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涵生:根几艺术成绝唱

 苏迷 2014-09-21
陆涵生:根几艺术成绝唱
 
 五龙盘竹根
双龙红木竹根几
  今年十一月十三日,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涵生逝世二十周年。值此他的忌日来临之际,我躺在病床上,深切怀念这位已故老人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范,追忆我向他学习根几艺术的往事……
  那是1985年春的一天,我去探望陆老。一进门,只见台上放着一根偌大的黄杨木,陆老正聚精会神地画设计图稿。他见我来访,放下手中的笔,示意我坐下,高兴地对我说,“我准备再雕一件黄杨树根几,取名《代代封侯》,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的创作题材,斑驳古老的树根比喻‘代代’,蜂、猴谐音‘封侯’,寓意仕途通达。”这时,他淡淡一笑,深情地又说:“这恐怕是我雕琢的最后一只,我今年八十岁了,今后也无力再雕了,是我艺术人生的最后自叙。过去你只看到了作品,没有见到制作的过程。这可是绝好的机会啊!”我说:“只要陆老不嫌麻烦,我一定经常来好好听从您的教诲。”于是,我抓住了这次可求而不可遇的机会,一有空就往陆老家里跑,细心看,静心听,认真记,不仅在雕刻技艺上学到不少东西,而且陆老在兴之所至,讲述了根几的许多知识和逸闻,使我得益匪浅。我用默记和笔录形成了“片言琐记”,现“雪泥鸿爪”概述如下。

  (丁亚成 文/摄)

  壹

  《代代封侯》树根几是陆老在家里雕刻的,从构思到完工,历时半年多,我目睹了雕刻的全过程。他先临出设计草图,挂在工作台前,然后在黄杨木上打样划线,继而凿毛坯,精雕、修饰等制作过程。在一根黄杨木上,通过圆雕、镂雕塑造了苍老的树根,缠绕着根枝和枯藤,在树根的左上方和右下方雕刻了两只猴子,形象生动有趣。两只蜜蜂飞舞在左下方,轻巧玲珑。整个作品,气势和谐、美轮美奂。树根几上忽起忽落的刀痕,刻勒出最柔美而令人敬叹的生命曲线,在触摸自然中对过往纷繁一笑而过,在木香醇幽中读懂了世间三千。是一件把历史文化作为符号,在文化变迁中融入时代的工艺新作。
  在一次雕刻 之余,我向陆大师求教:这根几艺术属于何类艺术?是什么年代沿革下来的?他听了我的发问后,沉思片刻后对我说,要说清根几的来历,先要弄清什么是“几”?“几”是明清“苏式”家具小件中的一种,分座几,配几和挂几三类。古人云:“居则凭几策身,行则携杖扶己”,是谋以长者之物也。他举起手中的拐杖,这叫几杖,也是“几”的一种。所以说,“几”在明清“苏式”家具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说着说着,陆老在他资料堆里,拿出一本1963年出版的 《姑苏工艺美术》油印本,指着他给邬西濠写的 《苏式初探》 文章里的插图说,这是我画的八种几的式样,其中有活龙卷珠园香几①、方头如意脚炕几②、方汉纹明式花几③、方花几④、擒线方头炕几⑤、双钩圆头炕几⑥、卷珠脚套几⑦、朝阳式座几⑧等等。这里朝阳式座几是清朝咸丰年间,有位大收藏家曹秋舫设计的,极为美观大方,当时被定为袭式,一直沿用至今。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设计的屏风,什景架、花几等,都是参照上述式样设计制作的。
  据陆老回忆,在清朝晚期,苏州木作行业,以按不同专业形成大木、小木、巧木三类,其中巧木主要做“几”等一类的小件。“几”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都是按照明清“苏式”家具的做法:也是以各式大木构架为形体部件,引用攒边作法,榫卯结构、四周起线、中间镂空、雕刻点缀的传统手法,来实现造物意义和艺术品质的。使之具有朴素典雅、线条挺秀、木纹明亮、简洁大方、圆角和顺的风格特征,达到“方中见圆、圆中见棱、闹中见静、素中见繁”的艺术境界,是合乎文人品味的工艺流派。

  贰

  陆涵生大师在谈到树根几的艺术行程时告诉我,树根几不是现在才有的。在古典小说的插图里,小姐的闺房中,有钱人家的客厅陈式中都可以见到。在苏州地界上,王天井巷的徐阿大、王官宝、张金如等都擅长刻树根几,堪为一代名手。陆老一声长叹后又说,时间过得真快,他雕第一只树根几是1933年,和师傅吴麟昆合作制作的荷叶面树根几,这是他的一件尝试之作,已为上海博物馆收藏。几的本身是利用一个天然树根雕琢而成的。几面是用红木制成的大荷叶,中间一小块叶心,其余都随叶脉花纹一块块嵌镶而成,荷叶的边缘有好几处作翻卷状,叶上随着形态需要,点缀着几只小青蛙。每块叶纹的镶嵌处,都用暗榫,正反面都看不出破绽。应该说,这只树根几就是沿用明清“苏式”家具的造型和榫卯的手法制作的。这里还有一个笑话,他们去上海博物馆参观时,讲解员说,这件作品是清朝时期的。后来经我们指出后,才做了纠正。
  陆涵生说他大约在五十七岁过后,逐步拾起树根几、竹根几来的,因为我觉得,树根生长在悬崖峭壁之间,经过百年砺磨,风化了肌骨,有人说它是“地下的诗歌”。竹根盘根错节,是“地下长龙”,有“龙孙绕凤”的形态,现在掇拾起来,形成大自然纤纤素手的丽作的根几艺术。我们现在制作的树(竹)根几,是明式小件“几”的延续的再创造。当然,这里面还包含象牙雕刻,金石印钮、砚刻、竹刻等姐妹艺术的精华。将传统题材进行新的设计,传统图案进行新的运用、精雕细刻进行新的表现,是进行了形式创新,手法拓展。陆湘森在《姑苏工艺美术》 第一期上写了一篇文章,说他的树根几“妙在脱胎换骨”。确实是这样的,他是将苏式几上常见的传统元素,重新构图设计,赋以新的内涵。使它和传统工艺血脉相沟通,使之更具有奔涌的活力,独具个性和精神气质。
  他说:—把苏式几的构架形体改为生态形体。其造型和明式小件几相仿,几面大,中间束腰,下部向内或向外翻转,还可因势利导借用坯料的天然形态形成“美人腰”“美人束”或大“S”形体态。要求外形轮廓舒畅而质朴,枝干雄劲而顺畅,运用线、洞手法,构成空洞,富有嵌空灵瓏的韵味。根几要端庄中见灵空,方正中透潇疏,倾斜里复平正,好似老僧吐纳、神定气足、生趣盎然。根几还要有势态,是大气还是小气,是飘逸还是拘谨,是高雅还是低俗,拿我们的行话来说,是“买作货”?还是艺术品?总之,要体现外观雅静,内透秀逸的形体美,达到四面入画的境界。
  —把苏式几的起线和微雕、浅雕改为深雕立体雕和整体雕刻,也就是上下左右全方位雕琢,使得观赏者从不同角度从不同侧面观赏,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刀法洗炼,线条挺秀。主次分清,层次分明。参差错落,相生相让,相互依附,形散而神聚。上下贯通,做到线断意连。疏密相间,密透灵空,疏不单调。根脚要出清,俗话说,“根脚出不清,一世不出名。”
  —把苏式几的雕刻图案(三代铜器,汉玉浮雕,建筑装饰),改为螭虎龙、猴子、松鼠等动物,其中螭虎龙为象征性动物,因为古时雕真龙是犯上的,所以狮头虎身龙尾巴,有人也叫“狮虎龙”。而后者为鲜活体但却有寓意,不失传统的古韵。这时,陆老从相夹里拿出两张照片说,这一张是 《五龙盘竹根黄杨竹根几》,这根几上的螭虎龙是古代常见元素,庄严、凶悍的螭龙在空灵澄澈、空旷寂静的时空中,和竹根互为瞬间,充满互动的动态感。透露了历史与传统的氤氲,使螭龙的生命情调和竹根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构成绝妙的艺术意境。另一张是松鼠树根几,这可是他的精品力作之一,不仅艺术造型好,而且左方下方和右上雕了两只松鼠,这两个鲜活体,生动有趣,一只抬头张望,一只俯首觅视。使根几彰显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件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代表大会上展出过,深得同行们的赞赏。现在这件作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馆。

  叁

  陆涵生大师在雕刻《代代封侯》树根几的过程中,边做边想,做做看看,看看再做,真是不遗余力。制作完成以后,我几次到他家里,他总是把根几放在桌上,不断琢磨,用笔在根几上指指划划。我见他如此“乐此不疲”,关心地对他说:“你年纪大了,不要再烦心了。”他听了笑了笑说:“艺术品可马虎不得,雕半年修改半年也不为过。”这只根几,基本上达到了我说的“空、松、灵、洞、巧”的意境。但是,千年虬枝那部分不够空松,还要再完善一下。我接过他们话题以探求的口气说,你讲的五字诀,我和师兄王耀德研究过,总觉得有些玄虚,很难理解。他沉思一会说,说来话长,那是1962年,我雕了一只双龙红木根几,深得大家的赞赏。濮福海同志还写了一篇《巧手能使双龙飞》 的文章,发表在报上。有人问我,这只根几的艺术特色在哪里?我提出了“空、松、灵、巧”四个字的艺术境界。后来,随着艺术实践的积累,发现根几的洞体朗现,通过洞口可以窥视到各种奇妙的景象,正如苏东坡说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也像园林里的花窗一样,有“移步换景”的效果,于是加了一个“洞”字,要求洞体切忌圆形,做到“方中见洞,洞中见棱”的艺术境界,我提出的“空、松、灵、洞、巧”这五个字是泛指,它和园林艺术中的假山一样,其艺术标准是“皱瘦漏透”。这时,陆老引经据典地说,五字诀的核心寓意是一个“空”字,这是从道教中延伸过来的。“空”是一种抽象的灵感,是一种气象,是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也是中国传统美学和佛教文化的理念。他说:这里面既有美学层面上的虚拟,也有手艺上的巧夺,我在雕刻时,就有一种灵感,在正面雕琢时,就能看反面的表现,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中隐无,无中显有。
  至于说灵、巧两字,我们不妨用《代代封侯》根几来说事:这只根几的造型,和我过去雕的松鼠树根几相仿,是取巧于树木胚体的弯曲,顺势形成的,非常得体美观大方。其中,两只猴子,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两只蜜蜂,嗡鸣翅展,像钢琴上的两个音符,有音乐的韵律。还有这根几上有一个树瘤子,形如水的漩涡,非常自然。这是我在凿的过程中偶然形成的。一刀下去,呈现奇迹般的非常微妙的刀痕,我将它稍加修饰,就达到了人工到天工的境界,这个漩涡形的树瘤子的形态,活像 《易经》 中有一卦名叫“涣”,即“风行水上,自然成纹,风水之流转,则成自然妙盛的肌理。”这种雕刀和木质碰撞无限无穷,在雕刻体上就会出现非凡的形态,只要我们会取巧,就能成为我们需要追求的艺术智慧和意境。
  陆涵生大师的根几艺术是他对最美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时代情怀寓意的象征。亦是他斑驳一生的剪影。这些高逸的作品,循形、觅神、撷意、取巧,呈现出自然之态与诗心萌动的融洽之合,成了陆涵生大师根几艺术的继世之作。他不仅为“苏式”几的表现找到一条新的表现方式,而且成就了文人根几之梦。使根几艺术成为受人推崇的文化载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苏州电视机厂的朱树先生写了一部电影剧本—“神根”,刊登在电影杂志上,剧中的主人公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涵生,讲的是他坚定追随艺术的脚步,木雕和根几艺术终到达巅峰境界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