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议微型诗,作品

 江山携手 2014-09-24

    古人比现代人更讲简洁,从文言文就可以看出。虽然它的简洁一方面是为了节省雕刻在竹简上的麻烦,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为了突出文人的文化气质。不管怎样,简洁似乎又影响了文艺作品的创作,伴随着各种文艺形式一同产生和流传。
  微型诗就以简洁的方式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如同水水墨画一般的精巧画面。《诗经》里便有了这种体裁,如《齐风-卢令》仅仅24个字。又如《周颂-维请》更少,18个字。到了唐诗,更有五言绝句。到了宋词流传最广、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千古杰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仅仅28个字,就将一幅秋季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愁苦。当然字数最少的就是词牌《十六字令》了,16个字构成一个篇章。
  现代文学曾经提倡过微型小说和微型诗。贺敬之在谈到微型诗的写作时曾说:“形微诗不微”,因此,微型诗必须在“深”和“新”上下功夫(见《贺敬之谈诗》)。写长易,写短难。难就难在要在很短的字数内体现一种诗的意境。因此,微型诗的特点就是“短、精、深。”也就是说在短小的基础上坐到语言更加精炼,内容更加深邃。现代诗歌则更加提倡写作微型诗,诗人冰心《繁星-春水》就是由需对微型诗组成,且富于哲理,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见《春水-三三》)诗人海子有一首《老年打麦者》更短,才9个字:“在梨子树下/晚霞常驻”(见《海子诗选》)。估计他看到的是一位老者在晚霞中采摘,或者歇歇脚。所以短诗还是要具有引起读者遐想的诗情画意。
  正应了那句话流行语:“浓缩的都是精华”,不过必须是浓缩的,否则未必是精华。总之,尝试着微型诗的写作的确可以清强化自己提高观察、归纳、凝炼语言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