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爱数字化

 灵魂出窍KKK 2014-09-17

扫黄打非,如火如荼。新浪博客我钟情很久了,原意是通过爱、情、性等的交流,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或性爱更美好。但凡涉性,低俗和普及的界线就很模糊,你我他都不容易掌握,我的文章也有不少被和谐掉了。

于是我接受了朋友的建议,侧重说说有关性爱心理、情感方面的内容,认为这比较“健康”,一般不会被和谐,尽管点击率不如从前了。但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嘛。

这方面自己没底,边学习边谈体会成了我发表博文的主要方式,今天翻倒有一则很有意思的,原来情爱的强度有公式可计算。我想,岂不是可以定量分析恋爱强度,数字化的爱情或许能避免现实众多的失恋、离异的危机?

当事物的价值特性作用于或即将作用于人时,人脑将以一定的情感强度来感受它(这当然包括性爱)。认为既然情感的产生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那么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关系会遵循“费希纳定律”,这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同一刺激差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别感觉。情感强度第一定律情感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值,虽然,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的情感强度,情感的强度并不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正比,而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

由此可得,爱情数字化的情感强度第一定律(即情感强度对数正比定律),其结论说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即:

μ=Kmlog(1 ΔP)

其中,Km为强度系数,ΔP为价值率高差,μ为情感强度。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反映,其发生过程实际上是人脑对于对象价值特性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它与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生理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刺激信号不是对象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而是对象的价值特性,具体地讲就是对象的“价值率高差”(即对象的价值率与整体异性的平均价值率之差)。这种刺激信号往往是一种抽象化的、复合型的关系信号,它既可以是你碰到的人复合的相貌、气质、声音、图象等物理、化学信号,也可以是语言与文字所组成的第二信号,这些复合型信号代表着对象的价值特性,而不是代表着对象的物理、化学特性。

不难发现:

1、当情感强度很小时,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近似地成正比。这样,人可以在最重要的情感强度中心区域较为敏感地、准确地感知对象价值率高差的变化情况,以尽可能获取准确而详细的价值率高差的变化信息。

2、当情感强度很大时,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这样,人可以在不太重要的情感强度区域也能对对象价值率高差的变化有所感受,只是感受的灵敏度较低,从而可以粗略而大范围地获取价值率高差的变化信息。

3、当价值率高差为0时,情感强度亦为0;当价值率高差趋近于-1时,情感强度趋近于负无穷大。

如何产生情爱动力呢?情感的动力特性是指情感在其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变化特性,主要包括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等八个方面,其中,情爱的强度性和稳定性是情感最重要的两个动力特性,集中体现了人的主要情情个性。

由于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因此情感的动力特性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通常情况下,有什么样的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的动力特性。

具有不同职业、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经济状态、文化程度、生理特性的人,其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往往不同,因此其爱情的动力特性往往不同。不过,爱情的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情感个性既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些人的情感个性一旦形成,终身都难以改变。

由此可见爱情对每个人的动力特性都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同一动力特性在某一场合可能会产生负价值,在另一场合可能会产生正价值。

因为人的情感系统有着十分复杂、严密而有序的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有着严格的逻辑递进关系,且每个层次又分为两类相对独立的情感。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满足人的价值需要,因此情感的层次结构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的层次结构。

而人的统一价值论认为,一切形式的价值都可换算成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因此价值的层次结构完全取决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由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维持和发展个人的劳动能力,其层次结构取决于个人劳动能力的层次结构。说到底,情爱还是很现实也变幻莫测,期价之物非也是基于: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

要想真的定量爱情,我不相信,起码我觉得现实是不可能的。但这一企图定量的公式可以给我们一个定性的参考.

异性交往中如同其它情感一样具有两极性,好的情感使人愉快,不好的情感能够损人。人们都希望表达或感受好的爱情,为增强爱情强度容易受某些因素影响:

1、兔子爱吃窝边草,喜欢熟悉的、就近的人是寻找爱人的常情。人受社会活动圈的限制,“物理上的就近性”使人只能在周围寻找朋友、对象,因为活动圈之外的人、遥远的人无缘结识。但喜欢就近的人有长处也有不足,长处是人在周围很快能寻找对象,这也是同学、同乡、同志、同事自然容易结为恋爱的原因;不足是囿于交际空间,择友范围必然有限,影响了人的眼界,会使人觉得只有周围的朋友关系最好,如失恋之后,往往感到十分痛苦,爱得死去活来,觉得天下再没有比她(他)更好的人。其实天涯何处无芳草,人到新的环境,“喜欢就近人”原理,会使人很快寻得新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交往空间不断扩大,通过语言、文字、思想上的交往,将突破狭小的活动圈,他们可以在国内,甚至也可在国外找到志同道合的恋人、朋友。

2、好的性格能使人产生好感。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有些性格是人所欢迎的,有些性格则是人难以接受的。如女性温柔、体贴的性格,易让人产生好感。“有个姑娘叫小芳……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今生今世永不忘。”我就特喜欢这歌。的确,温柔的性格叫人难忘、招人喜欢。性格的诚实、通情达理、可信赖等,感情强度极高;令人讨厌的性格有不诚实、自私自利、卑鄙等。

3、仪表堂堂的人受人喜欢。此种情感的产生来自晕轮效应,仪表堂堂的人讨异性喜欢,也使同性产生嫉妒。如果通过看像片进行婚姻介绍,那么女子的魅力是男子决定是否约会的首要因素。喜欢仪表堂堂的人也许有明显的不足,但是审美感常使人不得不就范。爱美之心人恒有之,相亲节目牵手的,除个人的努力外,都缺不了天生丽质的原因。

4、情趣相似的人使交往双方易产生好感。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猩猩惜猩猩,英雄惜英雄”就是指彼此之间产生好感,来自趣味相投。实际交往中,如对绘画、音乐、电影、体育、旅游、收藏、文物等情趣一致时,或者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学术见解相似时,彼此愉悦,就谈得拢、合得来;反之,对牛弹琴、无共同爱好,交往便无法持续。

5、对高度评价自己的人带有好感。社会交往中,自我实现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赏,自我一旦受到别人赏识,得到高度评价,就会对评价者产生好感,甚至不惜用生命来回报。所谓“士视为知己而死,女为悦己者容”。

上述罗嗦仅仅是自己学习谈体会,很肤浅,也许还会理解错误。恳请朋友们不吝赐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