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阴阳五行”

 雪地情缘 2014-09-16
 

什么是“阴阳五行

 

黄远大/文 

文章写到这里,再说阴阳五行其实都已经是多余的了。之所以要再列为专题,只是想把以前的东西汇总一下,归纳、整理,以便理出一个头绪。让人们有一个完整的整体性的认识。

1 遗产

遥远的中华祖先们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阴阳五行”正是其中之一。这些遗产有许多是找不到历史来源的,这一事实恰恰告诉我们,人类极有可能曾经面临灭顶之灾,为了人类的存在和延续,我们具有高度文明的先祖们,运用他们高超的智慧,以图画的形式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最基本总结。因为形象的语言毕竟比形式的语言能够更容易被后代们所理解和诠释。

2 天人合一

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具体形式之一,人,是属于自然的。因而也是与自然同一,而且存在着与自然相互之间必然的联系。这种相互联系,一方面显示为人的生命活动现象,生命活动的现象特征之一就是人具有感觉和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就表现为生命活动要遵从自然(运化规律)。所有的这一切我们统称之为“天人合一”。

这种相互联系主要以两种方式展现:人是一个既具有以生命形式展现的作用功能集合,又是一个具有以信息传递为特征的信息集合。人,作为生命活动形态的一个功能集合,不外乎把外来的“有形”化为自身本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和动力,同时又以自己的作用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作为生命形态的一个信息集合,所谓信息不外乎把外来的作用转换为自身本体的感知与智慧。

3 定义

什么叫“阴阳五行”呢?我们可以这样简洁地“定义”或“概念化”:“阴阳五行”所描述的是质玄场的作用特征和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经过以下的对比就可以明白了:

牛顿力学

描述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组

描述的是电磁场的作用规律

阴阳五行

描述的是质玄场的作用规律

 (其实,更确切地说,“阴阳五行”所描述的是关于更一般的作用的规律的。)

4 阴阳五行律的内容

① 五行

所谓“五行”者,五种基元素,“金、水、木、火、土”也。这里是借用了五类物性独特的物种表示相应的五种基本要素,来代表五种基本作用,即本性不同的五种宇宙自然之“作用”以及作用的五种基本形式。

② 生、克关系

五行学说一方面揭示天地宇宙之作用(同时也就是与之相应的各种物事)按照这五种作用的类型按照相生、相克的规律相互转化、不断往复运转。所谓“生”者,生发、发生之意。所谓“相生”者,对应于数字的相加,即:属木之作用(事物)可生属火之作用(事物);属火之作用(事物)可生属土之作用(事物);属土之作用(事物)可生属金之作用(事物):属金之作用(事物)可生属水之作用(事物);属水之作用(事物)可生属木之作用(事物),如此循环不已。所谓“克”者,克制、抵消之意;对应于数字的相减。即:属金之作用(事物)可克属木之作用(事物);属木之作用(事物)可克属土之作用(事物);属土之作用(事物)可克属水之作用(事物);属水之作用(事物)可克属火之作用(事物);属火之作用(事物)可克属金之作用(事物),如此循环不已。揭示的是宇宙场按照的阴阳变化规律。

除了相生相克法则之外,还有相悔、相乘之法则。与上述法则相反。简而言之,五行学说揭示了宇宙场的作用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这一自然法则发展运化。天体运行每年的季节变化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长夏属土。每日的昼夜更替,各个方位的相互关系等等,它们之间都是按照相生的规律更迭交替。

什么是“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的“行”字本身便隐含着多层的阴阳,试解如下:第一,上/下;第二,左/右;第三,斜/正;第四,直/曲;第五,纵/横;第六,奇/偶(双/单);第七,行字本身由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就是“四象”──其实是四不象,四种不同的形象;第八,这四个部分象征着四方,这四方又不是四正方,而是四偶方,所以它本身便隐含着方位的四正与四偶;第九,这四正方为“有”,而四偶方则为“空”或“无”,所以这方位之中便隐含着有/无;第十,注意到行字左上角为斜直,而右下角为直拐,即它们相当于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与直角边,所以其中便隐含了斜直/直拐。

质玄场

进一步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什么是“质玄场”。关于“质玄场”的发现与特征,我在《觉识惊异》一书中已经做了一些基本的介绍。关于描述的具体方法,与现代文明不同,我们古人描述事物不是抽出事物的数字属性,而是把事物最基本属性之间所显示出来的各个“差异”元素提炼出来,作为判断和分辨的法则。这种显示为差异的“最基本元素”,就是阴阳。这种以“阴阳”符号来进行描述的方法与采用数字的描述方法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描述的具体内容或者说方面不同而已。表现出来的规律性也当然不同。阴阳五行就是由这种描述方法所展现出来的规律。有关情况在《代符学》与《什么是河图》中已经做了介绍。

信息与认知

我们认识自然现象,解说自然规律,都是从我们的感觉开始,没有感觉,我们什么也谈不上。所有那些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都不会被认为是真实的。人们所有的认识都要经过实际的检验来证实。

现在的问题是,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质玄作用”。对于常规的认识而言,前面所说的那些关于“形体,色彩”等等的表征元素之间的“差异”,正是我们发生分辨,作为判断,产生认识的依据。对于质玄作用的观察则不然,要想实施对质玄作用的观察与研究,首先必须对人体进行相应作用类型和接收信息的转换,把人从接收电磁作用的常规状态转换为接收质玄作用的特定状态。要完成这种状态的转换,就必须对人体实施相应的自我改造,不完成相应的自我改造,就不能对相应的作用发生“探测”。也就不能发生相应的作用和信息的转换与传递。

人们如果认真要实现并完成这种探测研究,就必须严格按照我在《觉识惊异》中所推荐的实验或按照《河图术基础》中所介绍的方法去操作。把自己实实在在地转换为成为一个“作用子”,能够接收来自宇宙场的作用的“探头”。

这个实验的技术基础是要把人作为在宇宙场的一个“基本粒子”。人只对来自宇宙场的作用(!!)发生效应,而对其它的所有信息,全都视为干扰,不予理睬。因为只有在完成了这种转换的条件下,才能够真正实现人对宇宙场的作用发生响应。这个实验的过程是长期的,这个过程就好比人的成长一样,要经历一个从婴儿到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到成年的过程。古人有“九转还丹”的说法,可以表达这个意思。

作用的规律及其描述方法

有关阴阳五行描述的是一种什么规律,我在前一篇《什么是河图》中已经做了相应的解说。

阴阳五行规律的意义

五种不同类型的相互转换;

作用形式的相互转换;

显示作用的状态,形式和特征。

阴阳五行的意义依然在于时空。所谓“生”者,“序”也。五行相生描述的是关于作用的“序”性,也就是关于“时”的特征和规律性。春夏秋冬之序;东南西北之序;前后左右之序;顺序;秩序;程序;规律;节律等等,都称之为“序”。

所谓“克”者,相对、相恃也。五行相克描述的是相互的“对恃”性,也就是关于“空”的特征。比如男女、左右、上下、前后、高矮、胖瘦、升降、快慢、轻重、缓急等等。于是“五行”的相生,相克也便描述了作用的时与空的这两大特征。

为了真正能够懂得五行的真谛,人们必须亲自实践。按照我在《觉识惊异》中所介绍的实验方法,认真操作。经过相应阶段的训练,完成觉识体系的相应转换。在这个实施转换的过程之中,人们自然会发现《河图》中所描绘的经历过程,会经历如《觉识惊异》图3、4和图21所示的特征过程和规律。因为对于作用场而言,此时的人体已经是一个基本粒子,人体的动态就是基本粒子在作用场中所呈现的作用状态。从这些动态中人们就看出了作用规律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有这些过程就是五行相生,五行相克规律的实际展现。

什么是“阴阳五行”什么是“阴阳五行”什么是“阴阳五行”

 

 

注意,这里,一方面是“过程”的(“过程”本身就是“序”),显示的就是“时间”的特征性;另一方面,这种“过程”,又是“动”,是“变”。这种“动”与“变”,都是向相反的方面转换。所以它们又是“对恃”的。换言之,在整个的过程之中,既展现了对恃,也就是“空间方位”的特征性,同时也展示了“时序”的特征性。这两者是同时并存,同时展现的。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关系。

如果人们还不能理解这其中的意思,那么请思索一下天体的运行,以及车轮的运行。地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围绕太阳公转。对于地球的自转来说,我们以地球为“座标”,太阳就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但是地球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还围绕太阳旋转,这种运动的整体特征与车轮在地面的转动一样。于是一方面围绕自己的转动“轴心”旋转,另一方面又不停地沿着“地面”的“移动”。对于“自旋”状态的地球人来说,昼夜晨昏的更替表现就是“对恃”特征性;然而,对于沿着“地面”的“移动”来说,它显示的又是“过程”即“时间”的特征性。人体在作用状态下所呈现的过程与特征跟这是一样的。

现在,人们应该有了这样的概念,即:所谓“时空”是以觉识者本身作为判断(即认识事物)“基准”的。对于觉识者本体而言,所谓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就是“方位”,也就就是地面的“东南西北”,是“空间”;所谓“过程”,也就就是“序”,是“时间”。所以,“时空”的运转本身其实就是“阴阳五行”的具体表现形式。

“阴阳五行”中的“5”也就是《河图》中心的“5”,就是觉识者自己。《河图》的四框就是“春夏秋冬”或者“昼夜晨昏”或者“东南西北”。

“时空”就是“五行”,“五行”就是“时空”。这就是结论。

作用的两种基本形态

关于“作用”,需要另立专题介绍。这里从简。只提出一个关于“物质”的观念:作用的弥散态与凝聚态

作用场

弥散,无形,无边界,不均匀

作用的传播

(没有通“道”,

“路径”)

时空

弥散,无形,无边界,均匀一致

 

有形,

有边界

(作用的层次特征)

作用的传递

(有通“道”,

“路径”)

8 “凝聚态”作用的阴阳五行律

把这五种作用形式转化为生命活动中凝聚态的具体实在,就是我们远古祖先所总结的脏象学说。如果把“信息”作为“阳”性的五行,那么,“作用”的就属于“阴”性的五行。显示为外象的“动”为“阳”,则存在于内的“作用的传递”则为“阴”。体现出来的就是古人的脏腑与开窍之间的相互关系,心与舌尖相联系;脾胃与口相联系;肝与眼相联系;肾与耳相通。所有的这些结论我们都可以通过实验检验,运用作用的传递法则予以验证。如下表所列:

小肠

大肠

膀胱

这已经转入到了关于“路”的研究范围了。没有达到“作用子”转换成就的人是绝对不会明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