卧冰求鲤”是“愚孝”的典型,用镐刨、用锤砸、用水浇、用火烧,什么办法不可以用?偏偏要用“卧”的办法,而且还解衣!怎么这么笨!鲁迅先生小时看了“卧冰求鲤”的故事之后,也曾感到此事“有性命之虞”,并议论道:“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中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啦一声音,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因而“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鲁迅《二十四孝图》)
  如果“卧冰求鲤”是个真实的故事的话,可能王祥是“剖”冰求鱼而不是“卧”冰求鱼。较早记载此事的是《晋阳秋》。尽管该书已佚,但我们仍可从南朝梁时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时的引文中了解此事的真相:“方盛寒水冻,母欲生鱼,祥解衣将剖之,会有处冰水解,鱼出。”(《世说新语》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9页)唐朝官修正史《晋书》中《王祥传》也说是“剖”,不过“鱼”已经具体化为“双鲤”了:“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可见王祥并不笨,他打算用“剖”而非“卧”的方法求鱼。未剖而冰自解,这是他的幸运。
  后来,由于口口相传,至少在唐末五代之际的民间文学变文《目连缘起》中,“剖”就已经演化为“卧”了:“孟宗泣竹,冬日笋生;王祥卧冰,寒溪鱼跃。”(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712页)
  “剖”演化为“卧”,把一个聪明伶俐的王祥变成了愚不可及的大傻瓜。也许有人认为,用“卧”字更能突出“孝”的程度,即为了“孝”可以不要命,于是把“剖”改成了“卧”!
  从“剖冰”到“卧冰”,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第一,有的历史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会出现讹变,编书者不可不察;第二,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者切记。

        来源:《咬文嚼字》2013年第1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