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秀润内美,浑厚华滋

 jiznhz 2014-09-21

——-记丝绸之路主题画家江仲贤

        江仲贤,来自杭州的著名画家,1990年提前退休后,对敦煌壁画进行了潜心钻研,几乎每年他都要花上近半年的时间去莫高窟临摹或到周边地区写手,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他早年在浙江美院附中学习期间,曾师从黄宾虹专习国画山水,晚年变法,深研“铺墨法”,沉醉于一块块变化万千的墨块中。江仲贤先生的人物画除了临摹的敦煌壁画外,还创作出了一部分极具个人特色人物画,这些画往往以莲花或竹子为背景,加上典型的敦煌壁画的人物,仿佛将人带进了一个静谧空灵的世界。




      对艺术认真的人是真性情,不时兴扭捏做做。或曰:为人要严谨,为艺要放荡!敦煌是书画艺术家心中的圣地。对生命意识中圣地的那份心甘情愿地追随献身的癫狂醉迷,非个中解人痴人无法体会。这也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外许多艺术大师抛却开一切羁绊朝圣敦煌拥抱敦煌的充分理由。这是一种艺术史上前无古人的滚滚潮流。江仲贤则是这一滚滚潮流中一位虔诚的朝圣者、修行者和得其大道者。

      江仲贤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自幼生活在古运河边上,受环境浸染酷爱绘画。童年时期即有缘与国画大师黄宾虹相识并得到点化启蒙,初中毕业考取浙江美院附中。期间,师事黄宾虹专习国画山水。高中毕业进入由时任文管会主任的沙孟海先生主持的浙江省文管会工作,随后又被选派至浙江美术学院美术系深造。期间受到潘天寿、陆俨少、陆维钊、余任天亲炙,艺术造诣得到了新的提升。1958年,时任《西宁日报》美术编辑的他与数名国内画坛高手一道应邀参与了塔尔寺壁画的修复工作。1978年,在浙江省工艺美术公司任设计师的他设计创作的《千手观音》、《伎乐图》、《藻井图》、《飞天》、《反弹琵琶》真丝挂毯和真丝手绘制品成为国内轻工企业界的典范之作和一时影响深远的时髦品牌。

      作为宾虹大师的弟子,江仲贤早年国画深受乃师影响,潜心以古人经典作品为师注重基本功锤炼,临习古人不限一家,心印手摹、兼学众长。对董源、巨然、李成、李唐、马远、夏圭及元四家都下过苦功。对于查士标、弘仁、李流芳、程邃等也极为推崇。视觉上重视的是疏淡清逸的纵横峭拔之势,行笔上讲究的是严谨坚挺的线画质量,章法上追求的是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

      宾虹大师曾经说过,“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不求修养高,无以言境界。”乃师谆谆教诲的提点,加上设计师职业的要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江仲贤走遍了大江南北,看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写生作品。这些身临其境的第一手写生作品,即是他充任轻工产品设计师的基础性资料,也是他在国画创作上的生命源泉。

      70年代中后期,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写生创作到新疆的江仲贤在敦煌盘桓了下来,多次到莫高窟临摹壁画之余,对敦煌的山水、戈壁沙漠风光和淳朴的民风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以山水为主攻方向的专业画家,他牢记恩师教诲,企盼的是为自己找准定盘心。经过这些年的游历考察和写生磨砺,江仲贤觉得,敦煌、大漠和古丝绸之路就是他的定盘心,敦煌山水、漠上风情就是他山水创作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于是乎,十数年间,他每年坚持抽出大半年时间往返于河西走廊、敦煌写生。特别在敦煌,他常常顶着烈日,带着水和干粮,徒步或单骑走遍敦煌的山山弯弯,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画稿。1990年,江仲贤干脆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长期旅居敦煌,从事起了更加纯粹而贴近生活的专业山水写生创作,如鱼得水、佳构频传。

      在敦煌的那些年,他先后创作出《丝路之光》(曾宓款)、《丝路明珠》(段文杰款)、《大漠敦煌》(朱关田款)等数十米长卷,和《敦煌庙会图》、《阳关三叠》、《敦煌八景》、《火焰山》、《吐鲁番葡萄沟》、《高昌古城》《新疆魔鬼城》等系列精品,深受国内画坛名手名宿推爱,纷纷题跋作序予以记述,成为当时敦煌乃至国内画坛一时盛举。在国画创作中,江仲贤喜欢把古道戈壁沙漠长空以淡墨、稍加赭石渲染或留白,荒漠与长天一隅,给人以深远沧桑粗犷的视觉冲击!在枝节细微处处理上,又常常以娴熟的笔法或皴或点,或积墨数重,或黑中有亮,整个画面苍润清丽、精彩动人,给人以秀润唯美而又气势恢宏的视觉享受。

      气韵生动是中国山水画审美的极高标准,它要求画家具有高深的修养,精妙的构思和精纯的笔墨技巧。宾虹大师认为 “笔墨生动然后能使作品气韵生动”。并有诗云:“沿皴作画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七十客中知此事,嘉陵东下不虚回。”古稀以后居杭州市云顶山庄画室静心创作的江仲贤,在章法构图、笔墨技法、色彩皴染上又有了突破和创新,所出作品不拘形式、大小,或充盈重彩或空灵清雅,皆用笔张扬老辣,彩而不艳,满而通透,秀润而不失坚凝,气度雍容而洒落,真正达到了恩师所要求和推崇的气韵生动、妙趣横生的大自在境界。

      江仲贤和敦煌感情太深了,敦煌是他的第二故乡。年近八旬的他,至今还要固执地坚持每年有一两个月时间住在敦煌,采风提炼充实画画。尤其是近几年,他又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和创新上感上了兴趣,创作出《供养菩萨》、《水月观音》等一系列力作,以另一个面貌展现于世,得到国内外收藏界的推崇。诸多作品被墨西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美术机构、团体及个人收藏。(范 溥)




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自费赴敦煌,耗时近三年,大量临摹了敦煌石窟壁画,并将之宣传介绍,为敦煌艺术的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此也让他的声名大震,最终成为近现代的著名画家。

30多年以后,一位来自杭州的画家江仲贤先生,步张大千之后尘,对敦煌壁画进行了潜心钻研,自从他踏进敦煌的第一步他就深深被这块土地所吸引。1990年提前退休后,几乎每年他都要花上近半年的时间去莫高窟临摹或到周边地区写手,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直到近年来年事已高,他才由原来的半年减为一两个月。

大千晚年变法,另辟蹊径,潜心于泼彩画法,画面中的恢弘气势是由淋漓漫晕的色块迸发而出的。大千先生用的是巧劲。江仲贤先生晚年也变法,深研“铺墨法”,沉醉于一块块变化万千的墨块中。他早年在浙江美院附中学习期间,曾师从黄宾虹专习国画山水,但是从他的画面来看,他的画作并不象他的老师那样 “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石涛语),虽然也是痛快淋漓,但也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通过黑色的变化表现出了西画中的明暗透视关系,近年来许多西北画家都曾尝试过这种画法,但没有一位能象江老先生这样直逼西北山水的灵魂深处,这缘自于他对大西北自然风光的理解(附图1)。

江仲贤先生的人物画除了临摹的敦煌壁画外,还创作出了一部分极具个人特色人物画,这些画往往以莲花或竹子为背景,加上典型的敦煌壁画的人物,仿佛将人带进了一个静谧空灵的世界。(附图2)

如今,年近八旬仍然笔耕不辍,每天坚持作画,沉浸在他的画作中,沉浸于敦煌的世界里。

(吕梁远,知名书画家,人文艺术评论家,广场书法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