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诗词(时间)第19页

 冷鳳 2014-09-16
  •   凌云  所属诗集
  • 齐天乐●梅香傲

  • 山行忽见梅香绽,傲骨著如冰雪。
    正迎寒风,吹离香土,犹如春光时节。
    北风凛冽。
    大雪落缤纷,几回风歇。
    苦恨绵绵,一缕幽怨诉谁说?
    轻移枯叶去了,只留花泪萼,冰莹玉叶。
    雪冷枝颤,露疏频妒,怎比梅清质洁。
    凄凄残月。
    正冷照玉花,渐凝冰勒。
    冬影馀下,暮色黄更昏。
  • 推荐理由:
    杜牧野--tuijian

  • 评论(34)   莲香水榭  所属诗集
  • 喝火令·秋窗

  • 初见青花伞,娥眉淡素装,
    梦回当日小荷塘。
    相赠并枝连理,执手送斜阳。

    此时偏相忆,独酌易断肠,
    更深露重月如霜。
    过了清明,过了好春光,过了雁归之季,枯叶又横窗。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轻盈流畅,直追宋韵.

  • 评论(41)   念画生  所属诗集
  • 七 绝·为刘翔110米栏书写新历史欣赋

  • 七 绝
    为刘翔110米栏书写新历史欣赋

    归来王者稳登场,
    为国争光洗泪伤。
    骇俗飞人三夺冠,
    巅峰时刻耀刘翔。

    注:北京时间11月24日晚,在万众瞩目的男子110米栏决赛里(在广东奥体中心进行),中国飞人刘翔摘得金牌,实现了前无古人的三连冠,成亚运第一人。


    作于 2010年11月24日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亚运好诗.

  • 评论(11)   杜牧野  所属诗集
  • 祭 母 文

  • 祭 母 文




    公元二OO一年九月七日,乃吾母安厝之前夕,不孝男杜小牧率全家人等,虔具素酒牲醴之奠,致祭于先慈之灵前,吊之以文曰:天灰地暗,风凄雨冷。生死永诀,黯然伤神。不幸吾母,神赴瑶城。魂迷屺岭,泪哭无应。念吾母之教子也,极尽慈慧庄和。当众之幼且懵懂,非晓于大义之时也。或因足疾不能行,赖乎吾母负而至学;或有一恙,亟求医药于长者,告神灵于大庙,惶惶然守余旦暮。稍有愈,更以手加额、拊床而喜泣之矣。
    至乎幼少之年,吾父戍边,吾母竞以一己之力拉扯养育三子,辛苦操劳,勤俭持家,念吾兄弟三人之小弱,每每单力欲挣出困穷、且晨昏间不忘谆谆教诲吾等做人于程礼也。遂以羸弱之躯,独耕于吠亩,地至四亩,田至一升,夙兴夜寐,食不甘味,至乎十余载而不知内味,更无新葛之衣。常独于厨下而望子之甘食以为乐,岁末而为三子有新衣年屣以为喜,而学堂之中或赐予等奖状一二,吾母即悬之于堂而窃以为傲,以杜氏而或有望焉。及余之学小有成,更以半百之年而益地以耕,身披霜月,力资不辍。又明年,余仲见病,越年而未己,幸赖于天而既愈,吾母遂虔心向佛,朝夕供奉弗殆,非为己也。
    呜呼!吾母竟以吾兄弟之不孝而渐染沉疴,终至不起。缠绵床榻之际,形容枯槁,若将灭之灯火,尚思医药之费而拒诊,强作安然,受吾之传,欣欣谈笑,卒催余去而逝矣。哭天喊地,难留母存。南柯一梦,胡天负人。今之祭奠,薄酒微枕。黄钱数束,灵堂一栋。宝马一匹,箱架两笔。锦衣数套,玉食千盅。愿母品尝,九泉无凶。依我儿孙,护我家龛。千秋万代,人旺业盛。吾之不孝也甚,而母之义,当永生无报也!天乎!天乎!不佑吾母!母为子也,作尽牛马,而子又何堪!
    呜呼!慈亲见背,秋雨霏霏空垂泪;良母相弃,汉水滔滔尽含悲。斜阳脉脉水悠悠,是身归之路;人别莽莽,系魂安之所。山高路远魂若飞,关河阻隔入梦难!当此际,吾等唤母母不闻,抚母母不知,祭母母不至。黄鹤渺渺,慈母已登仙界去;昊昊长天,从此不见母音容!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儿等痛泣,时辛巳年九月初七。



    说明:今天是母亲去世九周年之“忌日”。思前想后,母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于是为缅怀已逝慈君,故将当年参考《婚丧金典》一书为母亲撰写的一篇“祭文”贴于博客,以示对辛劳一生、却过早撒手人寰的可怜母亲的深深怀念!真是:严亲早逝恩未报,慈母别世恨终天。/ 忆慈颜心伤五内,抚遗物泪洒两行。/ 慈母东来绕膝慕深萱草碧,彩云西去献觞悲断菊花黄! ……


    庚寅秋月 阴历二O一O年九月初七于落霞寨 杜牧野
  • 推荐理由:
    猎峰--孝达天下!可敬!

  • 评论(60)   夜境  所属诗集
  • 七言◆扬州八怪

  • 扬州八怪
    为扬州八怪诗作八首在线发表而作
    2010年9月29日

    八怪扬州吹新风,
    撼动画坛裂山崩。
    意境幽远匠心奇,
    创写史诗又高峰。




    附1
    七言◆扬州八怪八首
    扬州八怪画展观后感触颇深作诗记之
    2010年5月
    夜境

    金农
    意创漆书韵古拙,
    生机浩然气磅礴。
    繁梅枝间似挂雪,
    朵朵寄情化玉帛。

    郑燮
    县官十年知民苦,
    高风亮节画诗书。
    三绝称世凝毫间,
    翰墨纵横板桥竹。

    李鱓
    文采苍茫笔作舟,
    飘过画面意尚留。
    花卉山水尽挥洒,
    脱俗野逸梦蝶游。

    黄慎
    敢向怀素草书吟,
    狂荡野雅入画新。
    风云神仙卷落叶,
    更写贫民体苦情。

    李方膺
    纵横豪放观风声,
    潇潇洒洒境意澄。
    墨色淋漓天工夺,
    笔落留风狂永恒。

    罗聘
    清劲含意蓄自然,
    古木霜筠性竹兰。
    笔润清古创奇境,
    画坛成绝古幽仙。

    高翔
    梅生疏秀山水幽,
    诗书格别印春秋。
    老年右手残怜恨,
    左手新创深境留。

    汪士慎
    随点墨意自成趣,
    纸素生香花芳絮。
    年老目盲残心观,
    仍踏狂草博赞誉。


    附2
    扬州八怪介绍:
    在中国画史上指金农、郑燮、李鱓、黄慎、李方膺、罗聘、高翔、汪士慎八人。因其艺术活动多在杨州、故有“杨州八怪”之称。在中国绘画史著述上不同的版本所指八人略有不同。但就其绘画艺术的特点论述基本一致,“杨州八怪”的特点,在于继承宋、元以来,特别是明代徐渭、陈淳和明末清初的石涛、八大山人等写意的传统,摆脱了画坛上保守派格遵清规戒律的影响,高度发挥了即景写生,即景抒情的创造意志。他们又都擅长书法、文学、印章。因之形成诗、书、画综合艺术的整体,人称“三绝”,为绘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1.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平生 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
      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 ,风格古雅拙朴。又长于题咏,"每画毕,必有题记,一触之感"。也擅长书法,取法于《天发神忏碑》、《国山碑》、《谷朗碑》。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他独创一种隶书体,号称"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篆刻得秦汉法。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其书画题跋被辑成有冬心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杂画题记等。
    2.郑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图》。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一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有“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板桥的书法, 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 穷极变化。这幅“两歇杨林东渡头”行书,体现了郑板桥书法艺术独特的形式美,“桃花岸”三字提顿之间尤为明媚动人。郑板桥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3.李鱓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4.黄慎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寿,菊壮,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 ,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 变为粗笔写意。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他的人物画最具特色,有《丝纶图》、《群乞图》、《渔父图》等。他的诗被同乡人雷宏 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
    5.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侧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鹰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鲜,江士慎、高翔、金农、黄慎、郑燮、罗聘)相当;二、通州于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前,还只是一个属于扬州府的散州,李方膺于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入学时,籍贯便是扬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广义的扬州人。李方膺跟“扬州八怪”之翘楚郑板桥的友谊,除从上面提到的几人共同创作的《花卉图》,《三友图》已可略见一斑外,更有可述者。 首先,板桥对李方膺的画艺极为佩服,评价极高。墨竹是郑板桥最拿手的绝技,但他《题李方膺墨竹册》仍认为李的墨竹“东坡,与可畏之”连画墨竹的圣手苏轼,文同都“畏之”,可见其评价之高。至于对李方膺最擅长的墨梅,则论述更具体,评价更高,郑板桥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后所作的《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中说:
      "兰竹画,人人所为,不得好。梅花、举世所不为,更不得好。惟俗己俗僧为之,每见其大段大炭撑拄吾目,真恶秽欲呕也。睛江李四哥独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以难见工,以口口矣。故其画梅,为天下先。日则凝视,夜则构思,身忘于衣,口忘于味,然后领梅之神、达梅之性,挹梅之韵,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范,入其剪裁刻划之中而不能出。夫所谓剪裁者,绝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谓刻划者,绝不刻画,乃真刻画。宜止曲行,不人尽天,复有莫知其然而然者,问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愚来通州、得睹此卷,精神浚发,兴致淋漓。此卷新枝古干,夹杂飞舞,令人莫得寻其起落,吾欲坐卧其下,作十日功课而后去耳。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板桥郑燮漫题。"
      在这幅画上,他还题了一首四言诗;
      梅根啮啮,梅苔烨烨,
      几瓣冰魂,千秋古雪。
      据郑板桥在同一时间所作《题黄慎画丁有煜象卷》(《板桥书画拓片集》,原件藏南通博物馆)的跋语“郝香山,晴江李公之侍人也,宝其主之笔墨如拱壁,而索题跋于板桥老人。”我们知道郑板桥在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初夏他六十八岁时曾第二次来通州,李方膺的侍人郝香山拿出他所访藏的主人的画,请郑板桥题辞。郑有感于他与李方膺原来的深厚情谊和郝香山对其主人的一片忠义,便欣然命笔,写了上引题跋和诗,郑板桥这次来通州,住在城北二十余里的秦灶, “寓保培基井谷园”(金榜《海曲拾遗》),并去游狼山,在他的集子中,留下了《游白狼山》七绝两首。
      这篇题跋先批判俗工俗僧所画梅花之令人作呕;接着称赞李亏膺所画梅花“以难见工”,“为天下先”并具体叙述其画梅时以不剪裁为剪裁,不刻划为刻划,顺乎梅之天性,不见人工雕琢的艺术经验;最后表示对这幅梅画的“新枝古干,夹杂飞舞”十分倾倒,愿意“坐卧其下,做十日功课而后去”。这篇题跋写得如此具体深刻、充满感情,也反映了郑板桥跟李云膺结交已久,接触甚多,知之甚深,是他们深厚友谊的重要见证。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冬,李方膺解任合肥知县后,在南京借寓项氏花园,题名借园,从此定居下来,直至二十年(一七五五)秋因病回通州,其间整整四年时间,常与当时文坛泰斗袁枚,画家沈凤过从,谈诗论画,关系十分密切。乾隆二十年乙亥(一七五五)初春,李方膺曾回通州一次,袁枚有诗相送。诗集卷十一收了《送李晴江还通州》三首,第一首有句云:“才送梅花雪满衣,画梅人又逐飞。一灯对酒春何淡,四海论交影更稀。”所写确为初春景象,并明点“春” 字。李方膺喜画风竹。他的《潇湘风竹图》画一方丑石,几竿湘竹,竹梢弯曲,竹叶向一个方向飘动,显示出狂风大作的情景。
      画上小题诗:
      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李方膺画风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一首题《风竹图》中写道:
      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
      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他当地方官三十年,遭受过几次沉重的打击。雍正八年(一七三○)他在乐安知县任上,因开仓赈灾来不及请示上司,而受到了弹劾雍正十年(一七三二)他在兰山知县任上,总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开荒,官员们乘机勒索乡民,他坚决抵制,竟被投进监狱,吃了一年冤枉官司,最后是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在合肥知县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贪赃枉法”的罪名而罢官。凡此种种,就是他所说的“波涛宦海几飘蓬”。官场太黑暗了,他便弃官去学画竹,当了“画工”,他的性格依然未变,“自笑一身浑是胆”,蔑视传统,蔑视权威,爱画狂风,以此寄托自己与恶劣环境坚决斗争的不屈精神。李方膺的笔下,狂风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这仅是画家性格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他跟恶势力斗争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则促使他笔下的风化为使万物欣欣向荣的春风,使劳苦大众得到温暖的和风。他在《题画梅》诗中写道:
      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他希望天风把可爱的梅花吹到每家每户,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梅花的清香,让家家户户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这天风便是与狂风完全不同的暖风、和风。由此可见、李方膺的爱写风画风,正是他鲜明个性的充分体现。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这首诗描绘了苍松的坚强质朴,表现了作者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又通过了怪石的耸立、不屈不挠,体现了诗人特立独行的高尚
    6.罗聘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清代著名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祖籍安徽歙县,后寓居扬州,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兼能诗,著有《香叶草堂集》。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後,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後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
    7.高翔
    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江苏扬州人,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终身布衣。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 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画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韵胜。〗亦 善于写真,金农、汪士慎诗集开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精刻印,学程邃。亦善诗,有《西唐诗钞》。
      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
    品格。
    8.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注:资料来自互联网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完整组诗,各具意趣.资料翔实,用心堪嘉.

  • 评论(64)   冷凤  所属诗集
  • 思女

  • 今夜蟾光铺万丈,桂花次第散幽香。

    独倚阑窗向西望,喃喃吟诗意惆怅。

    一杯清咖穿肠苦,两行热泪湿罗裳。

    遥寄相思魂梦断,圆月中秋倍凄凉。
  • 推荐理由:
    草原冷翠--一杯清咖穿肠苦,两行热泪湿罗裳。

  • 评论(118)   夜境  所属诗集
  • 五言◆再会在线诗友

  • 五言◆再会在线诗友
    分别几月日,胜隔如三秋。
    思念真情吐,银屏会老友。

    喜看今在线,花繁枝茂稠。
    惋惜又惭愧,别离见太久。

    夜境有语诉,借月明中秋。
    别久勿怨言,原谅加恳求。

    诗词大世界,画境自然由。
    追求无止境,细水看长流。

    键盘舒广袖,意深出指头。
    饱览人间世,诗词在线优。

    持笔再出发,同君探诗幽。
    以诚待文戏,支持共携手。

    秋风始叶红,斑斓妆山丘。
    夜月明银色,朦胧更锦绣。

    互讨诗词意,同屏境共游。
    借得圆月时,共饮情谊酒。
  • 推荐理由:
    刘佑双--欢迎夜境君回家,回到诗友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 评论(50)   桩子  所属诗集
  • 竹节赋

  • 竹节赋

    虚心劲节,是以为竹。竹若无节,无以致虚心,人若无德,无以致进取。竹节劲拔不以势居于端,是以节节上升也;君子德高不以恩迫于人,是以日日望重也。
    节之初长于尘土默默不求闻达;德之始养于精魄谦谦不求彰显。志在凌云深埋于幽冥,意在冲天含诟于九泉。食废饮污乱石相撑曲意为筋鞭;忍辱负重杂蕪纠缠破土成春笋。劲节也!
    迎朝霞承玉露闻晨钟,沐春风钻新天听金鼓,婆娑也摇曳,簌簌也歌吟,是劲节环环相加也!
    撑晴空呼风雨染丘壑,揽白云招彩虹靓山河,挺拔也扬眉,舒舒也吐气,是劲节层层相叠也!
    今人问,何以为济世之德?竹节也,君子之德也!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劲节虚心,厥德无涯.

  • 评论(17)   雨秋  所属诗集
  • 新韵、思寄汨罗江一

  • 之 一
    莲波摇曳梦一船,
    八百清风入忆绵。
    五岳三江皆阅遍,
    魂兮独系汨水甜。
      
    之 二
    秭归灵秀毓骚辞,
    汨水扬波赋祭诗。
    拟作招魂何处去?
    郢都一梦问愁思.
      
    之 三 
    千般求索挽时艰,
    天问声悲竹简斑。
    去国犹怀荆楚痛,
    江波何日送魂还?!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三组九阙俱佳.

  • 评论(128)   罗舒引(米芊)  所属诗集
  • 相见欢(二首)

  • 《心伤》

    才说戏水鸳鸯,泪汪汪,最怕窗前独自理秋妆。

    懒填字,任愁恣,漫无疆。又是当年情话把心伤。



    《忆莲》

    秋莲巳去魂收,韵还留,只为来年邀夏意幽幽。

    不贪誉,也轻语,断浊流。但叫凡尘俗事莫蒙羞。



    2010.8.22miqian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 --一组意韵双馨,感人至深的佳作.

  • 评论(37)   天外一片云  所属诗集
  • 七律.故乡运河抒怀

  • 碧树森森隔翠波, 当年百姓凿斯河。垅分畈窄三千亩, 囤满仓盈十万箩。苦碱无颜遮秀谷, 贫乡有岁唱欢歌。 晴阴不媚龙王色, 功利长余子胄多。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 --华夏江山,人文与造物主和诣结合之美.

  • 评论(28)   草根更幸福  所属诗集
  • 伤甘肃舟曲

  • 石泥俱下肆凶流,
    覆我良田毁我楼。
    欲诣天庭直讯问,
    今年祸难几时休。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 --第一时间的作品.别出心裁的诗意.

  • 评论(28)   王思雅  所属诗集
  • 墨菊 卓敬(明)

  • 墨菊 卓敬(明)
    渊明归去本无心,长向东篱写醉吟。
    翻却砚池花蕊上,至今带得墨痕深。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 --佳作共赏,不敢私也.

  • 评论(26)   柳轻扬  所属诗集
  • 南山道院(新韵)

  • 亭台隐现翠林间,绿瓦飞檐景色鲜

    碧水潺潺依秀涧,清泉漫漫汇浅滩。

    顽石串起珍珠链,脚步轻移翡翠潭

    杨柳春堤竹为伴,石雕女子玉成仙。

    游鱼戏水不知倦,赏客投食只顾欢。

    佛塔钟声传渺渺,清观经诵语繁繁。

    心抚尘念依佛愿,人醉仙踪恋南山

    只愿此生多驻此,心留云际不思还。
  • 推荐理由:
    柳轻扬--家乡的美景,与你们一起欣赏

  • 评论(64)   青城  所属诗集
  • 卜算子——曲曲长生殿

  • 风抚寂寞花
    雨落梧桐苑
    斜倚寒门望远人
    归字询千遍

    星映小轩窗
    月照芙蓉淀
    谁弄琵琶乱我心
    曲曲长生殿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 --倚门怀远,星月关情.

  • 评论(24)   天外一片云  所属诗集
  • 古风.羊

  • 一身生白雪,双角耸阴阳。孕性通平顺,得名兆吉祥。跪乳仁义尽,飘髯达士长。偏心与人善,年年入沸汤。
  • 推荐理由:
    草原冷翠 --
    母性高洁的羊,
    绒为人之暖
    肉味人之餐,
    偏偏心与人善。

    一首令人深思,蕴涵禅理的小诗。

  • 评论(93)   采薇  所属诗集
  • 江城子。勿忘我

  • 江城子。勿忘我


    与君衣锦共他乡,褪红妆,忘霓裳。
    诗词互和,竹语夜清凉。鼓瑟相歌捉皓月。
    风弄碧,水生香。


    楼台一别断离肠,怕黄粱,却黄粱。
    勿忘蝶恋,勿忘翅双双,勿忘奈何桥上见。
    同地久,共天长。

    7月24日晚

    。。。。。。。。

    附:《江城子》词律: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平⊙仄(句),⊙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平⊙仄(句),⊙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 推荐理由:
    潭州雨梦 --花名佳词亦佳

  • 评论(32)   孙希良  所属诗集
  • 解佩令· 闺怨

  • 人行花坞。衣沾香雾。有新词、邀君相顾。屡仰长天,奈征鸿、不曾传素。倚珠帘、望穿秀目。

    相思一度。闲愁几许。最难忘、灯前私语。淡月梨花,梦醒来、又飘无数。悔当初、未随君去。
  • 推荐理由:
    潭州雨梦 --一往情深!

  • 评论(52)   凌云  所属诗集
  • 七绝●卖花姑娘

  • 卖花担上枝轻晃,
    买来云鬓半掩藏,
    只顾悦郎比并看,
    谁怜卖花泪沾裳。
  • 推荐理由:
    查实 --又见诗妹佳作,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感人的诗!让在下……不由自主就想推荐给大家欣赏。

  • 评论(89)   陈嘉德  所属诗集
  • 蝶恋花●凭栏人悲怆

  • 《蝶恋花●凭栏人悲怆》



    夜色朦胧潮又涨
    绿柳生烟,竞系千重浪
    倚断栏杆何处望?
    行行去雁添惆怅

    别后相思心底酿
    万水千山,路断情丝长
    无奈举杯邀月亮
    涛声惊梦人悲怆
  • 推荐理由:
    荟珍堂主人 --诚思远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