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獭兔波氏杆病并发大肠杆菌病的诊疗

 我心飞扬695 2014-09-18

    2007年6月,浙江宁波某集约化种兔场种用獭兔发生一起以呼吸加快、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疫病很难根治,特来我系畜禽疾病诊断中心求诊。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动物回归试验等,确诊该病为波氏杆菌并发大肠杆菌病。
    1流行情况
    该种兔场共饲养400只种兔,于2007年5月底,出现零星死亡,经用抗生素治疗疫情基本控制。6月份兔场用兔瘟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防疫,随后疫情突然加重,发病率15%左右,又用抗生素药物交替治疗,病情缓解,但仍有死兔现象。
    2临床症状
    病兔表现为打喷嚏,呼吸加快,自鼻腔流出黏液或脓液,后期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食欲不振、日渐消瘦死亡。
    3剖检情况
    气管瘀血;脾脏肿大;肠道内充满黄色稀薄的内容物,肠壁变薄,有气泡,出血,皮质硬化;膀胱瘀血;肝脏有脓肿;心包有大小不等的凸出表面的脓疱,脓疱外有一层致密的包膜,包膜内积满脓汁,黏稠呈奶油状;鼻腔、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鼻腔内有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在肺门支气管周围到肺的边缘见有支气管肺炎病灶,病变部隆起、坚硬,呈暗红色,褐色,进而为灰黄色,有些病例肺上有大小不等的脓疮,严重的占肺部的90%以上;有的肝脏表面有黄豆至蚕豆大的脓疮,脓疮破后可见黏稠的奶油状乳白色的脓汁;还见有胸膜炎、胸腔积脓及肌肉脓肿等。
    4  实验室检查
    4.1  排除试验
    将死亡兔肝脏匀浆后加入抗生素(氨苄西林和丁胺卡那各1000单位/毫升),经无菌检测合格后,注射10只兔瘟非免疫兔,观察10天后,兔子健活,排除兔瘟。
    4.2  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4.2.1 细菌培养:无菌采集病兔肝、脾脏组织,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在麦康凯琼脂上长出两种明显不同的菌落1#和2#。1#为土黄色、针尖大菌落,表面隆起、湿润、光滑、透明,培养基颜色由红色变为黄色;2#呈均匀红色圆形菌落。
    4.2.2  形态观察:无菌分别挑取上述1#菌和2#菌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经纯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是两种细菌都呈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杆菌,1#菌细长,大小差异不显著;2#菌粗大。姬姆萨染色镜检,结果两种菌均无芽孢和荚膜。
    4.2.3 生化试验:分别将1#、2#纯培养后的细菌进行生化反应,结果见下表。
    4.2.4  药敏试验:对分离到的两种细菌分别用氟苯尼考、头孢噻肟钠、硫酸丁胺卡钠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氟哌酸、红霉素8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1#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肟钠、新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丁胺卡钠霉素、氟哌酸、红霉素耐药。2#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肟钠、硫酸丁胺卡钠霉素、新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氟哌酸、红霉素耐药。
    4.2.5 动物回归试验:取体重18~22克小白鼠20只,用分离的1#菌、2#菌分别腹腔接种,3×108活菌/只,结果接种后24~48小时小白鼠全部死亡,无菌取死亡小白鼠心、肝、脾病料,分别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从病料中均分离到与感染菌相同生物学特性的细菌。
    5 结论
    5.1 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确定分离的1#菌为波氏杆菌,2#菌为大肠杆菌。
    5.2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动物回归试验等,确诊该病为波氏杆菌并发大肠杆菌病。
    6防治
    6.1 全群应用氟苯尼考注射:每48小时应用1次,共用2次,以紧急控制疫情。
    6.2 新霉素饮水:每1000千克水中添加新霉素100克和1000克小苏打,全天应用,连用4天。
    6.3 饲料中拌喂头孢噻肟钠:每1000千克饲料添加头孢噻肟钠200克,拌喂后全天应用,连用4天。 
    6.4 疾病控制后,饲料中应用益菌素等活菌制剂,连用7~10天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同时应用兔波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灭活苗进行预防性控制,每只兔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
    6.5 搞好兔舍、笼具、垫料等的消毒,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污物。兔舍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杀虫、灭鼠及淘汰病兔及阳性兔。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尽量不要从外场引进新兔,必须引进时应当做好检疫工作,把好传染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