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头赤石脂丸

 知止无悔 2014-09-17


    【方药】蜀椒一两(一法二分)(3克) 乌头一分(炮)(1.5克)  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1.5克) 干姜一两(一法一分)(3克)  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3克)
    【用法】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现代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2克,日服3次。不知,渐加量)。
    【原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九)
    【解说】乌头赤石脂丸主治阴寒痼结之心痛证。其证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脉象沉紧为特征。其病机为阳气衰微,阴寒极盛而痼结,以致弥漫胸阳之位。其治当以大辛大热之品,以温阳散寒,峻逐阴邪。乌头赤石脂丸中广用乌、附、姜、椒一派辛热之品,温通阳气以驱散阴霾。为防过于开散,伍赤石脂以固涩收敛,平抑冲气,以安心气。  

    【运用】

    一、真心痛(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李济民医案:吕某某,女,62岁,1983年2月15日就诊。间发左胸疼2年。近日天气寒冷,自觉胸闷不适,今晨突发心绞痛不休,急用硝酸甘油片含舌下无效,求余诊治。证见心痛彻背,时有昏厥,汗出肢冷,唇舌青紫,脉细微欲绝,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证属寒凝痹阻,阳虚欲脱之候。治法:回阳救逆固脱。急用乌头赤石脂丸加减:乌头10克,乌附片30克,干姜10克,川椒8克,赤石脂15克,桂枝15克,红参15克。水煎。
    一昼夜急服2剂,心痛大减,汗止肢温,昏厥随之而除。共服5剂,心痛消失,唯有胸闷不适,舌质淡红,苔白,脉象沉细。心电图复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危证已去,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丹参20克,栝蒌lO克,黄芪20克,红花4克,调治一月而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国医论坛1989;(2>:14)
    按语:患者心阳素虚,外寒乘虚而入,阴寒凝滞,心脉瘀阻,阳虚欲脱,为内闭外脱之危证,故急用乌头、附子回阳救逆,川椒、干姜温阳散寒,赤石脂固涩敛脱,加桂枝温通心阳,红参扶助真元,使阳回、寒散、痹通而奏效。


    二、胃脘痛

    何任医案:项某某,女,47岁。胃脘疼痛,每遇寒或冷而发,发则疼痛牵及背部,绵绵不已,甚或吐酸泛漾,大便溏泻,曾温灸中脘而得缓解,脉迟苔白,以丸剂缓进。制川乌9克,川椒9克,制附子9克,干姜12克,赤石脂30克,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9克,高良姜9克,瓦楞子30克。上药各研细末,和匀蜜丸,每次2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0;(4-21)
    按语:本案病机与乌头赤石脂丸证相合,故用之即效,异病同治也。


    三、寒痹(坐骨神经痛)

    刘俊士医案:张某某,女,43岁,门诊号:16240,1983年3月26日初诊。左大腿疼痛,且向小腿、脚放射,怕冷年余,无外伤史,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两便正常,舌正,脉滑。检查:病人俯卧,左大腿后侧、臀大肌均有明显疼痛。病人仰卧,左大腿直腿高举征阳性,高抬50℃后,左大腿后侧有明显疼痛。西医诊为左大腿坐骨神经痛,中医辨证为寒痹,治以温经活血,乌头赤石脂丸加减。川椒9克,细辛3克,干姜9克,益母草30克,老鹳草15克,牛膝15克,甘草30克,制川、草乌各3克,赤石脂30克,川芎9克,当归9克,穿山龙10克。上方6剂后左大腿疼痛大减,原方再服12剂。1983年4月20日三诊,服用12剂后,疼痛已完全消失。6月18日复查,左侧直腿高举征阴性,无疼痛。(北京中医杂志1987;(4):29)
    按语(本案后记):中医有“寒腿”不能吃猪头肉一说,猪头肉属寒。本例治愈后又因吃猪头肉而复发。又用原方治愈。以后忌吃猪头肉,二年随访,未见复发。


    四、风隐疹(荨麻疹)

    刘俊士医案:吴某某,男,57岁,门诊号:43115,1983年6月27日初诊。全身荨麻疹时发时愈已十余年,全身瘙痒难忍,皮疹以上半身多见,怕冷,平时遇冷即全身发作,经多方治疗,虽有时亦能暂时缓解,但疗效总不理想,遇冷就发。舌体有齿痕,两脉滑缓。证属素体阳虚,挟有风邪,拟温阳散寒,乌头赤石脂丸加减。制川草乌各3克,桂枝3克,白芍9克,细辛3克,干姜9克,白芷4克,川椒9克,甘草9克,赤石脂30克,3剂。1983年6月30日二诊,荨麻疹大减,皮肤瘙痒缓解,仍以原方3剂,继续治疗。7月5日三诊,荨麻疹已全部消退,随访二年,基本上未见复发。(北京中医杂志1987;(4>:29)

    按语:阴寒内盛,阳气虚弱,不抵风邪,而发风疹。其治不祛寒,而阳难复;不温阳,而风难去,故久久不愈。用乌头赤石脂丸温阳散寒,乃治本之法,故十稔之痼疾,得效于数日之间。


    【补述】本方是仲景乌头与附子同用之例。乌头与附子虽属同类,但其功用略有不同:乌头长于起沉寒痼冷,并可使在经的风寒得以疏散;附子长于治在脏的寒湿,能使之得以温化。由于本证阴寒邪气病及心背内外脏腑经络,故仲景将乌附同用,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寒邪的目的。(摘自《金匮要略讲义》1985:1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