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螃蟹四个部位不能吃:蟹胃 蟹腮 蟹心 蟹肠(图)

 好运兄弟 2014-09-19
中秋过后大批大闸蟹飘香上市,此时螃蟹黄满肉肥,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了今年的“食蟹大计”,或蒸或炒,大快朵颐。但螃蟹虽好吃,却是一种“危险”的美味:据了解,食用螃蟹后出现过敏、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而到医院就诊者不在少数。

  两种蟹不吃

  ●死蟹

  假期里王先生非但没能放松休闲,可受了“大罪”,呕吐腹泻,还让家人陪着上了趟急诊。而问及原因,皆因为几只死掉的螃蟹。原来王先生将朋友送的一篮大闸蟹遗忘在车后备箱,当想起来时已经过了一夜,不少螃蟹已经死了,王先生正是吃了这样不新鲜的螃蟹而导致呕吐腹泻。

  我们所说的大闸蟹属于河蟹,而蟹体内外带有大量的细菌,提醒您吃大闸蟹一定拒绝死蟹。据了解,活螃蟹可以通过体内的新陈代谢将细菌排出体外,如果螃蟹一旦死亡,它体内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有的细菌还产生毒素,吃过之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在市场上,身价几百元一斤的大闸蟹一旦死掉就可能被几十元或十几元甩卖,但这样的便宜万万不能捡,提示您吃大闸蟹一定要吃新鲜的活蟹。

  ●生蟹

  虽然大闸蟹被叫做“生鲜”,但它并不适合像三文鱼一样生吃。螃蟹大多生长在江河湖泊里,又喜欢食一些小生物、水草及腐烂动物,所以它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资料表明,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是很高的,肺吸虫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起咳嗽,甚至咯血,如果侵入脑部,则会引起瘫痪。因此建议您要吃蒸熟煮透的螃蟹。另外,近年来流行食用“醉蟹”,顾名思义就是用酒泡螃蟹生吃。对此,专业人士提醒称这种吃法很危险,一般不提倡市民在家里这样食用。专家提醒,即使是在煮螃蟹的时候,煮到水开后,最好还要再煮近20分钟,煮熟煮透才可能把蟹肉上的病菌杀死。
时令菜:螃蟹有四个部位不能吃!
1、蟹胃:躲在蟹黄里的“三角包” 蟹胃在哪?打开蟹壳,看到壳上沾有一些蟹黄,蟹胃就藏在壳子的蟹黄里。蟹胃很脏,不建议食用。

蟹胃:躲在蟹黄里的“三角包” 蟹胃在哪?打开蟹壳,看到壳上沾有一些蟹黄,蟹胃就藏在壳子的蟹黄里。蟹胃很脏,不建议食用。
蟹腮:两排“小扇子” 打开蟹壳后在蟹身上的两排灰色扇状软绵绵的组织就是蟹腮了。蟹腮是螃蟹的呼吸系统,也不宜食用。
蟹腮:两排“小扇子” 打开蟹壳后在蟹身上的两排灰色扇状软绵绵的组织就是蟹腮了。蟹腮是螃蟹的呼吸系统,也不宜食用。
蟹心:黑膜下的“六角板” 中医常说螃蟹极寒,而蟹心为最。蟹心是一个白色的六角形,它一般位于蟹中央一块黑色膜衣下。
蟹心:黑膜下的“六角板” 中医常说螃蟹极寒,而蟹心为最。蟹心是一个白色的六角形,它一般位于蟹中央一块黑色膜衣下。螃蟹的“心”不要吃,极寒!
蟹肠: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 蟹肠位于螃蟹下腹部的那块可以掰开的三角内。打开三角可以看到它顶端连接蟹身的一条黑线。
蟹肠: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 蟹肠位于螃蟹下腹部的那块可以掰开的三角内。打开三角可以看到它顶端连接蟹身的一条黑线。

    蛋白质远超家禽 维A是鸡蛋的两倍 钙含量甚至超过牛奶

  每到秋分,那个双鳌八足的有壳怪物,不知道会骚动起多少馋虫。这种骚动就像钱塘大潮一样,几乎成为一种年度自然现象。

  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因吃螃蟹不当,发生过敏、腹泻的病例每年都层出不穷。上周,8岁的军军学着大人吃螃蟹,爷爷奶奶心疼他,把自己的也让给他吃,小家伙一连吃下三只,当晚就开始咳嗽。

  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吴杰介绍,螃蟹极寒,一周不宜超过三只,过量易伤脾胃。除了伴香醋姜丝调味,还可以喝点姜茶祛寒。胃肠道疾病、胃肠功能较差、冠心病、胆固醇偏高的人以及孕妇都不适宜进食螃蟹。螃蟹到底该怎么吃?四个部位不要碰!

  按鲜重来算,100克蟹肉中的蛋白质大约是15%-18%。看起来,还不如鸡肉、牛肉的20%高,但细算起来却不然。因为蟹肉的水分含量特别高,脂肪极低,所以若按干重计算,它的蛋白质含量相当可观,占干重的70%至90%,豆制品和鸡肉都难以企及。

  如果平日蛋白质食物吃得少,蛋白酶工作不太给力,突然吃进去大量蟹肉,对消化系统来说会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蟹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镁、钙。比如,河蟹的钙含量超过牛奶中的水平。此外,蟹的锌、硒、碘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相当高,特别是硒元素,远远高于普通肉类的水平。

  从维生素角度来说,蟹的维生素A含量值得称道,可达鸡蛋的1.5-2倍,几乎都存在于蟹黄部分。其维生素B族的水平和大部分鱼类相差不大,维生素B1的含量低于肉类食品,维生素B2含量略高,但也主要存在于蟹黄部分,白色肉中含量较低。

  蟹肉中的胆固醇含量高于肉类,接近动物内脏的水平。其中蟹黄的胆固醇含量高于蟹肉。尽管人们吃鸡蛋时总是对胆固醇十分顾忌,但吃蟹却很少有这种担心,或许是因为美食当前无所畏惧的缘故吧。(搜狐健康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