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辨解(4)

 中医馆163 2014-09-21


《图解中医原本》
第七章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辨解
医案四、咳喘
    (一)医案原文摘录
晏某某,女,66岁,四川郫县某乡农民。
   【病史】体质素虚,有咳嗽病史。1970年8月中旬遇風雨后,突然高烧剧咳,头痛胸痛,气紧,吐黄稠痰。急送某医院,测体温39.5℃,经胸透、验血,诊为“急性肺炎”。注射青、链霉素等,高热虽退,但咳嗽、气紧等证仍较重。同年9月初,由子女抬至成都就诊。
   【诊治】咳嗽不休,神疲面肿,气逆不能平卧,喉间痰鸣如水鸡声,痰壅盛,色黄。自觉胸腹微热,间有寒战。舌尖边红,苔微黄腻。此为風寒外邪侵犯肺卫,气机阻滞,肺失清肃,兼有郁热,邪聚于胸膈。证属太阳伤寒咳嗽,法宜宣肺降逆,止咳祛痰,以射干麻黄汤加减主之。
   处方:射干12克,麻黄12克,辽细辛3克,炙紫菀12克,炙冬花10克,法夏12克,黄芩10克,川贝12克(冲),甘草15克。一剂。上方服后,自觉胸部稍宽舒,咳喘略缓。原方再进三剂,咳喘郁热减,痰仍盛。去黄芩,加桔梗、云苓,又进三剂,诸证显著好转。嘱原方再进三剂,以资巩固疗效。
1979年7月21日追访:患者现已74岁高龄,谈及当年病势沉重,经范老治愈,九年来身体较好。现在还能步行到附近场镇赶集。
(二)中医原本辨解
1、病证机因辨解
如图7-8所示,本例诸证所指,病在肺脾心机,病因外感風热湿邪。

患者体质素虚,说明血髓虚亏,肾机衰弱;有咳嗽病史,说明寒痰(湿)已久。患者病起8月(农历6月),正直盛夏火热时节,遭遇風雨,外感風热湿邪,内外夹攻,以致暴发。
高热,是热邪侵犯肺焦的病证。患者本有寒痰,热邪郁蒸,稀痰变稠,白色变黄,故痰吐黄稠。热邪侵肺,寒热相搏,呼吸失正,呼不尽,吸不深,是谓气紧,甚者为喘,喘而痰鸣是谓“哮喘”。
肺家气道筋肉拘急瘙痒,自发为咳。寒邪收引,热邪烧灼,風邪搜刮摇曳,燥邪或随热烧灼,或随寒收引,痰湿壅塞刺激,均可引起气道瘙痒而致咳。《内经》讲“五藏六府皆可致咳”,实为五邪皆可致咳。淫邪剧烈,则咳亦剧烈。痰咳为嗽,合为咳嗽。本例寒热風湿,诸邪合犯,故有剧烈咳嗽,吐黄色稠痰。
痰盛,平卧则加剧气道壅塞,以致呼吸更加困难,咳嗽更加剧烈,故不能平卧。
寒闭皮毛,而有恶寒,甚者发为寒战。本例初诊时,高热虽退,余热未尽,故胸腹微热。肺寒未解,因此,肺焦之间寒热往来,故间有寒战。
筋肉拘急,痉挛而痛。本例发为头痛者,因为热邪上炎,烧灼髓海;发为胸痛者,剧咳引起筋肉痉挛而痛。
風邪泄水于皮腠,故有水肿。头面属肾,属太阴寒水,故水肿易发于头面。
肺藏气机失政,华盖不用,水谷精华不能收降于肝机变血生髓,则心脉气血虚亏,神无所依,故有神疲。
热邪入心,故见舌尖边红。湿淫于脉,故见舌苔微黄,积久而腻。
2、治方辨解
如图7-9所示,本例处方“气味”与病证机因完全相符,机因并治,故病愈。


麻黄、炙紫苑、射干、黄芩,味苦,治方在南方太阳热火肺焦。麻黄、炙紫苑,味厚入藏,温肺散寒,复正气机。《本经》说紫苑“主咳逆上气”。射干、黄芩,味薄入腑,平治热邪,和解寒热,气薄而功在上焦。高热已退,故不用苦寒之品。
细辛、炙冬花、桔梗、半夏、川贝,味辛,治在东方少阳風木脾胃。细辛,味厚入藏,温升脾木。炙冬花、桔梗、半夏、川贝,辛薄入腑。炙冬花、桔梗,温胃散寒,升清降浊。《本经》说冬花“主咳逆上气善喘”。半夏、川贝,平治風邪,而止咳吐逆,调和胃肠寒热。
甘草、茯苓,味甘,治在中央太极湿土心脉。甘草,味厚入心,补土平湿,养心藏神,健运中枢。茯苓,味薄入脉,平治湿淫,中和气血。
上述处方,使病机归正,五机顺行,由此,精水化气,阳气变血,炼血生髓,左升右降,一脉周流的生命系统复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