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记忆: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9-19

“门礅是在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或中门(又称垂花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的石头。它是四合院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精美的石刻工艺品。”(见岩本公夫《北京门礅石雕艺术初探》)我有两本介绍与研究北京门礅的书,一是日本人岩本公夫所写的《北京门礅》,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二是由于润琦编著,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北京的门礅》。虽然后者有其优点,比如提供了大量图片,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但我更喜欢日本人岩本公夫所写的这本书,我觉得它的长处在于以下三点:

1)相比于润琦,岩本公夫的工作态度更为认真细致。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很欣赏《北京门礅》一书的最后两个部分:《北京旧城内门礅类型分布表》(下简称《分布表》)与《北京旧城内门礅分布示意图(局部)》(下简称《示意图》)。在前一部分中,我惊叹于作者分类与统计的细致。他将门礅分为“狮子型”、“抱鼓型”、“箱子型”和“特殊型”。而“抱鼓型”又分为“须弥座”、“水中莲叶”、“瑞云”与“其他”四类。作者的分类到此还没有完结,比如他把“须弥座”这一小类又细分为“有狮子”、“有兽吻头”、“有吊环”三个部分。岩本公夫统计得细致可以从以下这个例子看出:在东城区的狮子型门礅中,他“已摄影”的为6个,“未摄影”的为7个,合计13个。而在西城区的16个狮子型门礅中,只有2个是他“未摄影”的。

岩本松夫绘有“北京城内6203组门礅分布地图”,但可惜的是《北京门礅》一书中并未将该图完整记录下来,只收入了北京旧城内三个地区的《示意图》,分别为:“东城区安定门地区的一部分”、“西城区二龙路地区中央部分”、“崇文区前门地区中央部分”(“崇文区前门地区草厂头条至十条”单画一张,附于其后)。这些图有18条凡例,略举几条,即可窥见作者工作之细致:他分别用九种不同的图标表示狮子型门礅、抱鼓型门礅、花瓶台型门礅等九种不同类型的门礅,凡例的前半部分是对此的说明;此外,凡例中还有“图内的数字表示门牌号码”、“数字涂有红色表示已经摄影的门礅”、“‘?’表示被水泥盖住而形状不清楚的门礅”等内容。

在我看来,《分布表》与《示意图(局部)》是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中最有价值的两个部分。为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门礅、保护门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观于润琦《北京的门礅》一书,就显得粗糙许多。作者虽然也走街串巷,拍下了大量有关北京门礅的照片,但只对其进行了分类,没有像岩本公夫那样,对资料进行十分详细与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且,作为一部后出的著作,理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于润琦的《北京的门礅》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比前人的研究逊色不少。

2)我很喜欢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一书中的《门礅胡同小景》这一部分。因为它十分富于生活气息,让人感到亲切而温暖。比如其中有一幅小孩儿骑在门礅上玩耍的照片,作者用一首老北京的童谣作为它的说明:“小小子,坐门礅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省略的部分为:“要媳妇干嘛?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童谣虽然简洁朴实,表达的道理却十分深刻。此外,岩本公夫还推荐了三个“可以欣赏到各类门礅的”地区,包括东城区安定门地区的方家胡同等、西城区二龙路地区的西单手帕胡同等、前门地区的草厂头条到草厂十条。他特别强调:“以上三个地方,都是现在普通老百姓生活气息很浓的地方。”作者还提到了东城区的“东四四条到九条”以及西城区的“西四北头条到北八条”,认为这两个地方“隐约能体会到明清时代的遗风遗貌”。建筑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比如通过一座园林,就可以看出其主人的思想与心态。《北京门礅》一书在研究建筑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人们的生活,我觉得这是很可贵的。相反,于润琦《北京的门礅》只限于对门礅的介绍,没有将其与老北京的民风民俗联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建筑只是冷冰冰的,外在于人的存在。在这个方面,显然是岩本公夫的著作高出一筹。

3)关于门礅的保护,于润琦《北京的门礅》只是喊口号式的说了一句:“要对得起祖宗,保护好北京城里这些小小的门礅吧!”而岩本公夫不仅呼吁要保护门礅,并且拿出了具体方案。他建议有关部门:“在对门礅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的保护,这项工作进行得越早越好。否则,必将会给后代留下遗憾。”根据岩本公夫的调查:“北京老城区现存6195对门礅。其中破损风化较少的以及虽破损风化但图案造型罕见的有保存价值的门礅有1000对。”这是十多年前的统计数字,不知道现在是否还保存有这样多?岩本公夫先生说:“北京现在,城市开发建设速度很快,古旧平房改建成高楼大厦的工程随处都在进行,但与此同时,气派的门礅,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门礅也与瓦砾一起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有鉴于此,他提出了“保护门礅的一个方案”:

“有关单位(文物管理局或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在公布实施拆迁这段时间内,应对拆迁地区的门礅进行调查。

a. 应该保存的门礅(个人,国有)

b. 由于破损严重,仅对图案进行照片或拓本的保存的门礅。

c. 可以废弃的门礅。

如能依据以上分类,由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实施的话,门礅的保护工作也就简单易行了。做这种程度的调查一个地区有半天工夫就足够了。

保护工作刚刚开始时,需要保存的门礅占很大比例。随着保护工作的开展,这个比例肯定会逐步下降。”

不仅如此,岩本公夫还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了一批门礅,根据《北京门礅》一书的《前言》:“每天他6点起床就奔向胡同。与被政府定为计划开发区的当地居民交涉,请他们转让门礅,并将从瓦砾中‘拯救’出来的门礅带回学校(指北京语言大学——引者注),他所在的学校被他的执着所感动,专门派卡车协助搬运这些门礅,并在校园的一角设置了‘枕石园’,用以摆放收集来的门礅,现在岩本先生收藏的门礅已超过60个。”

我不确信岩本公夫所提出的这个保护门礅的方案是否得到了实施,不过现在的北京,许多被列入文保单位的名人故居都难逃被拆除的厄运,更不要说这些不引人注目的门礅了。而位于北京语言大学内的枕石园,也是乏人问津。我先后来过这里三次,但每一次都是除了我之外,没有见到第二个人专门到这里来欣赏岩本公夫所收集的这些门礅。由此可见,门礅及其保护并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想到这里,我感到心酸与无奈,一个日本人都能够如此执着地研究与保护门礅,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对它们如此麻木不仁呢?且不说研究与保护,甚至连欣赏也做不到!

岩本公夫在《北京门礅·结语》中所说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门礅是北京的重要文物,为什么没有保护呢?这使我联想到日本的‘根付’。‘根付’长2~5厘米,是和服带子上用来挂东西的物件,是一种雕刻精巧优美的民间工艺品。在普遍穿和服的时代,不管哪家都肯定有五六个。日本人脱掉和服,换上洋装时,‘根付’也就成了没用的东西。外国人欣赏他的精美,把它作为土特产买回去。结果现在即使在日本的美术馆里,‘根付’都不多见了。规模最大的‘根付展’反倒在美国。”

   岩本公夫担心“中国的门礅也会重蹈‘根付’的覆辙”,“因此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决定要担起保护门礅的使命”。其精神着实令人钦佩。我希望他的担心不要变为现实。我更希望的是,将来的某一天,能够有一位中国人,在详尽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一本超越岩本公夫的研究北京门礅的著作。

图1:岩本松夫《北京门礅》。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北京门礅》之《门礅胡同小景》1。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3:《北京门礅》之《门礅胡同小景》2。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4:《北京门礅》之《门礅胡同小景》3。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5:《北京门礅》之《北京旧城内门礅类型分布表》。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6:《北京门礅》之《北京旧城内门礅分布示意图(西城区二龙路地区中央部分)》。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7:《北京门礅》之《北京旧城内门礅分布示意图(崇文区前门地区草厂头条至十条)》。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8:北京语言大学内的枕石园。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9:枕石园内的石碑。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10:枕石园内的门礅1。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11:枕石园内的门礅2。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12:枕石园内的门礅3。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13:枕石园内的门礅4。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14:枕石园内的门礅5。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15:枕石园内的门礅6。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16:枕石园内的门礅7。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17:枕石园内的门礅8。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18:枕石园内的门礅9。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19:枕石园内的门礅10。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0:枕石园内的门礅11。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1:枕石园内的门礅12。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2:枕石园内的门礅13:小狮子很可爱,只可惜缺了一只眼睛。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3:枕石园内的门礅14。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4:枕石园内的门礅15。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5:枕石园内的门礅16。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6:枕石园内的门礅17。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7:枕石园内的门礅18。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8:枕石园内的门礅19。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29:枕石园内的门礅20。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30:枕石园内的门礅21:鼓座及须弥座上的雕饰。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31:北语一座教学楼前的门礅1。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32:北语一座教学楼前的门礅2。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33:北语一座教学楼前的门礅3。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34:北语一座教学楼前的门礅4。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35:北语一座教学楼前的门礅5。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36:北语一座教学楼前的门礅6。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图37:北语一座教学楼前的门礅7。
老北京的记忆(24):岩本公夫《北京门礅》与枕石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