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巨匠----董其昌

 九日图书1976 2014-09-16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年正月十九日(2月10日),董其昌石刻像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年九月二十八日(10月27日)。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与睢阳(今河南睢县)袁可立同科,后来成为挚友,在蓬莱阁上留下了著名的《观海市诗》碑刻。他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
《明史·文苑传》载:当时,董其昌书法集古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中无所不精,“名闻国外,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同、顺天米万锺、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然三人者不逮其昌甚远。”到了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以董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康熙皇帝把董其昌的书法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赞曰:“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高秀圆润之致。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能得其运腕之法,转运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雄奇峭拔,草书纵横排宕有致。”这使董书风靡一时,满朝皆学董书,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以董书为求仕的捷径。当然,董其昌的书法,对后来的书坛影响也是颇为巨大的。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称其“出乎苏,入呼米,而风采姿神,飘飘欲仙”。
董其昌被列入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榜: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怀素、苏轼、文征明、褚遂良、欧阳询、董其昌。 董其昌《临怀素草书〈千字文〉手卷》,绢本,通长15米,内文幅宽0.295米,长12.25米,书写之精妙,尺幅之硕大,为现存董其昌草书之大观。晚清书法大家翁同龢在手卷跋语中,作了极高评价:“董公此书,正如天女散花,神龙戏海,最后题字又谨严超秀,奇迹也!”工书法,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法、精绘画。他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杰出的书法家。董其昌的绘画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


弘韵文化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