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必看!老人带孩子的实践版

 七月撒丫子 2014-09-19

网络上关于隔代教育的讨论很多,我们家长课堂上,也经常有家长抛出这个问题讨论。那些索然寡味的利弊分析,我就不多讲了。我就针对一个现象,我们不得不让老人帮着带孩子,怎么让老人发挥真正价值。因为我和许多家长一样,专门把父母从老家接来带孩子,三年下来,我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1, 老人想带孩子,又怕带孩子的矛盾心理

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孩子出生后都想带孩子,这个第一步的两个家庭的争执、较量要没处理好,后面会是一个影响很长的一个矛盾。这个可以参考我在《暑假,婆媳、夫妻、亲子进入并发期》中提出的方法。第二,来帮着带孩子的老人,多多少少会与父母们有各种矛盾、分歧,所以经验让老人们也怕带孩子。实际上任何人与人相处,都会有各种分歧,不可避免,这是人类开始群居后,永不消逝的矛盾,为此我写了《两件事,让我们变得平庸》。而矛盾是立即处理,还是听之任之不断累积,一累积就迟早会爆发,不断的处理矛盾,我们自己、家庭就在前进,否则就是原地打转、进两步退三步。我感觉这是许多家长在学习、成长,进步缓慢的主要原因,你的学识增加越多,如果你回避这些问题,始终会让你很难学有所成,这也是“家和万事兴”的原因吧。

老人的的这种矛盾心里,在带孩子时势必会纠结、会胆小、会放不开、会担心,而这些既是对亲子危害的毒素,也是让老人沦为一个仆人角色,没有发挥一个爷爷奶奶本身的价值。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问题的上一层次,“同事、朋友对你有老人帮着带孩子的羡慕”和“自己曾经认为,父母比请保姆放心,而且他有培养了自己或是对象这一成功经验”。这种心态,会让你发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旦我们秉持这种心态,矛盾自然会消除。在这我没有分享更多方法,因为心病一定需要心药医,这是常识。

2, 如何处理老人那些“愚昧”的教育方法

我想,任何老年人的知识都有可能,落后于我们年轻的父母,即便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也会是,因为老年人的知识,在这个年龄阶段,至少是体现为常识、经验、智慧,而年轻的父母一般是处于,教条的知识阶段。另一方面,我说个概念,没知识不等于没文化。许多小学文化的老板,辍学后的发大财,高级知识分子基本上是打工。同样,我分享另一个共识,任何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组织一群平庸的人,做出不平庸的事情,说这,就是让我们许多年轻父母,要敢于承认自己平庸的身份,毕竟,经验、阅历决定了我们的局限。所以,我一直养成一个习惯,我不论做什么重大决定,我都会和我父母商量一下,即便他只有初中文化,我母亲是个不识字的文盲。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不是下一代成长的障碍。大字不识的莫言母亲,照样培养出诺奖得主。

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老年人是出于亲情来帮忙的,如果硬要把家庭套进现代组织形态,可以说老人是“打工”的角色,更准确是“公益”的角色。我经常听到老年人说,我不吃他的、不喝他的、来帮忙还挨骂。上面两种角色,其实每一位父母心中都有定位,显然定位为“打工”角色(认为我给你提供良好的吃住玩的条件),势必上演自身在所在企业的相处模式,以自己的老板、上司之道,还治老人之身。若定位为“公益”角色,即便父母没有任何退休工资,一定是感恩心态,结果自然不一样。

我父母也会经常呵斥、恐吓、威胁孩子,当然一般是为了吃饭、睡觉、安全等事,更会包办、溺爱孩子,我都是视若不见。不见,是从不当时指责批评甚至把孩子拉到自己手中亲自辅导。这种做法,毫无价值而且全是负面作用,既让老人脸上挂不住、心里不痛快,也让孩子敢于对老人不尊敬,并且养成投机取巧。视,是看在心里,认清孩子的环境,采取适当对策,如加强规则性,甚至适当严格,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等。对于老人的习惯性错误,及时提出,如我父亲曾习惯用老师来吓唬孩子,我说这个方法换一下,他很快就改了,这样我孩子从没有无故缺课记录,他感觉学校很好。

对于老年人的“犯错”,我采用的方法是,教育孩子功劳都是他的,责任都是我的。对于孩子的偶尔碰伤、着凉、受欺负都不能归罪于老人。那天我和父亲开玩笑说,孩子这么喜欢爷爷,爷爷身上的聪明劲都学会了,这个你传给孙子不传给我,他听了很开心。虽然我清楚,老年人难免有相对自私、狭隘的地方,但这些不正是我们要做的功课吗,我们教孩子分享、照顾他人,孩子不就具备了更完整的能力吗,在他身上不就体现出“家族的完善和进步”了吗,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发扬,不更好吗?不是更科学吗?但我们父母更喜欢创业型的“另起炉灶”的方式,这是好事,但一定要清楚我们自己的能力,毕竟创业成功几率10%都不到,10年后成功率1%都不到啊。

3, 老年人身上有一种超能量,年轻父母早就退化掉了

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大谈爱的教育,结果让这个世界爱成为奢侈品,同时成为一钱不值的“形式”。爱的表面化、形式化是我一直反对的,中国人爱的含蓄不是错,反而是更懂得爱的分量。我太太以前一直有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亲一下孩子,以前孩子也很喜欢,到四岁后,孩子明显不配合。我更加相信,这种爱是没有力量的。

老人身上具备一种古老的能量“慈”。我认为慈,是一种更柔软、更人性、更具力量的大爱。慈没有好坏之分,而爱就有溺爱、虚伪的爱、有目的的爱这些对孩子都具有伤害性。慈作为《道德经》三宝之首,是人天然具有的一种性(质),只可惜今天的现代人,逐渐退化了这种本性,而后天获得,通过常规的训练基本无法得到,只有向内的修炼、沉淀才能恢复,最难得的是,它需要无私、耐心、奉献做底蕴。

慈,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良药,毫无任何副作用。这个原本只属于极少数人才具有,慈眉善目的人、慈母、慈祥的老人、菩萨,今天的孩子或许只能从老人身上去汲取了。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我映像中,慈是家长满含泪水鞭打孩子的景象,打是因为孩子犯错,不得不打;泪,是因为打在孩子身上,痛在自己心里。同样,我母亲有时也会骂孩子,但是不记仇的立马情绪转变、以及日常的贴心、耐心、责任心是我们父母难以企及的。所以,我认为老人们有资格犯错,他们的错误对孩子成长影响微乎其微,因为他们有慈的自我修复机制。之所以会造成孩子一些坏毛病,一定是父母们这个甩手掌柜,把孩子甩的太远,把老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让老人无法胜任所导致。而我们父母没资格犯错

所以,每个有老人带孩子的家庭,为自己庆幸,为孩子庆幸。每个父母平下自己的心,静下自己的气,经常花几分钟凝视一下,面前那个辛苦一辈子、任劳任怨、连接受你一句夸奖都不奢望的老人,他身上慈的力量,或许能唤醒我们那,深藏内心的良知和感恩,直到我们也能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有此,教育孩子无需任何技巧!

更多,我就不一一赘述,有兴趣的家长请加入我的只为成长群: 233642647.我们共同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老人们期待了几辈子的眼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