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创新来源于草根和基层

 Triumph 2014-09-23

[摘要]繁荣的源动力有不同的层次,费尔普斯教授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社会的活力。社会活力有赖于草根和基层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编者按】“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火花,真正的火花是新的点子、新的思想。”埃德蒙·费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现代宏观经济学缔造者,长期研究中国的市场和经济。9月14日,费尔普斯教授出席清华五道口全球名师大讲堂,讲述自己在创新方面的独到见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创新来源于草根和基层

埃德蒙·费尔普斯

历史上的创新就是本土创新

尊敬的各位来宾,早上好,我特别高兴能够再次来到来到清华大学。今天我将和大家来分享我的书,还有我的一些想法。“繁荣的源动力”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也是我今天演讲的重点。此次对话由中信出版社共同举办,可以说也是庆祝我去年发布的《大繁荣》这本书。这本书覆盖到了有关创新的历史和理论,创新可以是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式以及改变我们实践的新方法,它并不仅仅是全新的发明。

在美国,强有力的、广泛的创新,从1820年起就不断发展,之后传到德国和法国。到二十世纪,创新达到了繁荣。在我的书里涉及到的很多主题中有一个是:我们的历史上的创新,就是本土创新。实际上,创新是由草根以及基层的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出来的,同时还由经济学界的人士以及整个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共同促成。我想这个议题,可能对之前的经济学,包括古典经济学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新点子才是真正的火花

在100年前,对经济形势的传统思考,比如熊彼特以及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他们认为之前几个世纪的创新是由经济之外的一些知识、发明推动的。比如说一些科学家的发明以及发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些观点现在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这就是熊彼特和他这个学派人士所相信的。但我认为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混淆,知识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创新者可能会利用各种类型的知识,包括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经济知识、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或许在某些行业里,你可能必须要借助于化学方面的知识;在某一些行业里,你可能要借用考古学方面的知识,但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火花,真正的火花是新的点子、新的思想。

虽然新的点子、新的思想是火花,但是也必须要有动力,而且这个新点子也必须得到社会的接纳。在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的背后,这些火花到底是从哪里来呢?我认为,它们来自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经济体中,人们有欲望、有能力,也有动力去创新。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如果能有更强的活力,社会的经济活力就会深入传播到草根基层。创新的源泉,我认为就是现代价值观的崛起,包括个人主义、经济活力,以及大家希望去探索未知的态度。

创新在东西方的历史演变

接下来我想评论一下在创新的历史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管在西方还是中国。

西方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和德国的创新与之前相比大大减少。法国的创新大概集中在六十年代,美国是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意大利大概是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认为创新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颠覆。当人们富裕时,富裕的人群就不太愿意再去下赌注、冒险。同时社会保障,比如监管、立法等可能会控制或者是阻碍个人去采取一些行动,或者阻碍一些行业去采纳新产品、新方法。此外,监管可能没有办法保护个人的权力,比如专利权等。这些都可能使人们不愿意去做相应的创新,包括防御性创新,以及创业。

在社会转型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某些传统价值观的复辟会带来一些好处,也会带来一些坏处。某些我称之为“社团主义”的价值观,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糟糕的。比如认为自己有权力,不断强调社会的保障,过多强调社会责任,要跟亲朋好友聚成一团,主张共济等等。

从整个生产力、资本形成总额以及劳动力来讲,现在美国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也被称为总要素生产率,是指不包括资本和劳动力输入,其他所有影响产出的要素,它的特色是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据说明经济增长的因素。)是2%,1922年到1972年这段期间是1%,美国用了72年翻了一倍,之后整个经济感觉是比较静态的。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怎么多少呢?大家没有确切的答案,为了好玩,我问了一个同事,让他估算一下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他说,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之后,除去海外创新以及最佳知识、实践的渗透,就真正自主创新的部分来说,每年也就是1%吧。

我也跟一个专家讨论过,认为中国现在的创新不能跟美国同日而语,但是,中国肯定会迎头赶上的。这里我讲的并不是生产率的绝对增长,而是全要素生产率比例的增长。假如中国的TFP达到1%,尤其是在地方层面上,而不是整个国家层面上,中国创新者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要低于美国的创新者。按比例讲,全要素生产率是具有可比性的,创新也是具有可比性的。

社会的活力是创新的源动力

我想探讨的是繁荣的源动力的不同层次,我也说了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的活力。它有赖于什么呢?就是大家创新的意愿。比如说年轻人,他们是愿意去冒险,愿意接受不确定性,愿意尝试创新。人们需要参与一些新的项目,因为在这个参与过程中,他们就可以不断地发展自身。塞文蒂斯有这样一个说法,人们需要有梦想,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需要有一些激情和兴奋。十九世纪的尼采也说,人们需要有挑战才行。我觉得在现阶段,我们需要去探索未知,实际上我们正在朝着这样一个旅程前进。这就是祁克果的观点,他说:我们应该有勇气前行,这是我们所需要做的。

有很多伟人跟我们分享了他们与创新有关的智慧。我想补充一下。很多人对于未知的旅程都是好奇的,他们都喜欢在未知当中前行。如果一切都是可预测的,大家会感到非常枯燥、无聊。如果运气好,能够顺利成功的话,大家肯定会非常兴奋,这也就是高兴的源泉。一个高创造性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