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XX,男,41岁。1978年7月4日诊。口舌麻木、不辩五味已一月余。曾经中西医药多方治疗未效,心中郁闷不安,食物不香,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近感四肢发麻。询问过去史,平素头昏胀,腹胀,便溏,口痰特别多,常觉身体乏力,有时困倦,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 “怪病多痰”、“百病皆因痰作祟 ”
脏腑寒热虚实之别,痰之特性,亦各不相同。治痰之法,归纳如下: 一、温化寒痰法:阳虚之人,痰从寒生,其痰清稀而色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即是言此。
二、清化热痰法:火旺之人,炼液成痰,痰亦化热,其痰粘稠而色黄。当清解其热,热不去,痰难消。 三、燥湿化痰法:脾主湿,湿聚生痰。湿气者,当以燥气克之。 四、滋阴化痰法:津液清稀则流畅,浓稠则滞涩。阴虚者,津液粘稠,凝而生痰,当滋阴以稀释之,而后能化。 五、软坚化痰法:顽痰胶结,或生瘰疬、或生囊肿、或生瘿瘤、或生肿瘤,寻常化痰之法,攻之不克,需软坚散结而化之。 六、降气化痰法:水涨则船高,气逆于上,痰浊不降,治当降气为主,兼以化痰。 七、顺气化痰法: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津凝。气机宣畅,如风吹云动,痰涎自会消散。 八、开窍化痰法:痰浊壅盛,闭塞心窍则神识迷乱;闭塞上窍则五官不灵,治当化痰开窍。 九、搜剔顽痰法:痰涎久伏,深据体内隐僻之处,寻常之药,力不能及,当以峻猛之品搜剔之。 十、涌吐痰涎法:痰在脘腹之下者,可泻之;痰在胸膈之上者,可吐之。此因势利导之法也。 上述病案用用六君子汤方加味。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法夏9克、陈皮9克、竹茹9克、枳壳9克、甘草6克、橘络6克、丝瓜络6克。 服药四剂,口舌麻木已减,已能辨五味,其余诸症亦减轻。宗原方继服四剂,诸症霍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