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的生态帝国

 真友书屋 2014-09-20

阿里巴巴搭建了最大的零售及批发平台,并通过向卖家收取服务费盈利,这个以交易为核心的平台,不仅连通了买卖双方,还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社会资源相互协作运转,根据 AliResearch的统计,有970万人直接从事淘宝和天猫的店铺运营,此外,200万从业人员分别在物流、营销、咨询、运营外包、培训等领域为平台提供第三方服务。

市场对于阿里巴巴集团用户量、交易规模、增长率、利润率这些数据此类历史数据的分析比较已经相当充分了,继续重复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换一个角度,试着拆解阿里所搭建的一环又一环生态系统,深入理解阿里的商业模式和竞争力。


一、业务简介
---------------------------------------------------------------------------------------------


国内零售:淘宝、天猫、聚划算,截至目前,三大平台连接了2.79亿活跃买家和850万活跃卖家,年交易额18330亿元(2960亿美元);
国内批发:阿里巴巴(1688.com),截止目前,付费会员数量超过72.9万,通过支付宝实现交易额277亿美元;
国际批发:alibaba.com,截至目前付费会员超过12.8万;
国际零售: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年交易额45亿美元;

盈利模式上,阿里向淘宝卖家收取在线营销、店铺装修费用,向天猫商家收取交易佣金和在线营销费用,向聚划算卖家收取交易佣金及“坑位费”;向1688和alibaba的批发商收取会员费、在线营销和增值服务费;向全球速卖通商家收取佣金。

阿里集团2014财年总营收525亿元人民币;其中86%,即451亿元,由中国本土电商业务贡献,其余为海外电商;再细分,当中94.5%即428亿元,由淘宝、天猫、聚划算三大本土零售平台贡献,其余为本土批发平台1688贡献。很明显,淘宝天猫聚划算三大平台是阿里的核心业务,为集团贡献了超过81%的收入,不如,直接将重点落在三大平台。


二、阿里的生态帝国
---------------------------------------------------------------------------------------------
2.1 站外流量生态


都说淘宝平台(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做的是“卖白粉”的生意,流量推广支撑起三大平台主要的收益,并且由于业务天然离交易近,让这种流量推广的模式越发高效。

直通车和钻展是大家最为熟知的淘宝推广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让卖家出价竞拍相对显眼的展示位置,提升淘宝用户点击推广商品的概率。这是淘宝的内部流量推广生态,淘宝还通过联盟的形式,整合了全网流量,搭建了站外流量生态,成为了百度联盟之外的又一大联盟体系。

作为一家巨无霸公司,招股书能给说透的实在有限,于是我花了几天时间泡在阿里妈妈网站上,也请教了 @朱时雨 等前辈,发现一些比较有趣的现象。

为了鼓励更多更优质的网站和个人加入联盟体系,百度和阿里每年都会召开大会(百度联盟大会、淘宝联盟武林大会),公布最近一年联盟的成果及变化:

2011、2012、2013年,$百度(BIDU)$ 联盟分成总额分别为,11.5亿、19.2亿、37亿元人民币,预计2014年70亿;
2011、2012,淘宝联盟分成分别为15亿、30亿,预计2013年分成将达50亿;

两大联盟不仅极大程度上利用了这些站外流量为自己创造价值,而且是整个互联网生态的重要组成,为大大小小的网站和个人创造共赢的机会。

淘宝联盟的成员是谁,联盟体系是什么样的?

淘宝联盟养活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站长,是微博大号营销的重点变现渠道,也是曾经美丽说蘑菇街商业模式所倚重的基础,淘宝联盟几乎遍布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大到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等主流媒体,小到个人博客、空间、聊天工具等,都是联盟广告频繁展示的地方。它的具体形态主要是淘宝客和橱窗展示:

a.淘宝客:

推广途径:微博、空间、论坛、贴吧、网站、聊天工具等;
操作方法:淘宝客获得推广代码,交易成功后,获得佣金;
收费模式:CPS,按成交收费;买家根据商品定价和毛利的不同,自由设定佣金率,比如3C佣金率通常较低,减肥保健类通常非常高;
分成比例:90%。卖家通过支付宝交易并确认收货后,系统将自动将应付佣金,从卖家收入中扣除,并记入淘宝客预期收入账户,结算时间为每月20号,其中需要扣除佣金收入的10%作为技术服务费,结算后会进入账户余额。

b.橱窗推广:

推广途径: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垂直网站、微博右侧和下放广告等;
操作方法:相当于阿里妈妈向第三方网站批发流量(广告位),以橱窗的形式展示钻展、直通车等付费卖家的推广商品,阿里妈妈会根据人群、行为等维度进行定向推广,当然,本质上钱还是淘宝卖家出的;
收费模式:CPC,CPM为主,按点击及展示收费;
分成比例:根据第三方网站覆盖用户规模和流量质量的不同,和第三方协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综合分成比例尚不明。


上图来自于阿里妈妈网站,展示了淘宝客和橱窗推广的前几大联盟成员的周收益情况:前十大淘宝客周收益都在百万人民币的量级, 橱窗推广前十大网站的周收益在几十万的规模,可以看出淘宝联盟的变现效率之高。

那么,这些赚钱的联盟成员主要是哪些?我们目前可追溯的数据,只有2012年淘宝联盟大会上,公司对外分享的一组,关于2012年淘宝联盟不同类型媒体分成的历史占比情况:数据显示,在2012年30亿元分成金额中,广大个人站长从阿里妈妈获得的分成最多,近10亿元,占比31%;其次是蘑 菇街、美丽说等导购分享网站,占比21%(近期遭遇阿里封杀,2014年开始自建电商平台);入口型媒体、垂直网站、门户视频、第三方代理分别占比19%、15%、12%和2%。

联盟体系对bidu、baba意味着什么?

百度联盟和淘宝联盟构成了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两个联盟生态,它们不仅是广告媒介,又是广告代理。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百度和阿里的平台接入了互联网大大小小的网站和个人站,通过匹配广告主和用户的需求,使网站运营主体和个人能够方便的通过该体系获得收益,作为代理商,百度和阿里从中抽取部分收益。

从公开数据看,两大联盟过去一年为联盟成员创造了近四五十亿的收益,并且每年都有不错的增长,换个角度理解,百度和阿里在流量购买上花的钱越来越多,也体现了联盟体系对量大巨头所打造的重要性。那么,站外流量为它们创造了多少价值?


对于百度,2013年百度的流量购买成本TAC 37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91%,TAC占营收比重逐年增大,2013年占比11.6%,按照百度目前约40%的综合分成比例计算,百度联盟为百度贡献了92.5亿元人民币,占2013年百度营收319亿元的29%,是一个不小的份额;(注:联盟收入 record on gross basis)

阿里的情况略微复杂,并且阿里招股书并没有给出这方面较充分的数据。2012、2013、2014财年(截至2014年3月31日)阿里本土零售业务(淘宝天猫聚划算)总营收156亿、291亿、451亿元人民币,按照公司在淘宝联盟武林大会上给出的数字来算,流量获取成本也有10%左右,但并不是淘宝联盟收入全部按照gross的方式计入公司营收,橱窗推广收入record on gross basis,淘宝客佣金收入则record on net basis(10%),并且基本是没有成本的,因此淘宝的流量获取成本实际并没有那么高;这个比例究竟是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们不知道淘宝联盟分成当中淘宝客和橱窗推广分别是多少。此外,由于不清楚橱窗推广和第三方网站的综合分成比例是多少,因此,无法计算淘宝联盟这个生态,为阿里的本土零售业务贡献了多大比例的收入。

但我相信,淘宝联盟对于阿里的价值的绝不局限于分成,作为一家电商网站,无论产品形态千变万化,本质上淘宝的终极目的仍然是将全网的流量更多的引入淘宝网(包括天猫聚划算)这个destination,让更多的用户来淘宝逛(点击)、来消费(交易),客流越多、转化率越高,对商家越有吸引力,从而淘宝从付费卖家身上赚取的CPC和交易佣金也就越多。这里解释下交易佣金,除了线上推广费外,天猫、聚美上通过支付宝完成的交易,根据商品分类,卖家需要向平台支付0.3-5%的交易佣金,这部分收入占阿里本土零售业务收入的高达28%。这就能理解,为什么淘宝愿意将90%的佣金分给淘宝客,一年分几十个亿给联盟成员看上去没任何顾虑,淘宝变现模式的变化多端令人佩服。

2.2 站内流量生态

不管是自主访问还是外部引流,当流量汇入淘宝后,又有另一套推广生态在帮助买卖双方促成交易,而信用机制的成功建立,使得淘宝的站内推广生态更为高效。

淘宝这个庞大的自由市场,目前汇集了850万活跃卖家和2.79亿活跃买家,交易品种除了服装食品等简单的商品买卖外,还包括旅游度假、签证办理等服务类交易,以及彩票、Q币、话费充值等数字化商品交易,满足了从大众化到长尾的多层次需求,在如此大一个市场中,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显得格外重要,卖家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包括商品和服务质量、推广能力、接单能力等,经历优胜劣汰。

淘宝站内流量推广生态主要包括直通车和钻展:

a.直通车:搜索营销



展示位置:展示在(关键词及类目)搜索结果页的右侧八个展位或底部五个展位;

推广原理:卖家通过设置与推广商品相关的关键词和出价,在卖家搜索相应关键词时获得推广商品的展现及流量;淘宝向卖家提供关于优化质量得分、优化关键词、优化推广创意、提升转化率、行业解析、流量解析等工具,帮助它们提高推广效率;

收费模式:按点击扣费,每次扣费金额取决于卖家为商品关键词设定的出价、关键词的质量得分;影响质量得分的因素包括卖家购买关键词、宝贝所属类目、宝贝属性、宝贝标题、宝贝详情页等相关度高低,质量得分越高,获得的点击率越高,出价越低;

准入条件:店铺两星级或以上;描述、服务、物流分支均在4.4级以上;

直通车站外投放:将推广商品投放在淘宝以外的网站,以Banner、文字链、搜索栏等形式展现,投放可定向锁定人群;直通车官方给出的信息是,参与直通车外投的宝贝主要会展现在淘客搜索页面(s8.taobao.com)和热卖淘宝页面(re.taobao.com),但笔者观察,目前跳转页面已经更新为一个名叫“爱淘宝”的网站(ai.taobao.com),该网站是淘宝旗下购物分享网站,业务以瀑布流的形式呈现,和美丽说、蘑菇街较相像,可以看出,淘宝在试图营造分享网站的氛围;

案例:据直通车官方介绍,奥迪维拉专营店目前成交的50%来自直通车。


b. 钻展:图片展示


展示位置: 钻石展位目前有上百个资源位,分布在淘宝网天猫(各频道焦点图、我的淘宝、淘宝站外联盟广告位等),和各大站外知名top媒体如腾讯 新浪 网易 豆瓣 优酷 土豆等。站内资源位包括但不仅限于首页焦点图2、3、4,焦点图右侧banner二,三屏大图,底部通栏和小图;淘金币焦点图轮播,旺旺弹窗焦点图,类目listing右侧小图等位置,数量众多;

收费模式:按展示CPM收费,采取竞价模式,按照出价高低顺序展现;可根据地域、人群、方可、兴趣点定向投放;

准入条件:店铺三钻或以上、店铺各项分值均在4.5或以上、店铺好评率在98%级以上、出售商品数量在10件及以上。


杀手锏:信用机制

虽然推广能解决卖家商品曝光的问题,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类商品有众多提供商,最终决定是否能转化为交易还和店铺的评价以及商品评价等信息大为相关。淘宝自成立初期就一直在努力打造一套较为有效的信用体系,用户早已习惯参考商品评价、店铺评级及评分这些信息做出交易决策,同样的商品,如果店铺的信用评价高,则推广后的转化率可能相对要高,相反,信誉低的卖家可能因为推广效率低而逐渐被淘汰。这本质上是淘宝在通过信用机制来打造生态系统,鼓励商家尽可能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为其他潜在购买者提供参考,可以说,信用机制,让淘宝的推广生态更为高效。

淘宝评价体系包括“信用评价”和“店铺评分”两种,淘宝集市订单评价两种都包括,淘宝商城订单只有店铺评分。

淘宝会员在淘宝网每使用支付宝成功交易一次,就可以对交易对象作一次信用评价。评价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类,每种评价对应一个信用积分,具体为:“好评”加一分,“中评”不加分,“差评”扣一分;卖家好评率=所有计分的卖家收到的好评数/所有计分的卖家收到的评价总数。店铺评分是指在淘宝网交易成功后,买家可以对本次交易的卖家进行如下四项评分:宝贝与描述相符、卖家的服务态度、卖家发货的速度、物流公司的服务。每项店铺评分取连续六个月内所有买家给予评分的算术平均值。(每天计算近6个月之内数据)

在交易中作为卖家的角色,其信用等级分为以下20个级别:

信用评价不仅是用户购物的重要参考,还对卖家产生极强的约束力,约束力不仅表现在鼓励卖家主动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还包括对违规卖家的惩罚上。如果淘宝发现卖家出售假冒或盗版商品,则会对卖家处以严厉的扣分惩罚。另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58同城,就迫切需要这样一套这样的机制,由于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信用机制,导致58的平台只具备信息服务的功能,而对商家的服务质量缺乏约束力。$58同城(WUBA)$ 并不是不关注信用体系,而是对于像58这样的低频次服务平台,用户一年用不了几次,本身构建评价机制就有难度,相反,淘宝是个高频次需求,不管是平台、还是买卖双方都需要信誉作为参考,尤其是从卖家自身的角度,非常希望通过用户的好评,吸引更多的新客和重复购买。

举个自己的例子,笔者曾经在淘宝买过一个和宣传不符的商品,给了个中评,后来客服不仅主动把钱给退了,还一顿死缠烂打,大体意思是评价对他们店铺的存亡至关重要,央求我改成好评,可见淘宝信用评价体系的约束力。当然,即使这套体系再完善,也无法完全避免卖家出售假货、劣质商品、或虚假宣传的现象发生,就像假奶粉、假化妆品、假洋酒、假减肥药频繁被曝光,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一样,商业环境比较混乱,净化是相当有难度的。但我相信,随着国内电商越来越发达,用户对购物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卖家会经历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电商环境也会随之而升级。

总的来说,淘宝通过站内和站外流量推广产品,帮助卖家提高曝光,再通过规则的制定,尤其是信用体系起到约束作用,鼓励好的商品和服务,打击差的,使淘宝的推广生态变得高效。

2.3 资金链生态

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交易,那么,将资金链条打通,将是转化成交的必要条件。支付宝的创新,打破了电子商务发展初期交易信任问题的僵局,为淘宝的成长奠定基础;到今天,支付宝被划入阿里小微金融集团之下,已不再是仅依附于淘宝的交易工具,而是集担保交易、付款、提现、收款、转账、生活缴费、理财为一体的电子金融工具,和小微金融其他业务一起,服务于完善电子商务生态。

第一阶段:淘宝应用场景的一部分

在网络不够发达的年代,互联网缺乏互信,严重制约了淘宝平台的交易,2004年年底支付宝的诞生,开创了第三方担保交易的模式,解决了基本“信任”问题,彻底将电子商务的大门撬开。截至目前(2014.6.30),淘宝三大平台GMV的大部分交易(78.1%)都是通过支付宝处理。

第二阶段:规模最大的独立金融工具

大概从2005年开始,支付宝开始拓展外部市场,逐步切入网游、机票、旅游网站、其他电商网站、彩票、公共事业缴费等领域,并和和国内外超过180多家银行及VISA、 MasterCard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2007年,支付宝将针对签约商家和非签约商家(在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交易除外)按照不同的费率标准进行系统实时收费,在交易成功后自动实时扣除商家交易手续费,支付宝签约商家享受最高不超过1.5%的费率。至此,支付宝不仅仅是淘宝独享的交易工具,而转变为独立的金融工具,为众多商户和个人提供资金链服务。

据官网介绍,截止到2013年年底,支付宝实名制用户已近3亿;2013年支付宝手机支付完成了超过 27.8亿笔、金额超过9000亿元的支付;

截止2013年12月,支付宝单一交易笔数峰值高达1.88亿笔,其中移动支付单日交易比如峰值达4518万笔;

去年双十一当天,支付宝日处理交易额362亿元人民币(58亿美元);移动支付单日交易额峰值达113亿元人民币。

第三阶段:利用众筹手段,开创理财新模式

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利用众筹手段,帮助用户进行碎片式理财,并且可随时用于网购、实时提现,具备传统理财产品无法比拟的灵活特点。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达到4303万人,规模1853亿元,累计带给用户17.9亿收益;截至2014年1月15日15点,余额宝规模超过2500亿元,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截止2月26日,余额宝用户数突破8100万;截止6月,规模超过5742亿元,用户超过1亿。

第四阶段: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全面整合

如果说支付宝将用户端的资金生态闭环打通,那么阿里小贷的诞生,则优化了商户端资金生态。阿里小贷利用商家在淘宝的经营数据和支付宝交易数据,能高效的对商家信誉做出判断,并灵活的将资金贷给商户,帮助他们快速周转,进而更好地为淘宝用户提供服务。

从2010年开始至2013年,“浙江阿里小贷”和“重庆阿里小贷”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共为64 .2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累计放款金额达到1722亿元。截至2014年2月,阿里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已经超过70。

从2011年阿里以监管需要的名义重新处置支付宝股权开始,阿里旗下与金融相关的业务都在酝酿着全面调整。随着IPO临近,小微金融集团初步整合成型,集团100%持有支付宝,以及天弘基金的51%股权、众安保险的19.9%股权、招财宝平台、阿里小贷。

上月,阿里和支付宝母公司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再次达成协议,根据新协议,阿里将能分享小微金服37.5%的税前利润,此前的协议为分享支付宝49.9%的税前利润;此外,如果小微金服上市或被出售,阿里可以选择继续分享该公司37.5%的税前利润,或者获得其三分之一的股权;如阿里同意取消小微金服上市或被出售的情况下,阿里能获得一次性现金回报上限,即60亿美元(F1 P162)。此番调整的目的在于阿里能更多的分享小微金融集团的收益,当然,阿里重新获得小微金融三分之一股权的前提是,获得中国政府批准。

最后理一下支付宝和阿里的收益关系:

首先,作为平台重要的交易工具,阿里需向支付宝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这构成了阿里营收成本的一部分,2012、2013、2014财年,阿里向支付宝分别支付13亿、16.5亿、23.5亿元人民币(3.8亿美元)。

同时,自2011年开始,为获得支付牌照(2011年5月获得),阿里划分和支付宝股权关系,规定阿里集团不再持有支付宝任何股权,支付宝则需要向阿里支付专利及技术使用费,这部分收益记在阿里的其他收益项(other income)当中。

2012、2013、2014年财年,阿里收到来自支付宝专利及技术使用费分别为2700万、2.77亿、17.6亿元人民币。截止2014.6.30的一个季度,阿里其他收益同比增195%,至7.11亿元人民币(1.15亿美元),招股书对增长解释主要是支付宝处理交易规模大增,为阿里贡献更多的专利及技术使用费。

2.4 社会化物流网络未成生态



不同行业、不同程度的竞争,往往产生多面的效果,如,58同城和赶集网间的竞争,加快了行业空间打开的速度;在线旅游网站的竞争,让用户享受廉价但优质的服务;视频网站的恶性竞争,则曾大幅推高上游内容成本,导致原本微利的行业生存难上加难……电商曾经是阿里的天下,但随着市场被打开,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参与进来,加剧了行业竞争,尤其是京东、唯品会等自营为主的电商网站,以高层次的用户体验重新赢得市场,让曾经的霸主不得不重新思考用户需求,提升服务水准,“菜鸟”的搭建就是出于该目的。

2013年,我国快件总量超过90亿,同期,阿里产生了50亿包裹,这么大的量,如果采用京东自建物流的模式,显然不太现实,继续走平台路线,整合社会化物流资源,通过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效率,是一条可行的路径。2013年,阿里联合银泰、复星、富春、三通一达及顺丰,建设菜鸟物流,阿里占股48%; 28.2亿港币入股海尔日日顺,占股35.9%;并将阿里物流事业部与菜鸟合并,通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化分析,追踪各地物流资源使用情况,减少货物在各地流转,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上述行为都是阿里整合社会化物流网络的具体措施。


截至目前, 阿里14家战略物流合作伙伴,在全国合计拥有1800个配送中心和接近10万个配送站,快递员数量高达110万名,服务范围覆盖超过600个城市。

但合作仅仅刚开了个头,按照马云的设想,智能骨干物流网,应该做到把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打通,通过数据和信息的流转使得物流的距离更短,效率更高。这是一个长远而理想化的设想,既然是生态,共赢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难点,过程中需要协调地方政府拿地,需要设计并建设信息化的物流中心,需要协调快递公司合作并接受中央信息系统的统一调拨,并且需要在运营过程中不断修正并提高效率,而目前的菜鸟,羽翼未丰。

除了淘宝的站内站外流量生态、资金链生态、社会化物流这些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生态,阿里搭建平台的举措无处不在,阿里云、O2O、社交和娱乐等领域的布局,都是在有意扩大其在整个互联网生态当中的版图。

三、投资价值当如何判断?
---------------------------------------------------------------------------------------------

说了那么多,最终还是要回归投资。对于BAT这种成熟且庞大的互联网企业,在各自领域均已自成生态,竞争门槛高、稳定性高,但估值翻倍的机会也不是常有的,除非碰上系统性风险或是突发性事件引发市场误判。那么应如何看待这家公司的投资价值?

阿里集团一直以来拥有中国最广泛的网购人群和交易规模,虽然市场空间足够大,容得下多家购物网站存在,但当对手不断拿下新的“疆域”,阿里不得不直面“守江山”的困难,对于投资者,阿里能否保持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从而创造稳定的现金流,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再次声明,网购市场足够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持续高速增长,因此,本文对于阿里和对手竞争关系的讨论,着眼于市场份额多寡和盈利水平高下,而非取代关系。

成长性,阿里处于劣势

用户。在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12个月当中,淘宝三大平台活跃用户超过2.79亿,京东等电商目前在用户规模上和阿里差距较大,目前,京东主要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为了拓展潜在用户市场,正在进行渠道下沉,而相比之下,淘宝在一二线城市外的用户占比为60%,从用户基数的角度讲,淘宝平台的空间有限,而其他对手的拓展空间仍然很大。

消费频次。在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12个月当中,淘宝平台平均每活跃用户下单52次,过去两年的数字分别为45和35,相比,京东等网站用户一年的消费频次不足10次。单从数字上来看,用户的网购习惯正在养成,一旦能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用户的网购消费频次将会持续放大;但影响其他网站和淘宝消费频次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品类的丰富性,淘宝850万活跃卖家,为平台贡献的多样化的选择,这点是其他平台望尘莫及的。当然,其他网站的商品多样性仍然严重不足,长期来看,虽然无法超越淘宝,但随着商品丰富度提高,对用户反复多次消费仍然非常有吸引力。

移动端。截至目前,淘宝平台有32.8%的GMV是移动端贡献,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超过1.8亿,但移动端给淘宝带来的未必是增量。从总量上来看,阿里在移动端占有强大优势,但和唯品会这类有选品有推荐的购物网站相比,从PC到移动的过度仍显得不够自然。对于唯品会这类网站,移动端能满足用户利用碎片时间“逛”的需求,而且经过筛选的商品,命中率更高,或者说转化率高,这样,移动端给唯品会带来的更多的是增量,目前唯品会移动端贡献GMV已过半,长期来看,唯品会的主流消费渠道应是移动端。而对于淘宝平台,虽然有很大一部分用户也会经常漫无目的“逛”,但搜索模式在移动端的效率和PC仍有差距,而且在无目的的状态下通过移动端淘到心仪的商品,和在精品店(唯品会类的选品网站)相比,转化率要低很多,因此,移动端为淘宝带来的增量并不如唯品会那样明显。此外,受制于移动端广告位有限,淘宝以广告为主的商业模式在移动端受到限制,但近期淘宝盈利模式正在向佣金收费模式转移,一定程度抵消了原有广告模式在移动端的变现效率低的不足。

总的来说,在过去几个季度,淘宝这么大的体量下,GMV、用户量、订单量的增长数字都非常令人满意,这些漂亮的数字已反映在阿里的IPO估值里面;未来,中国电商市场空间仍将继续放大,阿里将继续享受行业增长的红利,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盈利能力,阿里处于强势


阿里集团的盈利模式充分反映了互联网平台高利润率的特点,阿里2014财年调整后净利润率高达52.6%,实现超过276亿元人民币(44亿美元的利润),自由现金流规模超过323亿元(52亿美元)。

目前阿里的高利润率水平暂时还没有对手可以挑战。京东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持续以优化自身运营为主,自营业务仍处在扩张期,平台业务虽然发展也比较快,但和淘宝平台比起来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加上行业本身高速增长,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阿里都将继续维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

综上,好行业、好公司、有利的竞争格局、高利润率、丰富的现金流是投资并长期持有阿里的依据;但如果你是冲着短线翻番的目标去的,这种成熟稳定型公司,或许不是你的理想标的。


四、运营及财务
---------------------------------------------------------------------------------------------

a. 用户数及交易额

淘宝三大平台截止2014年6月30日的12个月,活跃用户数2.79亿,同比增50.8%;
最近一个季度交易额5010亿元(810亿美元),同比增45%。


b. 移动端GMV占比上升

在截至2014.6.30的一个季度,淘宝三大平台移动端交易额1640亿元,占比上升至32.8%,上年同期为12%;

查看原图但受制于移动端广告位有限,淘宝移动端变现效率并不如PC,最近一个季度,移动端变现效率(mobile rev/mobile GMV)1.49%,PC变现效率3.03%,综合变现效率2.52%;
但阿里的盈利模式正在从广告向佣金转移,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移动端广告位不足的缺点,从趋势上来看,移动端变现效率有明显提升。


c. 盈利能力

2014财年,阿里集团总营收525亿元(84.4亿美元),同比增52%;
调整后净利润276亿元(44亿美元),同比增99%;
调整后净利率52.6%,上年为40.2%;

在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一个季度,阿里集团总营收157亿元,同比增46%;
营收成本占比29.1%;产品研发费用占比12.4%;销售及市场费用7.7%;管理费用占比6%;
调整后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59.6%;
调整后净利润率46.4%,上年同期为42.5%。


d. 自由现金流
2014财年,阿里自由现金流高达322亿元人民币(52亿美元),最近一个季度自由现金流106亿元。


附一:股权结构


IPO前,马云持股206,100,673,IPO出售12,750,000,IPO后将持有193,350,673股,占股比例7.8%;
执行副主席蔡崇信IPO出售4,250,000,IPO后持有79,249,896股,占股比例3.2%;
管理层合计持股323,220,826,占股比例13.1%;
软银持有797,742,980股,持股比例32.4%;
雅虎IPO出售121,739,130股,IPO后持有401,826,286股,持股比例16.3%;
……


附二:发行情况(9.19登录纽交所)

发行价:68美元
发行股数:IPO计划新发行123,076,931 ADSs,献售股东出售197,029,169 ADSs,完成发行后流通股数量为320,106,100 ADSs (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认股权则为368,122,000 ADSs)
公司融资额:84亿美元
总股本:2,465,005,966(1ADS=1普通股)
IPO估值:1676亿美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