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 白露级/Shiratsuyu驱逐舰

 飘行者19 2014-09-20
图片文字说明
  • 名称:白露级/Shiratsuyu驱逐舰
  • 建造时间:1933年11月14日(白露号)
  • 下水时间:1935年4月5日(白露号)
  • 现状:10艘损失。
  • 前型:初春型驱逐舰
  • 同型:白露,时雨,村雨,夕立,春雨,五月雨,海风,山风,江风,凉风
  • 次型:朝潮型驱逐舰,改白露型
  • 制造厂:佐世保工厂完工(白露号)
  • 满排吨位:2000-5000吨

白露级

技术数据

    乘员

  • 编制:226人
  • 舰长:111米
  • 型宽:9.9米
  • 满载排水量:2,011吨
  • 续航距离:4000海里/18节
  • 航速:34节

武器装备

  • 50倍径12.7厘米连装炮2座4门; 
    50倍径12.7厘米单装炮1座1门; 
    40公厘机炮2座(完工时); 
    61厘米4连装鱼雷发射管2座; 
    (九〇式鱼雷16枚); 
    深水炸弹16枚。

白露级/Shiratsuyu日本日本
  白露型驱逐舰(日文:白露型駆逐舰/しらつゆかたくちくかん,英文:Shiratsuyu class destroyer),是日本海军的驱逐舰,改良自前型初春型驱逐舰,因此也被视为初春型的准同型舰。

结构特点

白露级是针对初春级驱逐舰的某些缺点而重新设计的,虽然从外观上看,白露级与移动主炮后的初春级十分相似,但也有不少区别,如白露级拥有一个更紧凑的舰桥并且烟囱更具倾斜度,还有就是白露级首先装备了四联装鱼雷发射管。海风号、山风号、江风号和凉风号的订购时间比该级的前几艘舰晚了三年,因此他们看上去更像后来的朝潮级驱逐舰。

白露级共建成10艘。武器配置上以初春级为基础,加固了舰体,提高了稳定性,用于大型机动舰队的反潜护卫任务,增加了必要的防空武器。1942-43年,大部分白露级驱逐舰拆除主炮塔,另加装25毫米防空炮13-21座和12.7毫米高射炮4座,舰尾的布雷与扫雷具被移除,改为4座深水炸弹投放器。

本级的时雨号在1942到194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水雷战队的旗舰,也可算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日本驱逐舰之一。时雨号从所罗门群岛的许多次重大海战中死里逃生,包括1943年8月的科隆班加拉夜战,是四艘驱逐舰里唯一的幸存者。此战的美军指挥官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阿利·伯克,也从此证明美国海军是可以在夜战中战胜日本驱逐舰的。

研制历程

原本白露为第一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中预定建造12只的初春型第7号舰,但在友鹤事件后海军重新检讨一味追求重武装而导致的复元性不足问题,初春型在建造6只后中止进行改装,而建造中的白露紧急停工,彻底改良设计后,从白露以下的6只改为白露型。

重新设计后的白露型航速从36.5节降到了34节,但比改装后的初春级33.3节为高。武装方面;白露型和改装后的初春级主炮配置相同,但初春级的鱼雷发射管从原本的3连装3座(9门)减为了2座(6门),白露型则首次搭载了4连装鱼雷发射管2座(8门)。之后日本驱逐舰也都以4连装鱼雷发射管作为标准装备。另外由于第四舰队事件的影响,白露型还加强了船体强度。总结来说白露型在安定性能和战斗性能上都较初春级为高。

型号演变

  • 改白露型
    在第二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中,原本计划再增加建造14只白露型驱逐舰,但在第四舰队事件后,针对船体强度不足的问题,新造的白露型在船体和舰桥结构进行了修改,因此也有人将修改后的称为改白露型,或依首舰海风号而称为海风型。但在此时日本退出了伦敦海军条约,海军方面判断,以受到条约限制的初春型和白露型大小无法满足海军的战力需求,因此在改白露型建造4只后中止,改进行2,000吨级的大型驱逐舰——朝潮型驱逐舰的建造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