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理电影之密室

 飘行者19 2014-09-20

    幽幽密室,推理之上。没有什么能比密室推理题材的电影更能吸引和吊住影迷胃口的了。或许是人类本能和欲望的作祟,往往在小空间上演的惊悚悬疑故事总能让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感、压抑感以及神秘感,但心越惊越想看,由于高度封闭,结构集中,这里的故事更具体验性和代入感。因此,密室推理的电影自成一派发扬光大,经典佳作层出不穷。2009年度国产谍战大戏《风声》此次也举起密室推理的大旗,整个故事发生在一栋豪华古宅内,一干人等斗智斗勇斗心眼,势将国产密室推理玩到底。而我们就先趁此机会回顾一下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同类影片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幽闭的密室,感受惊悚推理的神秘…… 

    1、《达·芬奇密码》——五芒星的图案,谜一样的符号

    {在解密的过程中真相大白}[p]  哈佛大学的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解决巴黎卢浮宫声望卓著的馆长雅克·索尼埃被谋杀一案。索尼埃赤裸的尸体是以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的姿态在卢浮宫被发现的,尸体旁边留下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密码。兰顿教授与法国美女密码专家苏菲在整理分析谜团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在达芬奇的作品中藏有一连串令人震惊的线索。这些线索人人可见,却被画家巧妙地伪装,加以隐藏。索尼埃死前在身边写下一段隐秘的信息并且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画下五芒星的符号。

    兰顿发现自己正在追踪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大秘密,一个已经埋藏了几个世纪、既富启发性又危险的秘密。然而要弄清楚迷团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智力难题,其中包括单词中字母的排序一些数字难题。除非他们可以解开这个错纵复杂的谜团,否则一个埋藏了二千年的秘密、一个极爆炸性的古老真相,将永远消失,而他俩的性命亦会危在旦夕…… 

  2、《牙买加旅店》——大师恋上心理战

    {影片结合了海盗的气势与看不透的神秘色彩}

    “我不想告诉你牙买加旅店发生的可怕的、罪恶的事,否则,你的头发会像我的一样白。”当玛丽来到牙买加旅店时,听到了这样瘆人的告白。本片是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在英国的最后一部电影,改编自达芙妮·杜·莫里埃早期的一部惊险小说,希区柯克曾坦言把拍此片的经历看作是一次荒诞的旅行,他把自身溶入了影片紧张、惊险、离奇的气氛中,结合了海盗的气势与“黑店”这一让人看不透的神秘色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故事里表面正直的绅士和邪恶的姨夫其实是一伙的,绅士才是强盗团伙真正的头儿,但由于看到了玛丽身上的纯真秉性爱上玛丽后暴露了自己,杀了玛丽的姨夫姨妈之后也玩完。希区柯克在本片中已经开始大量尝试心理学的影像化演绎,这运用在一个集中的、封闭的环境中展开是再好不过的了。类似的情节与模式被日后很多密室推理逃生的影片所用到。

    3、《致命ID》——人格分裂幻想内景的杀戮狂欢

    {我们所看到的凶杀案不过是一名精神人格严重分裂的重刑犯的想象{本片在气氛的营造以及推理上都下足了功夫。}

    开篇看似一个常规经典的路数,一众各怀心事鬼胎的人们在雨夜中被困于乡下的一个汽车旅馆内,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神秘的凶杀,人人都有嫌疑,人人也都是下一个受害者……本片在气氛的营造以及推理上都下足了功夫,雨夜中的旅馆人人自危,莫名其妙的凶杀与每位死者身边留下的号码牌贯穿在一起,而每个人也有着共同点:他们的名字中各有一个单词代表美国的一个州,另外他们的生日都在同一天,使人们感受到那种几近崩溃的恐惧感。

    随着存活人数的减少,真凶呼之欲出,一切推理都合情合理。但影片话锋一转,这一切都是虚构的,而我们所看到的凶杀案不过是一名精神人格严重分裂的重刑犯的想象,在他的世界中,这十个不同人格的幻化人物正在上演着这一系列谋杀,而影片在猛然的抽身而出之后,也没忘留住线索,最后更是将人格分裂的想象同现实世界连接,碰上这号罪犯,你说咋整吧?  

    4、《八面埋伏》(《死亡特训》)——死于弱点毁于优点

    {杀人技法和推理手法值得一看}

    新人总是得吃点儿苦头或者走走背字儿才能成事儿,喜欢拍折磨人电影的帝门影业于05年推出了这部犯罪惊悚电影。一群FBI的新学员来到一座孤岛基地同一个虚拟杀手斗智斗勇,但是事情没那么简单,随着教程的深入,有学员开始遭遇不测,人们都在猜测是教程设置有问题还是岛上真的有这么一个杀手。就此设定,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密室推理逃生的模式被建立起来,凶手就在我们之中的思路跃然纸上,剩下的只是抽丝剥茧并兼做躲猫猫的游戏。

    这是一个看上去多少有点儿老套的情节,还被指责抄袭了《致命ID》,并且还专门又拍了一个新版本结局。不过其中展示的杀人技法以及推理手法还是值得一看:被氮气急冻,血抽干后被割头,抽烟而被酸液腐蚀。而凶手对于掩饰身份,利用他人心理弱点以及习惯行凶还是有一手的。

    5、《异次元杀阵》——文科生的地狱,理科生的舞台

    {六个陌生人被莫名囚禁在奇异的立方体监狱里,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

    1997年的加拿大科幻惊悚电影《异次元杀阵》(cube)一经推出就获得世人瞩目,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诡异凌烈的风格以及大胆的讽刺暗喻开创了一种新的密室系列,即以数学,物理学等高等技术理论为依托的推理模式。

    故事叙述六个陌生人被莫名囚禁在奇异的立方体监狱里,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他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数列排序来前进,稍有不慎就会被立方体内的各种机关所杀死。一干人等也来自各行各业,代表了体制控制内的各个方面,在逃生的过程中,人性丑态毕露,最终还讽喻了一把政府,集团这些体系内的强力符号,阴谋论的基调就此定下。

    《异次元》系列与以往很多密室推理类影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推理的理论根据都是一些诸如高等数学,实验物理学,逻辑建模这类的对常人来说高深莫测的学问,不过每部片子中必会配备一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推理脱逃的线索,而并不会因为理论上的差距使人们看不懂。但后来续集和前传虽然延续了这样的模式套路,但由于编剧设置上的问题,没有使其能发展成“电锯”那样脍炙人口的系列。 

    6、《东方快车谋杀案》——人人都是嫌疑人

    {做戏诈诱,使元凶现形}

    说起“波罗探长”的大名,想必无数“70后”、“80后”立马儿就得伏地膜拜了。作为当时少数的能被引进的犯罪惊悚片,“波罗探长”先“福尔摩斯”一步抢占了推理分析的智商高地,徒使吾辈望其向背而兴叹,好多孩子还立志长大去当刑警。“波罗探长”的原著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本身就被誉为侦探推理小说女王。“波罗探长”则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个系列,其他还有诸如《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东方快车谋杀案》是由一个真实事件改编,那就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绑架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将故事灵感延伸至伊斯坦布尔开往加来的东方快车上,一个叫雷切特的人被刺了十二刀身亡,作为旅客一员的“波罗探长”开始了调查……联系整个“波罗”系列来看,其推理手法还是比较程式化,比如逻辑的出发点经常是——人人都是凶手,通过逐一的论证和排除法进行淘汰而找到真凶。另外还经常进行逻辑假设,将诸多疑点和实际情况结合想象推论。还有就是做戏诈诱,使元凶现形。但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已经是非常令人惊叹了。 

    7、《数字谋杀案》(《费马的房间》)——高智商推理下的囧脸本质

    {发生在一个聚会上的谜题推理}

    也许欧洲的编剧们确实不如好莱坞的同行灵光,起码在构思同类的密室推理题材方面,略显拙劣。这部获得08年葡萄牙奇幻电影节国家幻想电影奖最佳影片的作品,应该说故事上还是下足了功夫——四位互不认识的数学家收到一位神秘主人的邀请去参加一个聚会——为解决一道最了不起的谜题。然而结果他们发现自己所来到的这个房间会逐渐被压缩,除非他们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解决每道题目并找到他们四人之间的联系……

    数学界的著名谜题“哥德巴赫猜想”是本片的一个重要线索,而诸如那些“猜糖果”,数字排列图案,三选一房间开关,利用沙漏计算时间等问题也让人眩晕。

    设计精巧的限时密室,做到最后才发现是脑筋急转弯的题目,糟烂的机关,使本片在严肃惊悚的外衣包裹下隐约露出了一张囧脸。  

    8、《极乐岛杀人事件》——孤岛推理也能荒诞搞笑

  {故事发生在幽闭的小岛上}

    根据民间怪谈改编而成的本片,除了沾染上“真实”之外,以幽闭的小岛失踪杀人为噱头隐喻当时残酷的政治环境也成了很大的看点。

    《极乐岛杀人事件》的时代背景是1986年-经济快速增长,首次举办亚运会,政治腐败构成了这样一个独特而又摇曳的时代。极乐岛上的十七位岛民本过着近似“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一系列的失踪杀人事件使整个小岛笼罩在一片恐怖诡异而又神秘的气氛当中。开头处每个人物出现时的庆典其实与事件是谜底融合在一起的,故事也由此在世俗化的钱财利益与悠远的饿死女鬼传说间左突右闪,直到最后涉及到一场实验。导演金韩民坦言自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侦探推理小说女王”)的大粉,并在本片中运用了阿加莎式的趣味,使得影片更加匪夷所思和荒诞,从小人物的遭遇中折射出一个国家黑暗时代的走向以及人生命运的悖论。

    9、《风声》——信任与不信任就在一念之差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栋豪华古宅内,一干人等斗智斗勇斗心眼,势将国产密室推理玩到底。}

    在一个平常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原因是日军及伪政府的高级将领屡遭暗杀。在一次暗杀失手后,一位被捕的女同志被用尽各种酷刑后始终没有泄露半点机密,最后却被一个老中医的针灸征服了,老中医的银针插在奄奄一息的女同志身上,日军终于得到了情报。武田判断,只有内部情报已遭泄露的情况下,这些抗日杀手才能屡次得手,司令部藏有一位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而“老鬼”在不知行动泄露的情况下,依然发出了错误的情报。武田在截获这份的情报后,对汪伪政府直属单位“华北剿匪司令部”的情报人员展开了调查,希望能在五天后对刺杀人员瓮中捉鳖。

    于是在这个夜晚五个情报人员被骗到了封闭的裘庄,分别是伪军军事参谋部部长吴志国,伪军总司令侍从官白小年,伪军军机处译电科科长李宁玉,伪军军机处译电科科员顾晓梦,伪军军机处处长金生火。武田锁定了“老鬼在这五人之中”…… 

    结语

    我们都喜欢听中国风的歌曲,然而中国的推理呢?我们唯欧美、日本是尊,以本格、密室为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奈何推理不兴?国人大多以“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为由,然从“中国风”歌曲的例证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推理并不是所谓的“先天不足”,恰恰相反,我们的传统文化底蕴是深厚的;而所谓的“后天畸形”我想大概是“邯郸学步”的后果吧!中国的推理完全可以根基于本国的传统文化而跻身于世界推理之列,当下“中国风”的推理正风生水起、蔚然成风,我坚信“中国风”的推理将成为世界推理中的一朵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