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伦·坡开创的五种推理小说模式

 飘行者19 2014-09-20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这部短篇小说集并不厚,但完全可以比喻成一颗孕育了整个森林的种子。其中收录了《莫格街谋杀案》、《玛丽·罗杰疑案》、《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和《失窃的信》这五篇侦探小说,爱伦·坡的这五篇侦探推理小说从谋篇到布局都具有独创性,五篇小说开创了五种推理小说模式,即密室杀人模式、安乐椅探案模式、破译密码模式、不可能真凶模式和心理盲区模式。因而爱伦·坡当之无愧的被誉为“侦探小说的鼻祖”。

    一、密室杀人模式

    《莫格街谋杀案》是世界推理小说史上的开山之作,不同凡响的是其不可能犯罪中的“密室谋杀”。《莫格街谋杀案》讲述的是侦探杜宾破获了一起母女两人在密室中被杀的命案。母女二人双双被害,母亲死在院子里,喉部被割断;女儿死在反锁的房间里,尸体被倒塞在狭窄的烟囱管里。文中死去的母女身处一间少有人至的阁楼密室中,房门紧锁且有人把守,两扇窗子也牢牢地被钉死在窗框上,而狭窄的烟道就连一只猫都难以通过,密室现场十分诡异离奇。凶手似乎无法逃离现场,可是他不仅杀了人,还顺利地逃出了密闭的房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凶手究竟是如何行凶的呢?凶手又是如何逃走的呢?此后,众多侦探小说作家尝试这样的主题,而无数侦探小说读者也对此兴趣盎然,因而密室杀人几乎成了推理小说最具号召力的卖点。

    自爱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案》起,以“密室杀人”为代表的不可能犯罪模式成了“推理小说创作王冠上的宝石”。每个推理小说的创作者都以能创作出一篇完美的不可能犯罪作品为终身理想。随着推理小说进程不断发展,密室杀人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早期的秘密通道在出现不久之后即被“有良知”的作家弃之不用,而在门锁和窗栓上做手脚也很少再被用到长篇密室中(或者不作为主要的诡计)。甚至密室的密封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其空间则越来越狭小,然而密室推理是比试作家诡计本领的最佳舞台,因而最具挑战性的目标也往往是挑战者们乐此不疲的征服对象。因此,能写出一篇甚至数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密室推理成为大多数推理小说家的心愿之一。

    早期的密室杰作有柯南·道尔的经典之作《斑点带子案》和以色列·赞威尔的《弓区大谜案》。其后有范·杜森的(“思考机器”)系列和卜斯特的“阿伯纳叔叔系列”。卡斯顿·勒鲁的《黄屋奇案》和埃勒里·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以及黑克·塔伯特的《刽子手的杂役》和《地狱之缘》堪称密室之中的杰作。

    真正的密室大师是约翰·迪克森·卡尔,卡尔不仅发明了很多独创性的巧妙诡计,而且将前人的诡计翻新得同样精彩绝伦。在他的笔下,密室杀人成为不可能气氛中的一环,在解答之前甚至令人怀疑只有真正的妖魔鬼怪才可能犯下罪行。其名下的《三口棺材》和《犹大之窗》等都称得上是史上最出色的密室小说。卡尔一生创作的八十多本长短篇侦探小说,打多数都是密室题材的作品,其中不论是心理诡计还是物理诡计,卡尔都能达到最好,因而在密室题材中卡尔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密室之王”,由此可见密室杀人模式的影响之深!

    二、安乐椅探案模式

    在爱伦·坡的《玛丽·罗杰疑案》这篇小说中,杜宾凭借着各种报纸上对一起命案的不同角度的报道,经过自己的逻辑推理后发现了真凶。最神奇的是:这篇小说是根据真实的悬案写成的,发表后不久,当事人就指出爱·伦坡在小说中做出的推理是完全正确的。

    《角落里的老人》中有一位人们称之为的“安乐椅神探”的老人,角落里的老人是一位坐在咖啡馆一个角落里的怪人,成天无所事事,只是看看报纸,手上不停地把一条细绳结成各种结,然后又将它解开。他既不是公家警探,也不是私家侦探,他只是个“场边评论家”,只根据公众皆可获得的资料(主要是报纸上的社会版新闻),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出疑案的真相。

    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献身》不仅帮助作者拿到了直木奖,更是完成其侦探小说奖大满贯的力作,而奥希兹女男爵的《角落里的老人》和杰克·福翠尔的《思考机器》则是黄金时期短篇的经典作品,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其作品中塑造的马普尔小姐,这些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所谓的“安乐椅侦探”。

    所谓的“安乐椅侦探”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神奇,他们虽然不参与犯罪现场的调查,但还是用到了别人现场调查的结果。所以其实质就是侦探的一种更为细致的专业分工。福尔摩斯等人还兼干体力活,而安乐椅侦探则只管脑力的部分。因此,耳目对于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除了自己到法庭去听审和靠察言观色来判断谁是真凶外,还必须通过其他渠道(主要是报纸上的报道)来了解其他一些细节,最后借新闻报道,运用纯逻辑推理揭开谜案。

    安乐椅上的纯推理侦探,这种无需奔赴犯罪现场,仅仅坐在家中就能根据各种资料推理出罪案的真相,这种不在场的逻辑推理是通过分析报道而得出结论的。因而爱伦?坡开创的这种安乐椅探案模式是推理小说模式中的一种最为理想的模式。

    三、破译密码模式

    爱伦·坡的《金甲虫》是一篇通过破译密码来寻找宝藏而带出凶案的故事,案情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这种高智能的密码破译是爱伦?坡开创的最为奇特的破译密码模式。

    天才的爱伦·坡是个狂热的密码破译爱好者,他曾经在报纸上刊登过广告,专门接受为人破译密码的工作。在《金甲虫》中,法国人威廉根据一张羊皮纸卷上的密码指示,找到了百年以前海盗留下的巨额宝藏。后来,柯南·道尔爵士将这篇小说一分为二,衍生出《跳舞的人》和《马斯格雷夫典礼》两篇不同凡响的作品,连衍生品都如此如雷贯耳,由此可见爱伦·坡开创的破译密码模式的魅力之大。

    四、不可能真凶模式

    在《你就是杀人凶手》中,爱伦·坡将哥特式小说的神秘与恐怖小说的罪恶巧妙地加以融合,运用诡异的心理战术揭开谜案,这种心理战术法开创了推理小说的不可能真凶模式。

    《你就是杀人凶手》在当时是一篇“奇文”,在作品的最后,真凶在被害人“复活”且“开口讲话”的情境下,由于心理完全崩溃而主动地说出了全部罪行。任谁都不曾想到的是:真凶竟然是这个人!爱伦·坡的这篇《你就是杀人凶手》抓住了推理小说最本质的魅力所在,即谁是凶手这个问题?无论作品中有多么不可思议的设置,能带给读者最大心理冲击的始终是凶手身份的出乎意料。爱伦·坡展示出了对人类心理把握的精准与独道之处,即利用凶手身份给读者制造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使得小说韵味悠长。再看看后来的经典推理作品,无论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还是埃勒里·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或是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三口棺材》,都是在“谁是凶手”这一点上做足了文章,目的就是要让所有试图提前“预知”真凶的人眼镜落地。可见,爱伦?坡创立的这种不可能真凶的心理破案模式是多么的不可逾越。

    五、心理盲区模式

    在爱伦·坡的《失窃的信》中,侦探杜宾受委托寻找一封谁也无法找到的信件。在一栋别墅里藏一封信,最安全的地方是哪里?看完这篇小说,很容易就会想到歇洛克·福尔摩斯在《波希米亚丑闻》一案中的表现。杜宾对罪犯的心理分析令人惊叹,丝毫不亚于约翰?道格拉斯这位行为科学大师。在杜宾轻松完成任务之后,缓缓说道,别人肯定无法找到信件,因为它被放在了一个过于明显的位置,所以谁也不会注意到。联系一下现实中的经历,我们不得不承认,爱伦·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真理,即很多时候,真相就在眼前,但往往被一些看似复杂的表象所蒙蔽,从而忽略了简单的真理。柯南·道尔的《波希来亚丑闻》和G·K·切斯特顿的《隐身人》就是这一模式的经典代表作品。

    《失窃的信》是爱伦·坡个性化地对人类心理进行解剖与逻辑演示的范本,即利用人的盲点,避开或者利用常人的心理状态来作案或者藏匿,人们往往格外重视细枝末节,却通常忽略近在眼前的最平常的事物,因此爱伦·坡创立的心理盲区模式弥补了这一空缺。

    结语

    爱伦·坡的这五篇侦探小说,就像是一个个种子,在经过几代人的培育之后,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也由最初的独木衍生成了森林。因此爱伦·坡开创的这五种推理小说模式也成为此后推理小说的经典写作范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