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第二章:近体诗的章法

 振波浪清 2014-09-20
 第二章:近体诗的章法
第一节:起承转合:所谓起承转合就是一首诗怎么样开始,怎样发展,如何变化和如何结尾。这种方法曾经作为、八股文,批判过,但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这样一个过程。诗词也不例外,虽然不是说每一首诗都要死板硬套,而是在布局上应该有逻辑思维,把整首诗的框架安排好。这是一个重要不可忽视的创作章法。
-----------------------------------------------------------------------------------
1起句;要生动,突兀wù。能统领全篇,紧扣主题,有吸引力,能打动读者。
-----------------------------------------------------------------------------------
2承句;是前文的继续。一般的诗的第一层意思在这里完成。绝句第二句,律诗第二联(颔联)为承句。或承意或承景。要与上句(联)相衔接。这不可松泛。同时又为下句做好铺垫。
-----------------------------------------------------------------------------------
3转句;就是变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有跌荡起伏,以免平铺直叙xù。
如果起,承句(联)是写景。转句便开始抒情或议论。或者前面是抒情,那么转句就要转向写景或议论。要为结束主题做好准备,绝句第三句律诗第三联(颈联)为转句。
----------------------------------------------------------------------------------
4合句;也叫结句是最关键的,绝句的第四句,律诗的尾联为合句。它是全诗的概括和总结。
--------------------------------------------------------------------------------
在意境上要起到升华的作用,但尽量做到不能把话说完,要留余味。语尽而意无穷。从整体上看,律诗的起承转合没有绝句那样明显。
有人认为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已经有了起承转合的意思,中间颔联和颈联两句个对仗句,主要是起文彩修饰作用。
甚至把中间四句抽掉,也是一首完整的绝句。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在安排律诗布局时,应注意:全诗必须一气呵成,八句要有连贯性,不能有句无篇。颔联和颈联是全诗艺术精华之所在,力求工整,形象;唐人把写景,写事,写人,叫做;实;把议论,抒情叫做:虚‘要处理好虚实关系。
----------------------------------------------------------------------------------
5自元代总结唐人的近体诗的章法框架大致有两种.当然了这两种只是其中基本章法之一,唐人近体诗写作章法共五十一种,以后在一一详讲:
第一种;纤腰格章法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承)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转)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合)
第二种;续腰格章法
仄仄平平平仄仄(起)、平平仄仄仄平平(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勾勒)或(渲染)等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点染)或(叙写)等
平平仄仄平平仄(转)、仄仄平平仄仄平(合)。
--------------------------------------------------------------------------------------
律诗开头和结尾及中间过渡
开头中间过渡结尾是属于谋篇布局的问题,是属于写作方面的,但因为谋篇也涉及结构安排,与章法有关,所以也放在这里来谈一谈。
开头,结尾。是诗人最需用力的地方也是最难下笔的地方。严羽说;对句好可能,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历代诗人都很重视开头和结尾,下面分开来谈:
《一》        开头:
开头起的好就能带起全篇,起的不好,下面便会引带不好。以下几种开头,历来认为是好的!
诗如何开头要根据立意来考虑,有的从题中写出,有的从题外写入,有的以彼写此,有的以此写彼,有的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有的含蓄委婉,意在言外,有的情景分写,有的情景交融,借景言情。凡此种,开头的写法因立意不同、感受不同而有所不同,诗词开头,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写法,下面谈几种常见的形式。
-----------------------------------------------------------------------------------
(01)以起兴开头:以别一事物为发端,引出要记叙是人物事件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叫兴。例如:
宋之问《题大庚岭北驿》【朝代】:唐【体裁】:五言律诗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首联用起兴法,看到南飞雁到了大庚岭还能北回,兴起自己还在征途,不知何日可以回去,颔联即直承首联,写出自己的伤感。
-----------------------------------------------------------------------------------
(02)以写景开头,常用来点明时令。
如例一:李白这首诗首句;杨花落尽和子规啼,把闻道,的气氛作了渲染。例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首句写景开头。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承句;听说你路过五溪。转句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合句;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注释⑴王昌龄:唐代诗人
-----------------------------------------------------------------------------------
如例二;还有的以写景开头有时是为了抒情,孟云卿《寒食》这首
首句写江南临到寒食时的优美风光,承句转写,他乡寒食,的痛苦心情,是为了以乐境衬悲。
例二《寒食》作者: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03)以抒情开头;如;《思归》作者王勃(唐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首句即抒发了羁jī旅不得归的悲哀。
-----------------------------------------------------------------------------------
(04)以议论开头,吊古或指陈旧事,言志咏怀的作品常用此法,即一般所说的开门见山,落笔入题
如;例1孟浩然这首诗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以议论形式发抒了人事兴衰,人生短暂的感伤。
如;例2杜牧这首诗首联;清明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首句是说在清平时代,自己独有闲情,是无能的表现抒发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
例1《与诸子登岘山》作者: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例2《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作者:杜牧
清明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
(05)以发问开头;以发问开头,或随即作答如;
例1钱起这首诗以,归雁喻友人,首句以发问雁为什么要回到南方的潇湘一带呢?承句针对首句的疑问作答。或问而不答,造成悬念以引人入胜。
例2刘禹锡的这首诗,首联;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首句以发
问开头,意在引起注意,承句并不回答,何处、而是用,萧萧,二字细致写秋风带来的万木萧条的晚秋之景。
例1《归 雁》作者: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 不胜清怨却飞来。
例2《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06)以反问开头;是以反问开头,可以增加语言的曲折性,引人寻味如;首句;敢偷闲,是反问,意思是哪里敢偷闲呢?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宋 范成大
饭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
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
(07)以辩论开头;以设辩开头,带有引人入胜的作用。如李白这首诗,首句说;莫道‘似乎有人为唐玄宗逃蜀而发出;行路难,的感叹,作者即用;莫道,加以辩白,并用万人欢,来加以证明。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一作者:李白
莫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
(08)以追忆开头;抚今追昔之作往往用这种形式开头。如首句去年今日,写出了对一个热情美丽的姑娘的深深思念。
《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注释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一个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
(09)以比拟开头;咏物诗多用拟人化手法,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如贺知章这首诗首句拟人把柳树当作严妆的美人来描写
《咏柳 / 柳枝词》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
-----------------------------------------------------------------------------------
(10)以交代背景形式开头;这是诗词开头最常用的形式。一开始便把有关的问题如;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等交代清楚,可使头绪不乱,而叙事明白。
交代时间的如;贾岛这首诗:开头是交代时间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作者: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起句】;三月三十,这是春季的最后一天了,
【承句】;美好的春色就要别我这个苦吟的诗人而去。
【转句】;那么就让我不睡觉与你一起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刻吧。
【合句】;还未到报晓的钟声响起来时,总还是春天。
-----------------------------------------------------------------------------------
交代人物的如;李白这首开头就是交代人物
《怨情》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解】: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颦蛾眉:皱眉。
起句;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承句;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转句;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合句;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
交代地点的如;张祜的这首开头就是交代地点
《题金陵渡》作者: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起句】;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承句】;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转句】;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合句】;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注释⑴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⑵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⑶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⑷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
-----------------------------------------------------------------------------------
《二》中间过渡
中间过渡这一部分,作为诗,有一个说法,就是写诗要有;起承转合.起,即是开头。合,即是结尾。承,指绝句第二句或律诗第二联应承接上句或上联。转,指在承之后,变换角度,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以与尾句或尾联相接,表达,旨意这个说法在,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中还是很值得参考的,有人曾提出说法五七言律诗中的颔联写景,颈联抒情,这种情况实不少见,如被称为七律正宗,的杜浦诗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以上仅仅说明有不少诗是这种情况。在律诗中,中间两联全写景,全抒情或者景情并言者也有不少见。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两首著名诗作,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情浑融。寓意深远。
绝句一般是第一句起。第二句承。律诗一般第一联起,第二联承,第三句或第三联的转至关重要,转得好了,第四句或第四联就有了基础,顺势而下,自然生成。总之,中间部分的写法不一,关键在于选材,始终为主题服务。
-----------------------------------------------------------------------------------
《三》结尾
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历来诗人写诗,既注意起句,更重视结句。因为结句无力全诗大为减色,以下几种结尾历来认为是好的结尾。
-----------------------------------------------------------------------------------
(01)        以写景作结。这种写法较常见,不但描写景物的诗多以写景作结,就是叙事,抒情的诗,也常以写景作结。
例一,叙事的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结句用长江的浩渺,隐写了一种空虚寂寞的难遣之前。
例二,怀古的诗如;《题三闾大夫庙》作者: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尾联写景,寓情于景。前句写看了屈原庙,已是日落西山,秋风阵阵的时候了,尾句写出了枫林里一片萧索落寞景象,使人感到悲凉。
例三,抒情的诗如;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尾句以景作结,反衬边愁扰乱,既弹不尽,也听不尽,从月亮东升于长城之上,又西落于长城之下,夜色愈深而边愁愈重,人们依旧弹下去听下去。
-----------------------------------------------------------------------------------
(02)以描状作结,以描写人物的具体形象作结,可以在情状之中寓有深意,避免直说。
例一;如孟浩然的这首诗《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尾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读罢襄阳人民为怀念晋时镇守襄阳的羊祜hù而树的碑【又叫堕泪碑】而落泪满襟,这一情状即寄寓着自己有仕进愿望,却以隐沦终了,不能如羊祜hù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的自伤之情。
例二.如杜牧的《秋夕》这首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结句是写少女‘卧看;天际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幽会含蓄有而思致。
-----------------------------------------------------------------------------------
(03)以抒情作结。结句往往是全篇思想感情的升华,而用语精警。
例一,如刘皂的这首诗《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结句抒写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感情。
-----------------------------------------------------------------------------------
(04)以议论作结。
例一;如杜甫的《八阵图》这首诗的结句的作结。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结句发表议论,道出了诸葛亮的无遗恨。
-----------------------------------------------------------------------------------
(05)以发问作结,以发问作结不但可以增加层次起伏,而且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诗词写的更有情致。
例一;如张旭的《桃花谷》这首诗的作结。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结句用‘何处边;三字发问,就此停笔,不作回答,但诗人对于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却流露在字里行间。
例二,有的发问作结来点出作意。如杜浦这首《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结句用发问点出题意,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例三;如曹邺的【官仓鼠】这首的作结。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在,健儿无梁百姓饥,之后,接着提出‘谁遣朝朝入君口。这一问题虽没有明确指出造成;百姓饥‘的剥削者养活着’ 官仓鼠,但却能使人想到,并且更含蓄有力。结尾提出问题。不作回答。
-----------------------------------------------------------------------------------
(06)以反问作结
例一;如李白《春夜洛阳城》这首诗的作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结句以‘何人不起’的反问形式深切地表达了自己闻笛思乡的感情。
例二;如周邦彦《浣溪沙》这首的作结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
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结句以反问的形式述说了自己不忍听杜鹃鸟‘不如归去’的叫声。
【还有以反问诘jié作结】
例三;如如高士的【别董大】这首就是以反问诘作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结尾用;天下谁人不识君。反诘,更加说明董大到处能遇到朋友。
-----------------------------------------------------------------------------------
(07)以比喻作结。
例一;如杜浦《旅夜书怀》这首诗的作结就是明喻作结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结句用翔集无定的沙鸥来比喻漂泊无定的诗人自己的感怀。
-----------------------------------------------------------------------------------
(08)以对比作结。可使形象鲜明突出,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例一;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的作结。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结句拿霜叶和二月花相比,那晚照下的枫林景色是十分美丽迷人。
例二;如李白《赠汪伦》这首的作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尾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上句用;深千尺,来比,送我情,结句又说它‘不及,对比之下,汪伦的情谊就更加深厚了。
-----------------------------------------------------------------------------------
(09)以进层作结。进层作结可以增加思想感情表达深度。
例一;如李觏gòu《思乡》的这首诗的作结。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尾联;上句‘已恨’写碧山遮住落日,遮住天涯,结句说碧山还被暮云重重遮住,自然更,恨‘暮云了,这就是深一层的写法,是一种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例二;如杜荀鹤的【山中寡妇】这首结尾;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写了丧夫寡居的农妇在受灾之后也逃不脱赋税的逼迫,若按一般的结尾,则是作个总结,说明这农妇的遭遇却让人同情,但此诗的结尾并未停留在一般的总结上,而是写了;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又深入一层,这不仅说明一个农妇逃不脱赋税的逼迫,而且也说明了无论哪个农民,即便是在、深山更深处‘也都’无济避避征徭‘的。
-----------------------------------------------------------------------------------
(10)以对面作结。指从对方写自己。
例一;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的作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zhū yú茱萸】
结句不说自己思念家乡的兄弟,反说家乡的兄弟在插茱萸时思念自己,从而显示自己对家乡的忆念之深。
-----------------------------------------------------------------------------------
(11)以烘托作结。用别的事物从侧面进行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例一;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这首的作结。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尾联说蜀僧弹琴,听得入神,不觉暮云笼罩了碧山【暗用响遏è行云的典故】以此来后托琴音的美妙,蜀僧弹琴的高明。
-----------------------------------------------------------------------------------
(12)以叙事作结。
例一;如韩翃的《寒食》这首诗的作结。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尾联叙当时情事,寒食禁火,夜间也不许点灯,但傍晚时分,宫廷已派人将蜡烛分赐到五侯家中了。
----------------------------------------------------------------------------------
(13)以扣题作结;有的诗词是在开头点题;有的诗词则是在结尾扣题,无论是在开头,还是在结尾,这种明确地揭示题意的办法,能较容易地达到结构的完整和层次的清楚。以扣题作结的例子,
例一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结尾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扣上了、送别、的题意。
例二;如刘皂的《长门怨》这首诗的作结。
     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此诗泛写失宠宫嫔的怨恨,结尾直说,不是思君是恨君,扣题作结。
-----------------------------------------------------------------------------------
(14)以扣回起句作结
思归-方坦庵-清代
老妻书至劝还家,细数乡园乐事赊。
彭泽黄鱼无锡酒,宣州栗子霍山茶。
牵萝已补床头漏,扁豆犹开屋角花。
旧布衣裳新米粥,为谁留滞在天涯。滞zhì
方坦庵的这首诗以次句乡园乐事。中五皆乐事。末句回照首句劝还家。
第十三章2【三种衔接;顺接。逆接。反接】。
古代诗词中好的层次不只是,不是以上几种,另外,像重叠,反复也是,层次的重叠和反复,如果安排得当,就会起到加强的作用。有关重叠,反复问题,在前面已谈过了,这里从略,诗词的结构安排,在注意层次的同时,还应注意层次的连接。层次连接,诗词不同于散文,大都是不用连接词语的,而是靠内在联系,最常见的层次连接是顺接,特殊的有逆接,反接等。基本这三种。
一,顺接。因为顺接是用的最多的一种连接方式,所以又可分多种情况。前后两层有时间先后关系,用的是顺接。如;
陆游的【诉衷情】开始写一层,当年万里觅封侯
接着一层写眼前的;梦断‘从当年到眼前,时间是先后。前后两层在内容上是并列的,用的也是顺接,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又如;
李白的【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开始一层写,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接着一层写;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把月比作白玉盘和比作瑶台镜,二者是并列的。后层是前层的进一步说明;也多用顺接。
又如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前层写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后层;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为前层作说明性结论。 除了上三种外,顺接还有别的一些情况。
又如这首;【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作者;李玉群
摇落江天欲尽秋,远鸿高送一行愁。
音书寂绝秦云外,身世蹉跎楚水头。
年貌暗随黄叶去,时情深付碧波流。
风凄日冷江湖晚,驻目寒空独倚楼。
首联开始一层景语发端,寓叙事写清于其中。摇落江天欲尽秋。一句,叙时令而以景语出之;暮秋之时,万物凋零,临水处江天一色,旷野萧瑟。诗人于秋江远天寇以;摇落二字,在萧瑟兮,草木摇落而便哀的秋景中,自然溢出了登山临水,贫士失职的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这一句对景兴起,寄景高远,以及眼前已然浮现出愁怀萦yíng  结。远鸿高送一行愁。顺接首句前分句;
摇落江天欲尽秋,远鸿高送一行愁。描绘秋色。寥廓kuò的江天中,一行北雁向南飞入诗人的视野。
--------------------------------------------------------------------------------------
二,逆接;照时间先后安排为前后层,是顺接;反之是逆接。时间在后成了前层,时间在先的却成了后层。如;李商隐这首<<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前层写的是当时,指的唐玄宗逃亡时,警卫部队不肯前进,要求惩办杨贵妃。后层写的是以前,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逃亡前的相恋之事。如此看来,逆接类似于语句的倒装。
--------------------------------------------------------------------------------------
三,反接;同逆接不一样,逆接是时间先后的反用,反接是后层反用前层深入下去的意思。
宋之问的【渡汉江】就是如此;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比如若将‘离乡多年又断了音信’作为前层,那么前层深入下去的意思则是‘盼望听到家里的消息’反过来就是‘不愿听到家里的消息’把反过来的意思作为后层,这样的后层接前层便是反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