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2 07:00:02 来源:水母网
2008年9月2日,“烟台街”刊发过《端掉胶东第一大碉堡》一文,反映的是胶东抗战史中一件著名的大事,据史料记载,参加爆破的有苗伦堂、宋文福、臧尊、姜连、张善恒、程绍明、初配福、胡凤山、王兆民和荣树开10勇士。可在最近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我们在栖霞市庙后镇后许家村又听到一段险些被埋没的传奇:一位87岁老人讲,当年,他曾经亲手爆破胶东第一大碉堡。 这位老人叫王德尊(当兵时名叫王进山)。他说,1939年,日本侵略军打进栖霞,当地拉起抗日队伍牙山大队,后许家村这个30多户的村子,连他在内一次就走了8个青年。1940年,他参加了八路军。1942年3月,部队拔除莱阳马连庄鬼子据点,一二批爆破手相继牺牲,他和战友王永春担当第3批爆破手,把炸药包绑上两个杆送了上去,一声巨响,大碉堡爆破了,他的耳膜也被震破,双耳从此落下了残疾。这一仗,勇猛如虎的“王铁汉”一下子出了名,很快当上了13团2营6连6排爆破班班长。 一次战斗中,他一口气刺死几个鬼子,身上三处负伤,被送到后方治疗,遇上1942年鬼子拉网大“扫荡”。大批群众和伤兵被网到乳山县马石山上,他被一家好心人掩护,保住一条命,和6000多名难民一起被送到烟台“西沙旺”监狱,呆了19天,又送到威海,最后拉到青岛,6000多人中,妇女大多被卖掉,死了1000多人,王德尊和剩下的3000人一起被发到东北当劳工。修铁路、挖煤矿,吃的猪狗食,干的牛马活,熬过几个月,王德尊侥幸逃出,和文登的老蔡、老胡走到大连附近,再次被抓。走到一个桥洞下,他们三个一齐动手,夺下两名押解者手中的枪,用枪托把他们砸死,然后各奔前程。 王德尊只身去了济南,靠给旅客扛行李赚了50元钱,买到一张去高密的车票。在高密的崖头村,他意外碰上了八路军的队伍,部队的曹教导员是他以前在抗大认识的。曹教导员把他送到南海区见到了部队的首长,首长听了他逃亡的经历后,开玩笑地说:“我走完大万里长征,你也走完了小万里长征。你回家歇几天,回来更好地打鬼子。” 王德尊归队不久,就赶上13团奉命炸胶东第一大碉堡的战斗。坐落于蛇窝泊的大碉堡,切断了东海与西海区的联系,是左右整个胶东形势的总据点。碉壁是用钢筋水泥浇铸的,墙壁厚达1.5米,用迫击炮都没炸毁,爆破十分艰难。经过周密筹划,1943年5月下旬的一天夜间,四面八方都做好了部署,第二天(注:栖霞县志载是5月23日;烟台党史大事记载是5月24日)凌晨,3营战士先送上几批炸药,炸开碉堡西墙、大门和西北角的同时,向敌人喊话:“缴枪不杀,不然20分钟内让你们去见阎王!”但敌人肆无忌惮地叫嚣:“做梦去吧,不用说20分钟,给你们20天,让你们拆也拆不掉。” 时间刻不容缓。王德尊作为2营的爆破班长,是特邀来参与爆破的。他独自扛上60斤炸药冲到阵前,接着又与莱阳的丁德云用小车推了120斤炸药送上,一拉导火索,“轰隆”一声震天响,终于让这个号称20天拆不掉的大碉堡在20分钟内开了花。 听了老人的讲述,笔者问:“为什么史料中的10勇士,没提你的名字?”老人说:“那时提不提名字,大家都不在意,3营是承担炸碉堡的主力,县大队的200多人和广大的民兵及我们2营爆破班都是出于友谊支援和配合,最后重点总结上报的是3营。” 这位无名英雄,打完了鬼子又投入解放战争,参战无数,多次负伤,1948年12月,终因最后一次负伤而复员回家了,一生默默无闻。老人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们幸运多了。” 张荣起 孙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