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为什么任正非比侯为贵要“大方”?

 礁石浪花 2014-09-19
华为和中兴相似层次的员工相比较,华为员工的工资待遇要高于中兴员工很多,业界笑谈那是任教主要比侯老板要“大方”,那么到底为什么任正非比侯为贵要“大方”呢?

第一种解释就是业绩有差别,华为更赚钱,所以对员工更大方。但这种解释缺乏因果的逻辑,因为反过来同样可以说,华为对员工更大方,所以员工在效率工资的激励下绩效更好,进而华为更赚钱。更何况20年来,华为也不是总是比中兴更赚钱的,而任正非似乎没有比侯为贵更“小气”过。

第二种解释就是企业家的性格,任正非军人出身,侯为贵国企技术干部出身,从性格的“大方”解释行为的“大方”似乎有一定解释力。但是,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本来就是要从行为知晓的,说任正非“大方”其实在说任正非体现出来的行为“大方”,所以用性格来解释人的行为等于没有解释。更何况,即使企业家平日的待人风格确有差异,但在做企业时是要受到多方面约束的,当员工都准备投奔更大方的对手了,再小气的企业家也会大方起来的。

事实上,任正非和侯为贵这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差别,两人都是理性的人。所谓理性人,就是他们的行为都是在特定的约束下最优化的。之所以任正非比侯为贵要“大方”,一定是有不同的约束条件在激励着不同的表现,那么任正非和侯为贵所面对的约束条件有何不同?

一个约束是相同的。任正非和侯为贵都是各自企业的主要所有者,任正非的华为股份是远远多于所谓“1.42%”的,侯为贵对公司的控制力也要远远超过中兴的国有控股股东,任和侯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基本都是一致的。

其余的约束就不同了。企业所有者要决定企业的剩余利益如何在自己、高管团体和员工团体之间分配,分配的权重取决于这三方对企业的价值。虽然华为和中兴的经营都有依靠政府的一面,但程度上大不一样。华为的经营主要得靠自己,华为的预算是硬的,该破产就得破产;中兴的经营更多地需要靠政府,中兴的预算是软的,国有的性质使得中兴始终会得到政府各个层面的帮忙。对任正非,自己的决策、高管的辅助和员工的执行三者合起来就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华为企业运作的高风险使得任正非需要让所有华为人共同承担风险,而唯有给予足够的利益才能让员工承担足够风险。对侯为贵来说,正确理解政府意图、在关键时点上得到政府的帮助是最重要的,企业没有存亡的问题,只有收益的问题,企业前途系于自己和高管,员工层面并不需要承担什么企业风险,所以对员工的利益分配可以保持在较低限度。所以华为的分配需要让全体得益,而中兴的分配只需重点保证最高层面的那些高管,约束的不同使得任和侯在对待员工时都各自做出了理性的选择,从外看起来,一个“大方”,一个“小气”。

适者提拔,不适者离开,企业家有什么样的作为,就会训练出什么样的员工,员工的差别可视为不同约束的实证。华为体系里鼓励进取者,业绩为纲,结果为重,不择手段,没有这种把风险强行均担的氛围,企业不足以获得安全感,而高的工资可以视为对员工承受的紧张的补贴;而中兴体系里不需要过于进取者,唯上为重,符合规则比业绩重要,业绩是由最高层面的那些高管们保证的,对于员工来说,规则是容易熟悉的,企业内部没有制度性的紧张可以看作对员工的补贴,以拉平货币工资的差距,使得“小气”和 “大方”可以继续竞争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