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的功夫

 笨鳥先飛龍 2014-09-18

如今,认知增强工具层出不穷,希望让学习困难的情况永远成为过去,致力于使人变得更专注,甚至创造出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全新“心灵感应”的直接沟通方式,进一步使互相连通的“全球智慧”的实现成为可能。虽然部分此类技术难免让人联想到科幻小说中描绘的瞬间学习能力,也就是通过软件将知识上传到大脑这个“硬件”中,但目前它们较小的应用效应意味着,最为有效的认知提升手段依然是教育。

在沃卓斯基兄弟于1990年出品的电影《黑客帝国》中,当主演尼奥从认知上传过程中醒来时,他睁大眼睛平静地说道,“我懂功夫。”这一刻演绎了人类一直以来的终极幻想:希望有一天学习的过程不再冗长乏味。这种可能性将对未来的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自动化技术的突破,更为开放的创新方法和工业互联网的崛起,都要求人们在工作中能够不断调整适应,并定期提升自己的技能。如今,一系列的认知增强工具正为我们通向那样的未来铺路,有可能实现更快的学习速度、更专注的学习能力,甚至可能带来完全新颖的沟通方式。

有潜力加速这一过程的新技术之一是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它直接反映了部分人对实现计算机化头脑的渴望。tDCS有时候被戏称为“大脑遥控”,现在已经有可以供用户自己在家使用的DIY套件。tDCS还被称赞为一种神奇的工具,声称能够促进记忆和专注力,减缓注意力缺陷与抑郁,甚至能够激发创意思维。有实验显示,通过向颅骨表面传递低电流,能够提高人的数字处理能力,提升策划力并加速学习。

但更令人振奋的突破仍然是脑机界面技术和基因工程。脑机界面已经让四肢瘫痪的病人通过在大脑中植入微电机的方式,成功控制机械臂来抓取物件和喂食自己。将来,脑电图技术可能让人与人之间也实现“心灵感应式”的脑与脑直接沟通。同时,植入通过基因工程设计的组织,也被用来提高老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

tDCS可能提高工作者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而脑机界面则可能在将来人与机器人一同在工厂中工作时,用来增强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或许这将成为未来“智能型工厂”的基本元素之一。未来的“心电感应”科技还可能将现有的开放式创新技术推升到全新水平,提升人们交换思想和进行创新的速度,树立起人类开发互相连通的“全球智慧”的意识。

当然,不正当利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最糟的情况是,认知技术将扩大社会不平等,贬低个人的自我价值,尤其在工作领域。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英国科学院(British Academy)与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对认知增强技术的普遍应用表达了忧虑,因为在评估工作表现时,一旦雇主选择重视效率,这就有可能致使未得到认知增强的工作人员失去竞争力。

然而,如今这一情境并不太可能发生,因为这些技术受限于其相对较小的效能规模。尤其是tDCS的效力备受质疑,部分原因是很难排除安慰剂效果;而脑机界面与基因工程对认知的影响到目前还未得到充分把握。

英国科学院的报告总结到,“最为广泛而始终成功的认知提升工具”并不是任何药剂、设备或荷尔蒙激素,而是教育。教育不但减少了药物滥用、犯罪和疾病的情况,还让大脑更能对抗压力。牛津大学教授Nick Bostrom指出,如记忆术一类的认知培训技巧,在某些特定内容的记忆方面可提升高达1,000%的效果——远远超过各类认知增强工具研究报告的10%-20%的提升量。

因此,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学习将仍然需要点滴累积,并且非常依赖个人。大脑培训或许是我们立即获得认知能力提升的最佳方式,但实验显示它们提升人类在工作中的记忆的能力十分有限,并不像许多“脑力游戏”声称的那样具有全局增强的功效。

提升认知能力或许能加速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但它不太可能排除掉我们接受教育的需要。毕竟,“功夫”一词的原意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武术类别,而是指所有那些需要努力工作和辛勤练习才能达到完美的技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