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食学改变世界

 杨世配 2014-09-23

  本报记者  蒋梅

  记者:食育近几年经常被提到,食学倡导的食育有什么特点?

  刘广伟:食育,即食学教育,是指对人类饮食行为的教育。主要包括食利用和食生产两个方面,即食者的教育、食业者的教育。人类以往的食行为教育体系,主要体现在对食业者的教育,也就是在食生产方面。而对食者的教育,则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实践。

  食者的教育可分为:未成年食育、成年食育、病者食育三类,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把食者教育纳入了社会教育体系,但也是刚刚起步,有待提高完善,人类在食利用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均有待加强。

  食业者的教育可以分为:职前教育、在职教育、食育研究三类。人类食业者的教育已经有了系统的体系,从种植、养殖、捕捞,到储运、加工等各个领域。在教育层次方面,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研究机构,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体系。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其实他对这个词汇的定义是很窄的,仅指的是对食者的教育,没有包括食业者的教育。

  食学教育,包括围绕整个食学体系全部内容的各种教育,是食学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记者:为何说食者的教育存在巨大的空白?

  刘广伟:人类对食者的教育,不像对食业者教育那样,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研究机构,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体系。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把食者教育纳入了社会教育体系,但也是刚刚起步,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的实践模式。许多国家对此尚未引起重视,没有意识到食育对国民健康、对人类进步、对社会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设食者的教育机构,展开全民食育行动,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各国调整政府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食者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食利用”领域,例如,如何科学摄食、掌握正确的食审美观、食病的预防与调理等。

  人类各种食病的发生与蔓延,也从某个角度说明对食者教育的欠缺。只有通过加强食者教育,减少由饮食带来的病害,抵制丰食造成的浪费,革除饮食上的陋习,普及科学的进食观,改变社会饮食道德风尚,减轻个人的医疗负担,节约社会的医疗资源,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人的寿命。推广和普及食学教育,将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必将给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与食业者教育相比,食者教育还相当薄弱。食物生产和食物的利用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其实,食物生产是为了食物利用,生产是为利用服务的。只重视食物生产环节的教育,不注重视食物利用环节的教育,是非常错误的。

  在世界各国中,日本是比较重视食者教育的。战后的日本,物资匮乏,国民营养不足,为了增强体质,曾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2000年出版的《现代用语基础知识》首次提出“食育”概念。2005年国会就出台了《食育基本法》,建立了由政府引导、全体国民参与的食育体制,对增进国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